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培优卷 买文具
1.下面算式中,小括号去掉后不影响计算结果是( )
A.(12+6)÷2 B.(10﹣1)×5 C.88﹣(6×2)
2.下面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 )
A.16+(8÷4) B.(34+22)÷8 C.(15﹣7)×2
3.6+2×7与(6+2)×7的结果( )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确定
4.下面各题先算加法的是( )
A.27+45÷3 B.70×2+3
C.(371+29)÷4
5.下面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800﹣560÷7+1 B.800﹣560÷(7+1)
C.(800﹣560)÷(7+1)
6.把16﹣8=8和40÷8=5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A.16﹣40÷8 B.40÷(16﹣8) C.40﹣(16÷8) D.40÷(16÷8)
7.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不改变计算结果的是( )
A.(81﹣36)÷9 B.100+(40﹣15)
C.84﹣(42﹣19)
8.从76中连续减两个35,差是( )
A.6 B.11 C.41
9.把75﹣40=35,35÷7=5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10.在算式48÷(15﹣7)中,应该先算 法,再算 法。
11.果果在计算一道乘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33看成了38,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多了125,正确的积是 .
12.在横线上填上“>”、“<”或“=”。
(1)6+45÷5 30
(2)8 7+2×7
(3)73﹣16﹣23 31
(4)(87﹣47)÷8 5
13.用递等式计算。
126+6×9
2000×3+2196
(506﹣493)×3
14.脱式计算。
900﹣(244+367)
630÷9﹣18
(32﹣18)×3
21×4﹣67
15.脱式计算。
25+75×180
160×(309﹣290)
42×202÷7
16.用递等式计算。
(1)750﹣26+24×15
(2)864÷(87﹣60)+32×0
(3)2000÷(880﹣30×28)
(4)[23×(203﹣187)]÷46
17.为了推广垃圾分类,幸福社区准备采购32组分类垃圾桶,现有两种垃圾桶,甲型号垃圾桶每组232元,乙型号垃圾桶每组127元。购买乙型号垃圾桶比甲型号垃圾桶少用多少元?
18.建设美好新农村,富兴村绿化要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
品种 广玉兰 桂花 丁香 牡丹
价格/元 55 45 36 36
(1)买了广玉兰和桂花各26棵,两种树一共花了多少元?
(2)买了179棵丁香和79棵牡丹,购买丁香比牡丹多花多少钱?
19.“十一”国庆节期间,新华书店开展图书大促销活动。李叔叔想捐赠一些图书给山区的小朋友,在活动期间购买5套下面这样的图书,每套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20.李琦和爸爸到体育用品店买了3副羽毛球拍,付出100元,找回16元。平均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
21.在悠久的菊花栽培历史中,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不仅培育了丰富的菊花品种,还大力发展和提高了菊花的栽培技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艺菊造型。菊展时在广场上摆了16个相同的造型,每个造型都由136盆黄菊花和64盆红菊花组成,摆这些道型一共需要多少盆菊花?
22.学校组织四年级学生乘车外出郊游,按照下面的信息,请你算一算,带10000元够吗?
车票:25元/人 门票:45元/人 老师:2人 学生:130人
23.学校合唱队有34名同学,合唱队要为每人买一套演出服,一共要花多少钱?
预习衔接.培优卷 买文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下面算式中,小括号去掉后不影响计算结果是( )
A.(12+6)÷2 B.(10﹣1)×5 C.88﹣(6×2)
【考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C
【分析】小括号可以去掉,也就是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不变,由此找出各选项去掉小括号后计算顺序的变化情况,从而得解。
【解答】解:A:(12+6)÷2,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去掉括号之后,变成12+6÷2,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所以改变了运算顺序,也改变了计算结果;
B:(10﹣1)×5,先算减法,再算乘法,去掉括号之后,变成10﹣1×5,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所以改变了运算顺序,也改变了运算结果;
C:88﹣(6×2),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去掉括号之后,变成88﹣6×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所以没有改变运算顺序,也没有改变计算结果。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下面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 )
A.16+(8÷4) B.(34+22)÷8 C.(15﹣7)×2
【考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A
【分析】逐个选项分析,带有小括号和去掉小括号之后的运算顺序,然后找出不变的即可。
【解答】解:A.16+(8÷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之后为:16+8÷4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未发生改变;
B.(34+22)÷8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之后为:34+22÷8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发生改变;
C.(15﹣7)×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去掉小括号之后为:15﹣7×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运算顺序发生改变。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混合运算的应用,关键是明确运算法则: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3.6+2×7与(6+2)×7的结果( )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确定
【考点】带括号的表内乘加、乘减.
