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章末评价卷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章末评价卷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9 21:4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章末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一前夕,某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下列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男子立定跳远的成绩为6.8 m
B.女子跳绳的成绩为每分钟360个
C.男子100 m的成绩为15.5 s
D.女子铅球的成绩为45 m
2.年满12周岁的青少年才可以骑自行车,且需要戴头盔。我们认为图中同学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自行车 B.头盔 C.书包 D.地面
3.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m
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为2.80 cm
4.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一
定快
B.由v=可知,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C.由s=vt可知,s与t成正比
D.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其速度越小
5.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中小芳()
A.步长约为2 m B.每分钟步行15 km
C.平均速度为4 km/h D.步行3 km用时15 min
6.地震时,发生地震的源头“震源”会同时同地发出不同速度的两种波——纵波、横波。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某次地震中,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
B.监测站距离震源75 km
C.纵波到达监测站用时100 s
D.地震发生后25 s,纵波最远距离震源75 km
7.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细线表示甲的运动图像,粗线表示乙的运动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0~30 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B.20~30 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C.0~40 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D.0~40 min,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2分。
8.如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用刻度尺
   ,可使测量结果更精确,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示数是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示数为    s。
甲 乙
9.小刚同学测橡皮的宽度,记录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①2.51 cm、②
2.51 cm、③2.41 cm、④25.2 mm、⑤2.53 cm。小刚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根据以上记录,错误的数据是    ,被测橡皮的宽度是    cm。
10.2024年9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
卫星。卫星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以地面为参照物,第六十颗卫星是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该卫星是    的;由此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选填“相对”或“绝对”)的。
11.甲、乙两位同学在学校的百米跑道上同时同地向东运动,两人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的速度为    m/s,经过10 s后,两人相距    m,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一辆长20 m的货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40 m 的大桥。以货车为参照物,大桥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货车完全在大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s,货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s。
  科技专题 我国的无人机发展领先全球,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请完成13~14题。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R/km 拍摄速度n/(帧·秒-1) 最大飞行速度v/(km·h-1)
数据 6 11 000 72
13.人们利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作业时,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   km;该无人机以最大速度水平飞行的过程中,相对地面是     的,若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斜向上升高200 m,则需要    s。
14.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60 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 000帧,则拍摄过程历时   s,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   m/s,据此判断汽车    (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三、作图题:本题3分。
15.如图甲所示为物体运动的st图像,根据图甲在图乙中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
甲 乙
四、实验题:本题12分。
1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五、计算题:本题12分。
17.深圳湾大桥是连接广东深圳市和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桥,位于深圳湾大海之上,像一条盘旋在深圳湾大海之上的巨龙。深圳湾大桥全
长5 545 m,其中深圳段总长2 040 m,香港段总长3 505 m,桥面宽
33.1 m。大桥设南北两个通航桥,主跨分别为210 m和180 m。在大桥两端各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
(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2)若锐锐同学步行通过大桥的深圳段耗时25 min,则他通过大桥的深圳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是一货车司机开车通过整个大桥,共用时200 s,请判断此司机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六、综合能力题:本题10分。
18.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如图甲所示,司机从发现情况到他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下表是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甲汽车,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v行驶时(反应时间相同),测得的反应距离s1、制动距离s2和停车距离s3。
甲 乙
v/(km·h-1) s1/m s2/m s3/m
45 9 14 23
75 15 38 53
90 18 56 74
105 21 76 97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s。
(2)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比不饮酒时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   ,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3)一起发生在限速60 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40 m,则肇事司机在驾驶时   (选填“有”或“没有”)超速。(已知该车的制动性能与甲汽车一致)
(4)为了行车安全,在雨天开车时,司机都要“减速慢行”。原因是下雨后,使行驶车辆受到的摩擦力变小,导致      (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
(5)图乙是甲、乙两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制动距离s2与车速v的关系图像,则   (选填“甲”或“乙”)汽车的制动性能较好。
第一章章末评价卷
1.C 2.D 3.D 4.B 5.C 6.B 7.B 
8.A 2.40 336.0 9.1 mm 2.41 cm 2.52 
10.静止 运动 相对 11.3 20 运动 
12.运动 6 8 13.6 运动 20 14.2 30 不超速 
15.如图所示
16.(1)v= (2)减小 (3)80.0 0.16 (4)偏大 (5)B
17.(1)限速100 km/h (2)1.36 m/s (3)不违反交通规则
18.(1)0.72 (2)长 (3)有 (4)制动距离 (5)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