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9 22:09:27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图,∠BAC为钝角,AD⊥BC于点D,BE⊥AC于点E,CF⊥AB于点F,则△ABC中边AC上的高为(   )
第1题图
A.AD B.BE
C.CF D.AF
2.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多3 cm.若AB=10 cm,则AC的长为(   )
第2题图
A.6 cm B.5 cm
C.8 cm D.7 cm
3.如图,在△ABC中,D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C于点E,∠C=40°,∠D=20°,则∠ABC的度数为(   )
第3题图
A.50° B.60° C.70° D.80°
4.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图中∠CAF的度数为(   )
第4题图
A.50° B.60° C.75° D.85°
5.为方便劳动技术小组实践教学,需用篱笆围一块三角形空地,现已连接好三段篱笆AB,BC,CD,这三段篱笆的长度如图所示,其中篱笆AB,CD可分别绕轴BE和CF转动.若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空地,则在篱笆CD上接上新的篱笆的长度可以为(   )
A.4 m B.3 m C.9 m D.8 m
6.如图,在△ABC中,高BD,CF相交于点E,若∠A=52°,则∠BEC的度数为(   )
A.116°
B.128°
C.138°
D.14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 cm,另一边长为7 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8.如图,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这样做的依据是 .
第8题图
9.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BC,AD,BE的中点,且图中阴影部分S△CEF=2,则△ABC的面积是 .
第9题图
10.如图,在△ABC中,∠A=60°,BM,CM分别是内角∠ABC,∠ACB的平分线,BN,CN是外角的平分线,则∠M-∠N= °.
三、解答题(共50分)
11.(10分)如图,在△ABC中,∠ABC=60°,∠C=80°,且AD平分∠BAC,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EBD的度数.
12.(12分)在△ABC中,BC=10,AB=2.
(1)若AC是偶数,求AC的长;
(2)已知BD是△ABC的中线,若△ABD的周长为13,求△BCD的周长.
13.(14分)[数学建模]如图1,AD,BC交于点O,得到的数学基本图形我们称之为“8”字形ABCD.
(1)求证:∠A+∠B=∠C+∠D;
(2)如图2,∠ABC和∠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尝试用(1)中的数学基本图形和结论,猜想∠E与∠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4.(14分)如图,在△ABC中,∠B<∠ACB,AD平分∠BAC,点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
(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
(2)当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求证:∠E=(∠ACB-∠B).第十三章 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图,∠BAC为钝角,AD⊥BC于点D,BE⊥AC于点E,CF⊥AB于点F,则△ABC中边AC上的高为( B )
第1题图
A.AD B.BE
C.CF D.AF
2.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多3 cm.若AB=10 cm,则AC的长为( D )
第2题图
A.6 cm B.5 cm
C.8 cm D.7 cm
3.如图,在△ABC中,D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C于点E,∠C=40°,∠D=20°,则∠ABC的度数为( C )
第3题图
A.50° B.60° C.70° D.80°
4.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图中∠CAF的度数为( C )
第4题图
A.50° B.60° C.75° D.85°
5.为方便劳动技术小组实践教学,需用篱笆围一块三角形空地,现已连接好三段篱笆AB,BC,CD,这三段篱笆的长度如图所示,其中篱笆AB,CD可分别绕轴BE和CF转动.若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空地,则在篱笆CD上接上新的篱笆的长度可以为( A )
A.4 m B.3 m C.9 m D.8 m
6.如图,在△ABC中,高BD,CF相交于点E,若∠A=52°,则∠BEC的度数为( B )
A.116°
B.128°
C.138°
D.14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 cm,另一边长为7 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7 cm.
8.如图,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这样做的依据是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第8题图
9.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BC,AD,BE的中点,且图中阴影部分S△CEF=2,则△ABC的面积是 8 .
第9题图
10.如图,在△ABC中,∠A=60°,BM,CM分别是内角∠ABC,∠ACB的平分线,BN,CN是外角的平分线,则∠M-∠N= 60 °.
三、解答题(共50分)
11.(10分)如图,在△ABC中,∠ABC=60°,∠C=80°,且AD平分∠BAC,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EBD的度数.
解:在△ABC中,
∵∠B=60°,∠C=80°,
∴∠BAC=180°-∠B-∠C=180°-60°-80°=40°.
∵AD平分∠BAC,
∴∠BAD=∠BAC=20°.
∵BE⊥AE,∴∠E=90°.
∴∠ABE=90°-20°=70°.
∴∠EBD=∠ABE-∠ABC=70°-60°=10°.
12.(12分)在△ABC中,BC=10,AB=2.
(1)若AC是偶数,求AC的长;
(2)已知BD是△ABC的中线,若△ABD的周长为13,求△BCD的周长.
解:(1)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BC-AB<AC<BC+AB,
则10-2<AC<10+2,即8<AC<12.
∵AC是偶数,∴AC=10.
(2)∵△ABD的周长为13,
∴AB+AD+BD=13.
∵AB=2,∴AD+BD=11.
∵BD是△ABC的中线,
∴AD=CD.∴CD+BD=11.
∵BC=10,∴△BCD的周长为BC+CD+BD=10+11=21.
13.(14分)[数学建模]如图1,AD,BC交于点O,得到的数学基本图形我们称之为“8”字形ABCD.
(1)求证:∠A+∠B=∠C+∠D;
(2)如图2,∠ABC和∠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尝试用(1)中的数学基本图形和结论,猜想∠E与∠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证明:∵∠A+∠B+∠AOB=180°,
∠C+∠D+∠COD=180°,
又∵∠AOB=∠COD,
∴∠A+∠B=∠C+∠D.
(2)解:2∠E=∠A+∠C.理由如下:
∵∠ABC和∠AD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设∠ABE=∠EBC=x,
∠ADE=∠EDC=y.
∵∠A+x=∠E+y,∠C+y=∠E+x,
∴∠A+∠C=∠E+∠E,
即2∠E=∠A+∠C.
14.(14分)如图,在△ABC中,∠B<∠ACB,AD平分∠BAC,点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
(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
(2)当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求证:∠E=(∠ACB-∠B).
(1)解:∵∠B=35°,∠ACB=85°,
∴∠BAC=180°-35°-85°=60°.
∵AD平分∠BAC,∴∠BAD=∠DAC=30°.
∴∠ADC=∠B+∠BAD=35°+30°=65°.
∵PE⊥AD,∴∠DPE=90°.
∴∠E=90°-∠PDE=90°-65°=25°.
(2)证明:∵∠BAC=180°-(∠B+∠ACB),AD平分∠BAC,
∴∠BAD=∠BAC=90°-(∠B+∠ACB).
∴∠ADC=∠B+∠BAD=90°-(∠ACB-∠B).
∵PE⊥AD,∴∠DPE=90°.
∴∠E=90°-∠ADC,
即∠E=(∠ACB-∠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