【答案】B
【分析】混合运算中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解答】解:6+2×7
=6+14
=20
(6+2)×7
=8×7
=56
结果不相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下面各题先算加法的是( )
A.27+45÷3 B.70×2+3
C.(371+29)÷4
【考点】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C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27+45÷3,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B:70×2+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C:(371+29)÷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5.下面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800﹣560÷7+1 B.800﹣560÷(7+1)
C.(800﹣560)÷(7+1)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答案】A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直接计算出各个算式的结果,然后再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800﹣560÷7+1
=800﹣80+1
=720+1
=721
B:800﹣560÷(7+1)
=800﹣560÷8
=800﹣70
=730
C:(800﹣560)÷(7+1)
=240÷8
=30
所以计算结果最大的是800﹣560÷7+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6.把16﹣8=8和40÷8=5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A.16﹣40÷8 B.40÷(16﹣8) C.40﹣(16÷8) D.40÷(16÷8)
【考点】带括号的表内除加、除减.
【答案】B
【分析】40÷8=5中的5是16﹣8的到的,将8换成(16﹣8)即可。
【解答】解:把16﹣8=8和40÷8=5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0÷(16﹣8)。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7.下面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后,不改变计算结果的是( )
A.(81﹣36)÷9 B.100+(40﹣15)
C.84﹣(42﹣19)
【考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B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别计算出原式和去掉括号之后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81﹣36)÷9
=45÷9
=5
81﹣36÷9
=81﹣4
=77
所以去掉括号之后结果变了;
100+(40﹣15)
=100+25
=125
100+40﹣15
=140﹣15
=125
所以去掉括号之后结果不变;
84﹣(42﹣19)
=84﹣23
=61
84﹣42﹣19
=42﹣19
=23
所以去掉括号之后结果变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8.从76中连续减两个35,差是( )
A.6 B.11 C.41
【考点】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用76先减去35,再减去35,求出差即可。
【解答】解:76﹣35﹣35
=41﹣35
=6
答:差是6。
故选:A。
【点评】根据题意,先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列式进行解答。
9.把75﹣40=35,35÷7=5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75﹣40)÷7=5 。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先算70减40的差,再用差除以7,求出商即可。
【解答】解:(75﹣40)÷7
=35÷7
=5
故答案为:(75﹣40)÷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答本题要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0.在算式48÷(15﹣7)中,应该先算 减 法,再算 除 法。
【考点】带括号的表内除加、除减.
【答案】减;除。
【分析】48÷(15﹣7),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解答】解:48÷(15﹣7)
=48÷8
=6
48÷(15﹣7),应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故答案为:减;除。
【点评】此题考查带括号的表内除减混合运算。
11.果果在计算一道乘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33看成了38,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多了125,正确的积是 825 .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把因数33看成38多了125,是因为另一个因数多乘了(38﹣33),用125÷(38﹣33),求出另一个因数,用这个因数乘上33解答即可.
【解答】解:125÷(38﹣33)×33
=125÷5×33
=25×33
=825
答:正确的积是825.
故答案为:825.
【点评】此题属于易错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另一个因数,继而根据题意,根据因数、因数和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12.在横线上填上“>”、“<”或“=”。
(1)6+45÷5 < 30
(2)8 < 7+2×7
(3)73﹣16﹣23 > 31
(4)(87﹣47)÷8 = 5
【考点】带括号的表内除加、除减;100以内数比较大小;100以内连加连减;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加、乘减.
【答案】<;<;>;=。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解:(1)6+45÷5
=6+9
=15
15<30,6+45÷5<30;
(2)7+2×7
=7+14
=21
8<21,8<7+2×7;
(3)73﹣16﹣23
=57﹣23
=34
34>31,73﹣16﹣23>31;
(4)(87﹣47)÷8
=40÷8
=5
(87﹣47)÷8=5。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3.用递等式计算。
126+6×9
2000×3+2196
(506﹣493)×3
【考点】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180;8196;39。
【分析】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乘法。
【解答】解:126+6×9
=126+54
=180
2000×3+2196
=6000+2196
=8196
(506﹣493)×3
=13×3
=39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14.脱式计算。
900﹣(244+367)
630÷9﹣18
(32﹣18)×3
21×4﹣67
