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中国的河流
1.区域认知:辨别主要河流分布,了解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区域及水系特征。
2. 综合思维:剖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等要素的内在联系,分析河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地理实践力:开展河流考察活动,测量河流流量、水质等指标,提出河流保护措施 。
长江、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干流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黄河最终流入的海洋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图中山脉甲是( )
A.太行山脉 B.巫山 C.长白山脉 D.台湾山脉
范仲淹《岳阳楼记》有云:“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材料中“吞长江”,体现了洞庭湖突出的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净化水质 C.调蓄水量 D.调节气候
4.为增强洞庭湖“吞长江”的功能,在洞庭湖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退田还湖 B.退湖还林 C.拓宽河道 D.围湖造田
石羊河(图1、图2)接纳源于祁连山的多条河流,以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最终消失于沙漠。2013年以来,当地政府建立河、湖长管理制度,实施湿地公园建设、生态连通输水等14项工程,按照高标准改造污水处理厂。曾经生态严重恶化的石羊河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石羊河整体流向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6.石羊河属于( )
A.地下河 B.外流河 C.人工河 D.内流河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7-8题
7.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段( )
A.源头—①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陡坡地建梯田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植树种草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9-10题。
9.黄河( )
A.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黄海
B.凌汛现象出现在a、b河段
C.b河段农业需水量增加,水量剧增
D.c河段多种原因导致其含沙量增大
10.下列界线中与图中d山脉相一致的是( )
①7月0℃等温线 ②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 ④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榆林用70余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黄河“几字弯”上的绿色答卷。下图为“黄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完成1-3题。
1.由图可知,玛曲地处黄河( )
A.源头地区 B.上游地区
C.中游地区 D.下游地区
2.陕西榆林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是( )
A.植树种草 B.建挡土坝
C.修筑梯田 D.平整土地
3.近年来,榆林市横山区将部分坡耕地改造为宽幅达9米以上的宽幅梯田。宽幅梯田的修建有利于( )
A.降低土壤肥力 B.增加林地种植面积 C.减少田间病虫害 D.实施机械化耕
青海省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下图为青海湖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4-5题。
4.青海湖流域西北部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5.湟水附近适宜发展( )
A.河谷农业 B.绿洲农业 C.高寒牧业 D.高山林业
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图为长江各河段四项生态保护功能强度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7.长江上游最突出的生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净化水质 C.调蓄水量 D.生物栖息地
8.长江上游的生态意义极为重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宝库和生态屏障
②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和水量会直接影响到三峡库区的水质和水量
③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比生物栖息地的保护更重要
④长江上游的水资源储备对于保障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在刘家峡水库汇入黄河时,黄河清,洮河浊,清浊可辨,形成“黄洮交汇”的别样水景。下图为“黄洮交汇”的位置及其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
9.洮河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黄洮交汇”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黄河上游流经内蒙古高原流速快 B.洮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
C.黄河和洮河交汇处,水流湍急 D.交汇时黄河比洮河携带的泥沙多
11.刘家峡水库的综合效益有( )
①调蓄水量 ②内河航运 ③水力发电 ④城市供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同学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以“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的影响”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图1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中国年降水量及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一:地形与河流(以中国为例)
A____B____C____
(2)探究二:气候与河流(以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为例)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G____H____
(3)探究三:植被、土壤与河流
植物根系吸收土壤营养物质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的特性。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通常在植被稀疏、土壤疏松的地区,河流的含沙量____(大/小),泥沙淤积严重,河床____(抬高/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参考答案
核心巩固:
1.A 2.B 3.C 4.A 5.A 6.D 7.C 8.D 9.D 10.D
素养提升
1.B 2.A 3.D 4.C 5.A 6.B 7.B 8.A 9.B 10.B 11.D
自我超越:
【答案】(1)自西向东 快 水能(2)低于 结冰 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 洪水 800 小 低不利于(3)大 抬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