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0 22: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个字,作者张岱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和自己的文人雅趣融入其中,却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 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相比,本文个人情怀的抒发和前面27课《短文两篇》中陶弘景及苏轼的“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除了作者本身的高雅情趣之外,更多了一种带着家国情思的淡淡哀伤,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另外,它和初中阶段遇到的其他著名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比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有着很大不同,可略作探究。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是要从文言词汇入手,还要从语言品析入手,还应适当从对比阅读、拓展拓展入手,对学生的文言散文阅读能力进行提升,也即是从文字到文章,从文章到文化的一个逐层提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汇,认识白描的写景方法;2、通过朗读和抓关键词,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作特色; 3、客观评价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做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人。重点:文意疏通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难点:对朴素文字下的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我认为突破方法是这样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比如文章开头的写作时间,以及“独”、“痴”等词语去体会作者的淡淡的情绪。要达到预设的目标,还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因此,本文我将采用的学法是朗读法、赏析法和讨论法。 学生的学法主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的教法主要体现引导和课堂活动组织。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上期的同学,在文下注释的帮助下,可以比较清楚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不过难的是,对于文章写景技巧及简单文字中蕴含的深刻情愫的分析还需花点功夫。另外,作为教师,还该站在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体系高度,适当教给孩子们一种文言散文品味的阅读意识和比较意识。于是,在设计本文时我紧密结合了《新课标》中“(让讲堂变学堂)”的相关理念,辅以洪镇涛老师“阅读教学,就是要立足文本”的观点,结合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及“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雪人》,营造赏雪氛围。)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清节奏。(指名学生朗读全文,全班齐读课文。)2、读准字音、读清节奏。3、小组合作,疏通文义。4、指名学生疏通文义,其他学生补充释义。(师生合作释义。)三、赏读课文课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很精彩的评价: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其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出作者的真性情。在大家的眼中,作者张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痴人,他的痴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大家拿起笔在课文中勾画相关内容,做上批注。)1、痴迷于景自读课文,说说,此乃 景。此乃雪景;此乃奇景;此乃静景;……美读句子,赏西湖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陶庵梦忆》2、痴心之情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和文中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补充介绍张岱资料: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陶庵梦忆序》)崇祯五年十二月湖中人鸟声俱绝。请结合材料体味作者的心境。教师小结:一芥小舟,只载得动张岱的愁。“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痴迷于山水,痴情于知己,痴心于故国,他是一个真正的痴人!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痴”,再次齐读课文。四、课堂小结张岱,我想对你说: 。(夜一雪景,一人一痴心。)五、布置作业1、背诵和默写课文。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3、收集有关“冬雪”的诗歌。
教学板书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景 情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