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维护生态安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阐述什么是生态安全。 2.举例说明为什么要重视生态安全,说明如何维护生态安全。 3.通过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认同每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2.分析、讨论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难点】分析讨论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拟订保护行动计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长江江豚的“微笑”》+展示“十年禁渔”数据图表。 2.提问引导:“长江曾渔业资源丰富,为何需‘十年禁渔’?” “禁渔仅保护鱼类吗?它对整个长江生态有何意义?” 3.归纳课题:从渔业资源延伸到生态系统稳定性,引出“生态安全”概念。
新课讲解 (一) 生态安全的内涵与意义 1.概念解析(结合教材P110-111): 定义: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 案例强化:展示楼兰遗址图片,讨论“生态崩溃如何导致文明消亡?” 意义归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 个人层面:清洁水源、空气等生存基础; 国家层面: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水资源安全)。 (二) 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1.国家层面措施:展示《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法规(强调“生命共同体”理念)。 小组讨论(教材P113): 问题1:为何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 结论: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局部破坏引发连锁反应。 问题2:分析教材中7条对策的分类依据?
→ 归类:①-⑥属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水、生物),⑦属污染防治。 (三) 公民行动:拟订保护计划 1.本地化案例:展示社区河流污染/矿山修复图片,引发共鸣。 行动计划框架指导: 步骤任务示例安全提示调查现状分组观测水质、垃圾分布远离危险区域,集体行动分析问题访谈居民/查阅环保部门数据带记录工具,分工协作提出方案“校园垃圾分类推广计划”注重可行性,成本可控
课堂小结 “生态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每个人都是生命共同体的守护者。”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维护生态安全 维护生态安全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