【考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289;52;42;17。
【分析】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乘法;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解答】解:900﹣(244+367)
=900﹣611
=289
630÷9﹣18
=70﹣18
=52
(32﹣18)×3
=14×3
=42
21×4﹣67
=84﹣67
=17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15.脱式计算。
25+75×180
160×(309﹣290)
42×202÷7
【考点】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13525,3040,1212。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3)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解答】解:(1)25+75×180
=25+13500
=13525
(2)160×(309﹣290)
=160×19
=3040
(3)42×202÷7
=8484÷7
=1212
【点评】本题考查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16.用递等式计算。
(1)750﹣26+24×15
(2)864÷(87﹣60)+32×0
(3)2000÷(880﹣30×28)
(4)[23×(203﹣187)]÷46
【考点】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答案】(1)1084;
(2)32;
(3)50;
(4)8。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和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加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解答】解:(1)750﹣26+24×15
=750﹣26+360
=724+360
=1084
(2)864÷(87﹣60)+32×0
=864÷27+32×0
=32+0
=32
(3)2000÷(880﹣30×28)
=2000÷(880﹣840)
=2000÷40
=50
(4)[23×(203﹣187)]÷46
=[23×16]÷46
=368÷46
=8
【点评】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17.为了推广垃圾分类,幸福社区准备采购32组分类垃圾桶,现有两种垃圾桶,甲型号垃圾桶每组232元,乙型号垃圾桶每组127元。购买乙型号垃圾桶比甲型号垃圾桶少用多少元?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
【答案】3360元。
【分析】根据整数减法的意义,先用甲型号垃圾桶的价钱减去乙型号垃圾桶的价钱,求出每个乙型号垃圾桶比甲型号垃圾桶少用的钱数,然后再乘购买的个数即可。
【解答】解:(232﹣127)×32
=105×32
=3360(元)
答:购买乙型号垃圾桶比甲型号垃圾桶少用3360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求出每个乙型号垃圾桶比甲型号垃圾桶少用的钱数是关键。
18.建设美好新农村,富兴村绿化要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
品种 广玉兰 桂花 丁香 牡丹
价格/元 55 45 36 36
(1)买了广玉兰和桂花各26棵,两种树一共花了多少元?
(2)买了179棵丁香和79棵牡丹,购买丁香比牡丹多花多少钱?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
【答案】(1)2600;(2)3600。
【分析】(1)根据题意,先把每棵广玉兰和桂花树的单价相加,求出买一棵广玉兰和桂花需要的钱数,然后再乘26即可求解;
(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丁香和牡丹花的钱数,然后再作差求解即可。
【解答】解:(1)(55+45)×26
=100×26
=2600(元)
答:两种树一共花了2600元。
(2)36×179﹣79×36
=36×(179﹣79)
=36×100
=3600(元)
答:购买丁香比牡丹多花3600元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熟练掌握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19.“十一”国庆节期间,新华书店开展图书大促销活动。李叔叔想捐赠一些图书给山区的小朋友,在活动期间购买5套下面这样的图书,每套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答案】15元。
【分析】买4套送一套,则买5套花了4套的钱,则4套一共花了4个75元,再用买4套花的钱数除以5,求出促销后每套的价钱,再用原价减去促销后每套的价钱即可解答。
【解答】解:75﹣75×4÷5
=75﹣300÷5
=75﹣60
=15(元)
答:每套比原来便宜15元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先求出促销后每套的价钱是关键。
20.李琦和爸爸到体育用品店买了3副羽毛球拍,付出100元,找回16元。平均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除加、除减.
【答案】28元。
【分析】根据题意,用100减去16求出买3副羽毛球拍花的钱数,然后再除以3即可。
【解答】解:(100﹣16)÷3
=84÷3
=28(元)
答:平均每副羽毛球拍28元。
【点评】考查了运用整数除法和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在悠久的菊花栽培历史中,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不仅培育了丰富的菊花品种,还大力发展和提高了菊花的栽培技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艺菊造型。菊展时在广场上摆了16个相同的造型,每个造型都由136盆黄菊花和64盆红菊花组成,摆这些道型一共需要多少盆菊花?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
【答案】3200盆。
【分析】根据题意,用136加上64求出每个造型需要菊花的盆数,然后再乘造型的个数即可求解。
【解答】解:(136+64)×16
=200×16
=3200(盆)
答:摆这些造型一共需要3200盆菊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先求出每个造型需要菊花的盆数是关键。
22.学校组织四年级学生乘车外出郊游,按照下面的信息,请你算一算,带10000元够吗?
车票:25元/人 门票:45元/人 老师:2人 学生:130人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
【答案】够。
【分析】根据题意,用2加130求出总人数,用25加45求出每人花的钱数,再用每人花的钱数乘总人数求出花的总钱数,然后再与10000元进行比较解答。
【解答】解:(25+45)×(2+130)
=70×132
=9240(元)
9240<10000
答:带10000元够。
【点评】考查了运用整数乘法和加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学校合唱队有34名同学,合唱队要为每人买一套演出服,一共要花多少钱?
【考点】带括号的表外乘加、乘减.
【答案】8500元。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一套演出服含上衣和裤子各1件,用裤子的价格加上上衣的价格后乘合唱队的人数即是所求。
【解答】解:(98+152)×34
=250×34
=8500(元)
答:一共要花8500元钱。
【点评】本题考查了表外乘加计算的应用以及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