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9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1 08: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试卷说明:试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型 ( 1 - 2 0 题 4 5 分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型(21 - 25题55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很多著名科学家在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方面研究历经多年,都
做出重要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B.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方式
C. 萨顿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D.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在DNA分子中,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
2.关于生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C.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D. 两对基因都杂合的个体测交,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表型比例都是1:1:1:1
3. 下图1是某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部分显微照片,图2是此生物细胞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图 1
A. 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是图1中c 图,对应图2中的EF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1页共9页
B. 图1中细胞b 位于图2中CD段,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细胞c 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1中a 和 c 所处时期
D.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1的d 所处时期和图2的BC 段
4.“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一提出假说一演绎
推理一实验检验一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在研究基因及其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位置时,
孟德尔和摩尔根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对假说-演绎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 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 孟德尔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C. 摩尔根及其同事提出的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D. 摩尔根运用F 雌雄果蝇杂交的方法进行实验检验,并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5.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
B. 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粗壮,果实较大
C.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属于有利变异
D. 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6.玉米植株的宽叶与窄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将宽叶与窄叶两种纯合亲本
间行种植(玉米间授粉机会均等)得F, 其中窄叶亲本所结籽粒发育成的植株中宽叶和
窄叶均有。现选取F 中部分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所得 F 中宽叶:窄叶=3:2。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 玉米植株的窄叶为隐性性状
B.F 玉米宽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C. 上述选取F 中部分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所得F 窄叶基因的频率为3/10
D. 若将F 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玉米种植,则后代玉米植株宽叶:窄叶=21:4
7. 果蝇的长腿(B) 与短腿(b)、 红 眼(R) 与白眼(r) 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
立遗传。实验小组让一对雌雄果蝇杂交,F 的表型及其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F,表型 长腿红眼 长腿白眼 短腿红眼 短腿白眼
雌蝇/只 76 0 75 0
雄蝇/只 37 38 38 39
A.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只能有1种
C.F 雌果蝇中杂合子比例为1/4
D. 若 F 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F 果蝇红眼:白眼=13:3
8.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在这两种物质中,究
竟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肺炎链球菌的转
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面关于这些实验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 艾弗里巧妙的采用了“加法原理”在各组实验中加入某种酶,从而分别观察蛋白质和
DNA 的 作 用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2页共9页
C. 噬菌体侵染实验设置了两个实验组,在实验前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6s 和放射性
同位素3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用 3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与培养时间长短无关
9.人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可以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下图是导致正常细胞成为癌细
胞的三种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原癌基因 DNA
在基因内突变 基因多拷贝 基因移位
处在新调控系统中
新启动子
产生的蛋白质有 产生量正特常别蛋多白质 产生量正特常别蛋多白质
异常高的活性
A. 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移位均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B. 原癌基因需要在致癌因子的诱发下才能进行表达
C. 图示三个过程都会导致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使细胞无限增殖
D. 若图示的三个过程发生在体细胞中,则癌症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10. 如图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 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图中a~e 表
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DNA .. RNA C →蛋白质
d
a e
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能发生图中a、b 和 c 过程
