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用药与急救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授课PPT(含药品说明书图片、急救流程图、出血类型图、中药图片、模拟急救场景图片/视频片段)、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或常用OTC药)实物或说明书、急救模拟道具(如CPR模型、三角巾、绷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准确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理解其核心区别。 2.概述合理用药与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能解读药品说明书的关键信息(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贮藏)。 3.描述拨打急救电话(120)的要点和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流程(环境评估、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4.识别三种常见外出血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并掌握相应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加压包扎)。 5.了解溺水自救的基本原则。 6.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物观察,提升信息提取、分析和归纳能力。 7.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操作(急救电话、CPR、包扎止血),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8.增强安全用药意识,珍视生命健康,养成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 9.认识到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10.在小组合作模拟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合理用药与安全用药常识。 2.药品说明书关键信息的解读与应用。 3.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重点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4.三种外出血类型的识别与止血方法。 【教学难点】心肺复苏和包扎止血等急救技能的正确操作与实际应用。在模拟情境中冷静、有序地进行急救判断与操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 PPT展示图片:
图片1:家中药箱。
图片2:某儿童过量服用感冒药(动画或漫画形式,突出错误行为)。
2. 提问: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药品。但图片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过量用药的危害。
3. 学生思考回答: 不赞同。可能原因:副作用、中毒、延误治疗等。
4. 教师小结: “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如何安全、合理地用药?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施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药与急救’。”
新课讲解——合理用药 1. 概念辨析:
活动: 快速阅读教材P51关于“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内容。
提问/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核心是什么?” (引导:安全是前提,有效、经济、适当)
教师提炼: PPT展示精确定义。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在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安全用药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 药品分类:
活动: 观察PPT展示的阿莫西林(处方药)和阿司匹林肠溶片(OTC)说明书图片或实物。
提问/对比: 找找看,这两类药在购买方式、标识、说明书要求上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 PPT清晰对比处方药(需医生处方)与非处方药(OTC,可自行购买)的定义、标识、特点、常见例子。
3. 解读说明书: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观察自带或PPT提供的药品说明书。
任务卡: (PPT展示问题)
(1) 说明书有哪些关键部分?(名称、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贮藏、有效期)
(2) 从说明书中,你能总结出哪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3) 儿童用药能否直接参照成人减量?为什么?
小组讨论 & 代表汇报: 分享观察结果。
师生总结:
核心作用:指导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信息:名称、适应证(治什么病)、用法用量(怎么吃/用)、禁忌(哪些人不能用)、不良反应(可能的副作用)、贮藏(怎么保存)、有效期。
保存通则:干燥、避光、密封(多数)。
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遵医嘱或选儿童专用剂型,不能简单按成人减量。
4. 中医药:
PPT展示板蓝根、人参等常见中药图片。
教师简述: 中药是我国瑰宝,使用时也需遵医嘱或说明书。
新课讲解——急救 1. 急救第一步:呼救 (120)
情境: PPT展示紧急场景(如有人晕倒)。
提问: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步该做什么?” (拨打120)
活动: 阅读教材P53图431及相关文字。
讨论/模拟: “拨打120时,你需要告诉接线员哪些关键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模拟拨打)
师生总结要点: (PPT展示)
保持冷静!
说清地址(具体到门牌/显著标志)!
说明情况(病人性别、大概年龄、主要症状/伤情)!
保持电话畅通!
2. 心肺复苏:
引入: 若患者无呼吸、无心跳(如溺水、触电、心脏病突发),在等待救护车时需进行心肺复苏。
活动: 观看教材P54、54图432心肺复苏流程图 或 PPT播放更清晰的心肺复苏分解步骤图/简短视频片段。
教师精讲流程:
评估环境安全!
判断反应与呼吸: 轻拍重唤,观察胸廓起伏(510秒)。
呼救: 指定人打120、取AED。
胸外按压: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
手法:一手掌根放于按压点,另一手重叠,十指相扣,手臂垂直。
深度:56厘米(成人)。
频率:100120次/分钟(强调节奏感)。
让胸廓充分回弹。
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无颈椎伤疑虑时)。
人工呼吸: 捏鼻,口对口包严,吹气约1秒,见胸廓抬起。 按压与呼吸比:30:2(强调持续按压的重要性)。
AED简介: 自动体外除颤器,公共场所常备,按语音提示操作。
3. 出血与止血:
复习链接: 提问回顾血管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出血特点。
活动: 阅读教材“出血与止血”内容,观察PPT展示的三种外出血类型图(动脉血喷涌、静脉血涌出、毛细血管血渗出)。
小组讨论: 针对三种出血类型,止血时加压或包扎的位置与出血点的关系?(动脉出血:近心端指压止血;静脉出血:远心端或伤口直接加压包扎;毛细血管出血:直接加压包扎)。
师生总结方法 :
小伤口/毛细血管/静脉出血:直接加压包扎。
大动脉出血:指压止血法(压住伤口近心端动脉搏动点)+ 加压包扎 + 迅速送医。
4. 溺水自救 (简述):
PPT展示“防溺水六不准”和“溺水自救要点”(保持镇静、节省体力、利用漂浮物、呼救方式等),强调预防为主,珍爱生命。 5.模拟演练 ·分组模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任务1: 模拟拨打120急救电话(一人扮演呼救者,清晰表述预设情境信息)。
任务2: 在教师指导下,模拟进行CPR的胸外按压动作(强调姿势、位置、节奏感,不要求真吹气)。
任务3: 模拟简单伤口的加压包扎(使用绷带或三角巾模型)。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规范。
课堂小结 1. 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核心要点(PPT展示思维导图或关键词):
用药:区分处方/OTC,安全第一,读懂说明书。
急救:冷静呼救(120要点),生命支持(CPR流程CAB),止血包扎(类型与方法),溺水自救(原则)。
2. 情感升华: 强调掌握基本用药常识和急救技能对保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勇于并善于帮助他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珍爱生命。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一、 合理用药
核心:安全第一!
药品分类:
处方药 (Rx):医生处方
非处方药 (OTC):自行购买
读懂说明书:
关键信息:名称、用途、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贮藏、有效期
儿童用药:需谨慎!
中药常识
二、 急救技能
紧急呼救 (120):
冷静!地址!病情!
心肺复苏 (CPR):
评估环境安全!
C (按压):位置、深度(56cm)、速度(100120/min)
A (气道):仰头抬颏
B (呼吸):30:2
出血与止血:
动脉:近心端指压 + 包扎
静脉/毛细血管:直接加压包扎
溺水自救: 预防为主!保持镇静!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