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0 12: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归纳、整理重点字词;正确理解“大道”、“大同”。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2、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教学方法:
1、朗读。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解,文章简短,力求当堂成诵。
2、合作探究。将学习任务分层梳理,学生合作探究,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大家还记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生活环境的句子吗?我们一起背一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实早在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学习《大道之行也》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板书,作者)
二、文学知识(3分钟)
《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三、自读文章,正字音,画停顿。(5分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 )能,讲信/修睦(mù)。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zhǎng),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细读文章,晓字义。(15分钟)
(PPT显示重点字词)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贤:指品德高尚。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能:指才干出众。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与:同“举”。
修:培养。
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矜:(guān)同“鳏”,老而无妻。
分:(fèn)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作:兴起。
(学生小组合作翻译,在翻译的同时,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五、熟读文章,理思路。(15分钟)
1、“大同社会”也是什么样的?
①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③男有分,女有归。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大同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呢?其实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已经为大家描绘了这样的社会,请大家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
明确: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这样的社会好不好?那么实现“大同社会”的途径是什么?或者说要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实现大同社会?
明确:大道(文中有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经济制度是什么样的?(公有制经济)人才选拔是什么样的?(德才兼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讲信修睦)
通过实行“大道”,来建立大同社会,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结:人与人之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是建立大同社会的必要条件,国与国之间其实也是如此,国家之间和谐相处,资源共享,共同构建一个美丽的世界。同学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可以说这和《大道之行也》的社会蓝图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致的。
六、作业
归纳总结文言知识(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