B.c 过程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逆转录病毒HIV侵染宿主细胞后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为d→a→b→c
D. 图 中a 和 d 都能生成DNA, 所需要的酶和原料都相同
11. 已知幽门螺旋杆菌的某基因编码区含有碱基共N 个,腺嘌呤a 个。下列相关计算,
正确的是
A. 该编码区的氢键数目为N+a个
B. 该编码区转录得到的mRNA中的嘌呤之和为N/4
C. 该编码区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量一定为N/6 个
D. 该编码区的第n 次复制所需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 (N-2a)·2 2 个
12.在某种昆虫雄性个体的细胞中, MSL 复合蛋白可特异性导致X 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乙酰
化,使X 染色体结构变得更加松散,同时促使RNA 聚合酶“富集”,引起雄性个体X 染色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3页共9页
体上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根据上述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是
A.MSL 复合蛋白抑制了X 染色体上基因表达
B.MSL 复合蛋白降低了X染色体螺旋化的程度,有利于基因的转录
C.RNA 聚合酶“富集”表现为多个RNA聚合酶与核糖体结合
D. 蛋白质乙酰化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
13. 某同学用了54张红卡片(其中有12张卡片含字母A) 为材料制作了一个双链DNA分
子的模型,并以此为“模板”,再以其它颜色卡片为材料进行“DNA复制”及“转录”的
模拟实验(注:红、绿卡片代表脱氧核苷酸;蓝卡片代表核糖核苷酸;卡片上的字母代
表碱基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三次后形成的含绿卡片的DNA分子有7个
B. “复制”三次共需105张含字母G的绿卡片
C. “转录”模拟实验需12张含字母A的蓝卡片
D. “转录”形成的mRNA 最多含16个密码子
14.科学家在废水池里发现一种依赖分解尼龙为生的细菌——尼龙菌,这是由于野生型细
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最终使得原本能够分解糖的酶转化成分解尼龙的酶。相应部分碱基
序列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野生型 模板链 突变菌株
DNA TACGGTATGACC TACGGTCATGACCATGCCATACTGG ATGCCAGTACTGG
↓ ↓
mRNA
AUGCCAUACUGG AUGCCAGUACUGG
多 肽 甲硫-脯-酪-色 甲硫-脯-缬-亮
A. 突变导致多肽中两个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B. 尼龙材料出现之后野生型菌株发生突变形成尼龙菌
C. 尼龙菌的形成说明该野生型菌株种群发生了进化
D. 密码子和氨基酸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密码子改变氨基酸也改变
15.用同种花粉与异种花粉进行混合授粉,可帮助一种花粉突破柱头处的生殖障碍,促进
不同种植物之间的远缘杂交,即”花粉蒙导效应“。陆地棉由非洲二倍体棉和美洲二倍
体棉杂交,多倍化驯化而来的异源四倍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农田中,出现“花粉蒙导效应”的概率很低
B. 在柱头处的生殖障碍是生殖隔离的一种表现
C. “花粉蒙导效应”有利于两种不同棉的种间杂交形成异源二倍体
D. 陆地棉是两种不同棉种间杂交形成的异源二倍体,是不育的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4页共9页
二 . 不定向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1分,错选得
0分)
1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比如,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可以
变成公鸡。研究发现,在植物中也存在性反转现象。如大麻 (XY型 ) 当a 基因纯合时,
可使大麻雌株发生性反转,而雄株没有该现象。不考虑其他变异,现用两株未发生性反
转的大麻进行杂交并得到足够多的后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性反转现象不仅改变了生物的表型,还改变染色体组成
B. 若 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一定为1:1
C. 若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不是1:1,则亲代一定都含有a 基因
D. 若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3,则基因a 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17. 人体mtDNA是线粒体基质中的双链环状分子,约含30000个碱基。 mtDNA编码的RNA
和多肽有多种。其中mtDNA的部分基因可指导合成多种呼吸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 体mtDNA的碱基排列顺序约有4100种
B.mtDNA的每个脱氧核糖均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
C.mtDNA中两条单链的 (A+G)/(T+C) 值相等
D.mtDNA的基因能指导呼吸酶的合成体现了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18. 将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载玻片上,置于含有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体
系中进行复制。甲、乙和丙分别为复制过程中3个时间点的图像,①和②表示新合成的
单链,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该DNA复制过程中可观察到单
链延伸暂停现象,但延伸进行时2条链延伸速率相等。已知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据图分析,①和②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
B.① 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说明解旋酶移动方向是3′端至5′端
C.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
D.②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3′端指向解旋方向
19. 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植株①和②育种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多次射线处理种子
④植株
⑤植株 ⑥植株
① 自然生长
杂交③ →幼苗 ⑧植株
② 杂交秋水仙素处理 ⑦植株
花药离体培养
⑨幼苗 ·秋水仙素处理 ⑩植株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 5 页 共 9 页
A.由③得到④的育种方法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B.③到⑦和⑨到⑩都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由③得到的⑧是一个新的物种,所以⑤植株和⑦植株是两个物种
D.⑨幼苗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而③到⑤的过程中会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出

20.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
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 Y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
只杂交获得F ,F 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
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F 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
B. 若 F 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
