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金斑喙凤蝶体长30毫米左右,它珍贵而稀少,是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排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又有“梦幻蝴蝶”和“世界动物活化石”之美誉。在下列研究金斑喙凤蝶的具体情形中,可将其看成质点的是( )
A.分析蝴蝶的飞舞动作
B.观察蝴蝶的翅膀扇动
C.研究蝴蝶较长的飞行路线
D.记录蝴蝶身上的斑块分布
2.扫地机器人的自主寻路可分为两种:随机覆盖式和路径规划式。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扫地机器人采用两种寻路方式的线路。两种方式扫地机器人均从家中的P位置出发,扫地完成后再回到P位置。对于扫地机器人分别用两种方式完成一次清扫过程,且工作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一定不相等
B.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C.平均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
D.平均速率一定相等
3.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4×100 m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道的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时隔9年重返亚洲之巅。如图所示为4×100 m跑道的起终点区域,部分赛道起点位置及比赛终点线如图中所标注,则在整个比赛中( )
A.43秒39表示时刻
B.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都为100 m
C.中国队的平均速度约为9.2 m/s
D.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队大
4.在机场中常有一种旅客自动输送带,它能以2 m/s 的速度输送站在上面的旅客。如图所示,旅客A在输送带上以2 m/s的速度与输送带同方向奔跑,旅客B以地面为参考系推测旅客A的速度是( )
A.2 m/s B.3 m/s
C.4 m/s D.5 m/s
5.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指的是汽车从静止匀加速到100 km/h所用的时间,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下表是几款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其中加速度最大的是( )
汽车类型 汽车甲 汽车乙 汽车丙 汽车丁
百公里加速时间 4.9 s 4.5 s 3.6 s 6.8 s
A.汽车甲 B.汽车乙
C.汽车丙 D.汽车丁
6.如图甲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医院大厅巡视,图乙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20~30 s时间内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则机器人在( )
A.0~10 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B.0~20 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零
C.0~30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D.5 s末的速度与15 s末的速度相同
7.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a、b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的s 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点a做周期性往返运动
B.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
C.在 0~t′时间内,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
D.在 0~t0时间内,a通过的路程是b通过路程的 3 倍,但位移相同
8.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应用传感器监测轨道车运行的装置。在轨道某处设置监测点,当车头到达传感器瞬间和车尾离开传感器瞬间,信号发生器各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由记录仪记录。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m,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乙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
A.0.20 m/s B.2.0 m/s
C.22 m/s D.220 m/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D.质点在落回出发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出发点时的速度相同
10.“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在离地10 m的枫树树梢上的一片枫叶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抖着飘落到地面,完成了它最后叶落归根的使命。如图所示,若枫叶下落时间为5 s,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小于2 m/s
B.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大于2 m/s
C.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2 m/s
D.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2 m/s
11.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s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 s这段时间内( )
A.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B.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
C.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3 m
D.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s 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OC段与AB段平行,CB段与OA段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B.甲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C.t2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D.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3.(12分)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 m,到达B点,又转向东运动了3 m,到达C点,再向南走了8 m,到达D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是从哪个点指向哪个点?
14.(14分)沪杭高铁是连接上海和杭州的现代化高速铁路,最大速度达到了413.7 km/h,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沪杭高速列车在一次运行中由A站开往B站,A、B车站间的铁路为直线。技术人员乘此列车从A车站出发,列车从启动至加速到100 m/s,用了250 s,在匀速运动了10 min后,列车减速运动,经过300 s后刚好停在B车站。求此过程中列车加速、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
15.(16分)一遥控玩具小车在xOy平面内运动,它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v1=4 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t1=10 s,接着以v2=3 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t2=20 s,最后以v3=2 m/s 沿x轴正方向运动t3=20 s。求:
(1)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
(2)遥控玩具小车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16.(18分)如图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求:
(1)开始5 s内质点运动的总路程和平均速度;
(2)画出与位移—时间图像相对应的速度—时间图像(即v t图像,不需要写出分析过程)。
阶段质量检测(一)
