辽宁省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辽宁省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计 48 分。
1 2 3 4 5 6 7 8
B A D C C C A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A C D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4 分,第
20 题 12 分,共 52 分。
17.(14 分)
(1)时代背景: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楚国为对抗秦国,向西南地区扩展;西南地
区相对闭塞,但比较富饶;楚国与西南有一定的商贸交流。(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分)
(2)措施:河泊所遗址发现大量两汉文书,说明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以文书推行行
政管理;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益州太守章”,表明汉代在西南地区实行郡县制;石寨山遗
址出土的“滇王之印”,表明汉代仍保留当地首领并对其册封,因俗而治;河泊所遗址出
土的“滇国相印”及简牍中的“滇相”、“滇丞”表明中央设置官员直接治理,制约滇王
权力。(每点 2 分,4 点共 8分)
18.(12 分)
(1)表现:内容拓展,涵盖人文、风俗等内容;结构体例变化,从图为主到文字叙述为
主体;图经分离,单独成册。(每点 2 分,3 点 6 分)
(2)原因:中央集权加强;科举制度发展,士绅力量壮大并积极参与修志;理学影响;
图经难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方志便于广泛快速传播;印刷技术的进步。(每点 2 分,
任答 3 点得 6分)
19.(14 分)
(1)历史悠久;规模大,藏品丰富,种类繁多;藏品来源多样;功能多样;打上殖民烙
印。(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评析:近代以来,英国展开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大英博物馆的外国藏品一部分来自
殖民时代的暴力掠夺,其他部分则来自商品流通等多种途径。该观点试图混淆视听,掩
盖殖民掠夺的历史。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客观上促进文物的国际研究,文化的世界性传播;
另一方面,破坏了所属国本土文化传承的完整性,侵犯文化主权,伤害民族感情。
(背景 2分;本质 2 分;积极影响 2分;消极影响 2 分;共 8 分)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2页
20.(12 分)
示例一:
论题:社会环境的变化推动中国计时器及时间观念的演变。(2 分)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业生产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天文观测和服务农业生产的需要,
发明圭表、浑仪和漏刻等计时器,当时人们已经有了时间观念,但时间的计量并不精准;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一些传教士把西方的钟表传到中国,钟表受到社会上层喜爱。由
于商品经济和中西贸易发展,钟表也在沿海通商口岸传播,广州还出现了融合中西文化
特色的“广钟”。钟表计时更加精准,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近代以来,在西方工
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由此西式机械钟表在社
会生活中日益普及,逐渐取代传统计时器,国人的时间观念逐渐近代化。(8 分)
综上所述,从圭表、滴漏的使用到西式钟表的广泛传播,时间计量更加精准,国人时间
观念更强,这一变化折射了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2 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计时器及时间观念的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 分)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明朝以前我们拥有圭表、滴漏等多
种传统计时器,适应了农耕时代的需求;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基督教及西方自然科学
成果传播到中国,钟表也被传教士带到中国。钟表计时精准,首先在王公贵族中受到喜
爱,随着中西贸易在广州的展开,西洋钟表传到民间,广州还出现了融合中西文化特色
的“广钟”;近代以来,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走向深入。西方钟表逐渐取代传
统时计被广泛使用,新式钟点制也开始普及化,与传统时辰制混合使用。时至今日,钟
表已完全被国人接受。(8 分)
综上所述,西式钟表及其代表的时间观念逐渐融入中华文化的过程,印证了中华文化与
时俱进,兼容并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 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如: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计时器及时间观念的演变。)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