C. 若 F 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
D. 若 F 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21.某同学利用一种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
是红花(A)与白花(a),圆果(B)与长果(b),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 表 型 F 表型及个体数
①红花圆果×白花长果 红花圆果 红花圆果970、红花长果110、白花圆果110、
白花长果250
②红花长果×白花圆果 红花圆果 红花圆果510、红花长果240、白花圆果240、
白花长果10
(1)图中的染色体均不可能为性染色体,理由是 _o
(2)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在传递过程中符合分离定律,依据是
0
(3)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杂交组合①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控制果形基因间 ( 填
“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
(4)根据表中数据,请预测杂交组合①中F 若进行测交,则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 o
(5)分析杂交组合②中 F 的表型及数量,红花圆果小于 ,白花长果小于1/16,
而红花长果和白花圆果均大于3/16,据此判断,基因 B 位于图中 号染色体上。
请说明出现杂交组合②中F 数量比例的原因是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6页共9页
22. 某研究小组从哺乳动物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观察并绘制出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
(如图甲,其中细胞b 表示某分裂的后期);还测定了细胞中核DNA数目(无突变发生),
并将这些细胞分为A、B和C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B组
A组
C组
a C
图1 N 2N 4N 核DNA含量
图2
(1)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填写相应的字母),而图2细胞中一定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组是 ◎
(2)图1中的 细胞(填写相应的字母)对应于图2中的B 组,此细
胞中含有 染色体组。图1中c 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 个。图1
中b细胞所代表的时期特点是
(3)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1中 细胞(填写相应的字母)
所示的分裂现象,进行此种分裂的细胞不会属于图2中的 组。
(4)综合图1和图2分析, N等于 。若在图2的A组中发现有一个细胞中有
2 个Y 染色体,而无其他性染色体,请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3. 图甲表示真核细胞中有关物质的合成过程,①-③表示生理过程,I-Ⅲ 表示结构或
物质。微小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研究表明miRNA
可导致基因“沉默”,是参与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分子。图乙表示miRNA的产生和作
用机制。(注:氨基酸及其对应的部分密码子如下:苏氨酸: ACU、ACC; 丝氨酸;UCA、
UCC; 甘 氨 酸 : GGU、GGA;)

① 核DNA-②RNA
放大
细胞核 IGⅡ
I
图甲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7页共9页
切割
双 链DNA
② 图③ 3
miRNA 前 体 Argonaute 蛋 白
miRNA
细细
胞胞 沉默复合体
① 核质 结合
IOMO
miRNA 基 因 核膜
靶基因mRNA
mRNA 降 解
图乙
( 1 )基 因表达包括 图 甲 中 ( 填 数 字 标 号 ) 图 甲 中 过 程 ② 需 要
酶参与,与①过程相比,②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
过程③的模板左侧是 (填“3 ”或“5 ”)端,过程③中直到
遇到终止的信号,合成才告终止。
(2)图甲中Ⅲ为 ,携带的氨基酸是
(3)图甲中体现出, DNA和 RNA是信息的载体,过程③的产物是信息的表达产物,ATP又
为这些过程的进行提供了能量。可见,生命是
(4)图乙中miRNA使相关基因“沉默”的主要机制是沉默复合体中的 能与靶基
因 mRNA发生 ,进而阻止了基因表达的 过程继续进行。
24.某种异花传粉的作物(2n=24)存在着彩色基因,这种作物的叶色和穗色除了野生型绿
叶和绿穗以外,还具有其他颜色,除能观赏外,产出的种子还可以食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和
利用价值。现以两种纯合的彩色此种作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
题 。
P:彩色×彩1 :绿叶绿穗:绿叶白穗:黄叶绿穗=221:80:19
(1)叶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叶色和穗色的基因位于 (填“同
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
(2)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获得了紫穗植株突变体,已知紫穗性状由一对隐性突变的等位基因
控制,为了对紫穗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人员利用单体(2n-1) 定位法对彩色此作物的
穗色进行基因定位。单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
的一极,产生的配子成活率相同且可以随机结合,后代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缺失一对
同源染色体的变异个体,不能成活)三种类型。此种作物可以出现 种单体类型。
鉴定是否为单体,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是 o
(3)单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条染色体。
(4)科研人员以表型为 的植株为材料人工构建此植物的单体系,然后将
紫穗突变体与该作物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隔离种植:
①若子代 ,说明紫穗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8页共9页
②若子代 ,说明紫穗基因不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
(5)若已知紫穗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利用紫穗突变体与7号单体杂交后的F 自由交
配,则F 中表型及其比例为
25.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机理是基因A 突变为基因a 引起酪氨酸酶无法正常合
成,从而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图1是某白化病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将该家庭
中部分成员的相关基因酶切电泳得到图2的结果(两种条带各代表一种基因)。回答下列
问 题 :
I 正常男性 I-1 I-2 Ⅱ-5 Ⅱ-6 Ⅲ-9
正常女性
Ⅱ 条带1
患病男性
条带2
图 1
图2
(1)图2中的条带 是基因a 的酶切条带。图1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纯合的

(2)Ⅲ-9的其中一个基因a 必然来自 (填“外祖父”或“外祖母”),判断依据

( 3 ) 根据 题 意 可 知 , 白 化病 的 出 现 体 现 了 基 因 表达产 物 和 性 状 的 关 系 是
(4)若某个地区甲、乙、丙、丁4个样本中的白化病患病情况如表所示,则该地区白化
病的发病率为 。若Ⅱ-6和该地区的正常男性婚配,则后代正常的概率为
样本 甲 乙 丙 丁
调查人数 1000 1000 1000 1000
患病人数 3 2 1 4
(5)我国有20%-25%的人患有遗传病。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
会造成了负担。通 过 和 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
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第9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