1.选C 分析蝴蝶的飞舞动作时,蝴蝶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观察蝴蝶的翅膀扇动时,蝴蝶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蝴蝶较长的飞行路线时,蝴蝶的体积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记录蝴蝶身上的斑块分布时,蝴蝶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2.选B 两种方式扫地机器人均从家中的P位置出发,扫地完成后再回到P位置,故位移大小一定相等,但路程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正确;因为两种方式扫地机器人工作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及平均速率公式=可得,平均速度大小一定相等,平均速率不一定相等,故C、D错误。
3.选D 43秒39描述的是中国队在接力决赛中所经历的实际时间,表示时间,故A错误;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箭头指向表示位移方向,根据题图可知,各运动员的初末位置不相同,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方向均不相同,即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不一定都为100 m,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表示第8道中国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第3道新加坡队的位移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队大,故D正确;平均速率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中国队的平均速率为= m/s≈9.2 m/s,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中国队做的是曲线运动,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平均速率,可知中国队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9.2 m/s,故C错误。
4.选C 因输送带的速度为2 m/s,而旅客A在输送带上以2 m/s的速度与输送带同方向奔跑,可知以地面为参考系,旅客A的速度是4 m/s,故A、B、D错误,C正确。
5.选C 由题意知,表格中所列数据是在速度变化量相同时,速度变化所用时间,根据a=可知,当速度变化量相同时,所用时间越短,则平均加速度越大,结合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可得,汽车丙所用时间最短,平均加速度最大。
6.选B 根据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10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题中图像可知,0~20 s内的位移为0,则0~20 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零,故B正确;由题中图像可知,0~30 s内的位移大小为2 m,故C错误;根据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5 s末的速度与15 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7.选C s t图像中,质点a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说明质点a做周期性的往返运动,故A正确;由题图知,0~t′时间内,a和b质点的初位置都在坐标原点,末位置都在s=-5 m处,所以位移大小均为 5 m,故B正确,C错误;0~t0时间内,a质点的路程是 5×6 m=30 m,b质点的路程为 5×2 m=10 m,所以a质点的路程是b质点路程的 3 倍,位移都是0,故D正确。
8.选C 由题图可知车头到达该监测点与车尾离开监测点的时间间隔为1.0 s,故车速为v==22 m/s。故选项C正确。
9.选AB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a= m/s2=-1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A正确;由位移的定义知,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为零,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平均速度为零,B正确;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每时每刻的加速度都相同,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大小仍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C错误;在出发点两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D错误。
10.选BC 枫叶下落过程中的位移h≥10 m,则平均速度=≥2 m/s,故A错误,B正确;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2 m/s,但并不一定等于2 m/s,故C正确,D错误。
11.选AC 由题图知,4 s内甲的位移大小为Δs甲=2 m-0=2 m,乙的位移大小为 Δs乙=2 m-0=2 m,可见,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甲、乙运动时间也相等,因此平均速度相等,A正确;4 s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因此两物体相遇,B错误;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两个物体 2 s末纵坐标值之差最大,两物体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Δs=4 m-1 m=3 m,C正确;由于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以从题图中看出乙物体的速度(斜率)始终为正值,即速度方向始终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甲物体前2 s内速度为正,2 s末到4 s末速度为负,故前2 s内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2 s末到 4 s末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D错误。
12.选BCD 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因为BC∥OA,所以t1~t2时间内两车速度相等,距离不变,故A错误;因为OC∥AB,所以甲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故B正确;t2时刻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的前方,故C正确;0~t3时间内甲车的位移等于乙车的位移,所以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13.解析:如图所示,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 m,又转向东运动了3 m,然后转向南运动了8 m,到达D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l=4 m+3 m+8 m=15 m;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距离,s= m=5 m,方向为由A点指向D点。
答案:见解析
14.解析:列车加速过程的初速度为v0=0,
末速度为v1=100 m/s,用时t1=250 s,
列车在该过程的加速度a1==0.4 m/s2,
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列车减速过程的初速度为v1=100 m/s,
末速度为v2=0,用时t2=300 s,
列车在该过程的加速度
a2==≈-0.33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即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0.33 m/s2。
答案:0.4 m/s2 0.33 m/s2
15.解析:(1)在各时间段内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x1=4×10 m=40 m,x2=3×20 m=60 m,
x3=2×20 m=40 m,
位移是矢量,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s= m=100 m,
路程l=x1+x2+x3=140 m。
(2)整个过程运动的总时间
t=t1+t2+t3=10 s+20 s+20 s=50 s
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v== m/s=2 m/s。
答案:(1)100 m 140 m (2)2 m/s
16.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开始5 s内,先由s1=10 m到s2=30 m,再到s3=0,
总路程为l=20 m+30 m=50 m;
开始5 s内的位移为s=s3-s1=-10 m,
开始5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 m/s,方向沿s轴负方向。
(2)v t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1)50 m 2 m/s,方向沿s轴负方向
(2)见解析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