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1: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科学思维:通过体验调查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噪声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从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中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准备:课件、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等
学生准备: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网上查找资料。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月光下的凤尾曲》,当同学们都还沉浸在音乐里时,播放用泡沫塑料块摩擦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 提出问题:你听完这两段声音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听音乐时感到轻松、心情愉悦,听到噪声时感到杂乱、烦躁,不愿意听到。 引入课题: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作乐音;另一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作噪声,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我们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利用多媒体播放乐音和噪声,让学生体会到它们的不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热情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噪声的来源 演示实验:分别用示波器展现敲响音叉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和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示波器的学校直接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音叉波形和噪声波形 引导讨论:现在我们正安静地认真学习,突然从外面传来响亮而悦耳的音乐,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是噪声吗 请说明理由。 教师听取各组的讨论情况,让学生代表自由发言并准确地评价与鼓励。 教师归纳 噪声 1.从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噪声的波形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课件展出示一些常见的声音,让学生分析判断哪些是噪声,哪些不是噪声,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析判断大屏幕上出示的常见的声音中,哪些是噪声,并说明理由。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校园里存在哪些噪声,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讨论并汇报、交流。 学生分小组讨论校园里存在的噪声,并汇报、交流。 探究点二 噪声的危害 出示街道上显示噪声强弱等级装置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此装置的作用,从而引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dB)。 提出问题:你知道一些常见声音的分贝数和噪声的危害吗 播放关于声音强弱等级和噪声危害的视频,自学课本P52有关声音强弱的等级和噪声危害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声音的等级 (1)声音有强有弱,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通常以 分贝(dB) 为单位来表示。 (2)声音的等级中的几个重要点 ① 0 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 50 dB; ③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声音不超过 70 dB; 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声音不超过 90 dB; ⑤达到或超过 150 dB,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探究点三 噪声的控制 过渡:课件展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提出问题:从听到声音的过程,我们应怎样控制噪声 将学生提出的控制(或减弱)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控制(或减弱)噪声的措施 :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小组交流讨论: 针对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生活中分别有哪些事例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能力,体现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图片中装置作用的了解,引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通过视频,使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与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引导学生从引起听觉的三个环节入手分析,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控制噪声指出了方向
小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总结。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禁止鸣笛;摩托车上的消声器;枪管的消声器;用光信号代替声信号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公路两边的隔音屏;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让树木来减弱噪声;双层玻璃窗;对产生噪声的机器装上隔音罩等。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上耳罩或耳塞。 学以致用:下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类 摩托车的消声器 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学生回答: 摩托车的消声器——声源处。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人耳处。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传播过程中。 通过练习,增加学生的日常经验,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控制噪声措施的理解
三、归纳概括课堂小结 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整理笔记 让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要点,提出疑惑,师生共同解决,达到知识的升华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单位:分贝(dB)。理想的安静环境为30~40 dB。
2.危害
三、控制噪声的方法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调查我们校园或家园周围存在哪些噪声 请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互相讨论进行探究,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是简单评价对与错,而是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讨论探究,形成理性知识。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