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全章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现象 全章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9 21:48:27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我们可以通过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器材】一个包装盒(或鞋盒)、一只闹钟、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聚酯棉、手机(或计算机)。
第5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动手实践】1.把闹钟直接放在包装盒(或鞋盒)中,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中的软件测量未做隔音处理时闹钟铃声的强弱。
2.分别用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聚酯棉将闹钟包裹起来,然后放在包装盒(或鞋盒)内,测量闹钟铃声的强弱。注意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要相同。
【评估与思考】有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方案,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听不见声音时到声源的距离。为什么这种方案更好
  .
.
.
 。
原方案中人耳很难判断材料不同时发出声音的强弱,响度较接近的声音也难以分辨;而新的方案中,一个人的听力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是差不多的,只需判断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可以了
【实践应用】
噪声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某学习小组为此开展了“制作护耳器”的项目化活动。
(1)选材:分别准备四种不同材料,进行隔音效果的测试。在远处固定一声源,选择其中一种材料罩住两只耳朵,慢慢向前移动,当恰好能听到声音时停下来,测量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再换用其他材料重复实验,得到如表数据。
材料 塑料袋 报纸 棉布 海绵
声源到人的平均距离/m 5.2 2.8 2.1 1.2
通过分析,应选择四种材料中的   作为隔音材料。
海绵
(2)制作:学习小组同学选择合适的材料后,制作了多种样式的护耳器。
(3)评价: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下面是针对“制作护耳器”活动设计的评价表。请将表中“▲”处补充完整:
   。
成本低,安全性好
制作护耳器评价表 评价 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制作过程和取材难度 制作过程简单和取材容易 制作过程简单和取材难度大。或制作过程复杂和取材容易 制作过程复杂和取材难度大
隔音效果和舒适性 隔音效果好,舒适性高 隔音效果好,舒适性低。或隔音效果差,舒适性高 隔音效果差,舒适性低
成本高低和安全性 ▲ 成本高,安全性好。或成本低,安全性差 成本高,安全性差
谢谢观赏!(共19张PPT)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声与信息
1.人可以利用声音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3节 声的利用
2.大象可以发出次声波,并通过次声波互相交流。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发生地震、台风、核爆炸时,即使在几千千米以外,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   。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   和   。
次声波
方位
强度
3.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方法叫作   。借助超声波,医生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在生产实践中,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很广。
回声定位
二、声与能量
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1.医生常利用   振动除去人体内的某些结石。
2.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如利用   清洗眼镜。
3.超声波加湿器利用超声波将水雾化加湿空气。
4.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牙齿上的污垢。
超声波
超声波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声与信息
典例1 地震伴随有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产生。通过检测这种声波实现地震预警,说明声可以传递
   。
次声波
信息
典例2 教材习题改编 科学工作者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它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若发出声波后经过6 s接收到回声,则海洋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
超声
信息
4 500
方法点拨
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声音本身携带的信息(直接性的);(2)回声定位(间接性的)。
知识点二 声与能量
典例3 (2025顺德区期末)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B.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C.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
D.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A
典例4 (2025英德市期中)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学生听到的“狮吼声”是通过   传播的,震耳欲聋的“狮吼声”说明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空气
响度大
能量
方法点拨
通常来说,发出的声没有引起周围发生变化时,主要说明声在传递信息,比如回声定位;发出的声会引起周围发生变化时,主要说明声在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碎石。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知识点一 2025江门期末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用超声波将水雾化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C
2./ 知识点二 /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的利用与电动牙刷对声的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
A.用超声波杀菌消毒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用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
D.用超声波排除患者体内结石
C
3./ 知识点二 /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B.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C.利用次声波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
D.将超声波用于倒车雷达
B
4./ 知识点二 / 如图所示是一种声悬浮仪,它发出的声波与蝙蝠发出的一致,这种声波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在空气中与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相比它具有更高的   (选填“速度”或“频率”)。将泡沫小球放在声悬浮仪的两个发声体之间,小球就会悬浮在空中振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超声波
频率
能量
5./ 知识点一 2025阳江期末 / 如图所示,自动泊车系统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辆周围的环境,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这种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平均传播速度为340 m/s,本次测量,传感器0.02 s后接收到回波,则障碍物距离车辆大约为
   m。
信息
不能
3.4
6./ 知识点一 教材习题改编 / 如图,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公路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54 km/h。
(1)若该音乐公路的全长为1.08 km,求该汽车通过此公路所需的时间。
答案:(1)72 s 
(2)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400 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求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
答案:(2)0.037 5 m
点击进入 《课后分层练习》(共15张PPT)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把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声
音,也称为噪声。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无规则
3.噪声的波形图:如图,表现为杂乱无章的状态。
二、噪声的危害
人们以   (符号是   )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声音
强弱的等级。
分贝
dB
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
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三、噪声的控制
控制噪声要从   、   、
   三个方面着手,即从   处、
   中、   处控制噪声的传播。
90
70
50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噪声的来源
典例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
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D.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C
知识点二 声音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典例2 (2025越秀区期末)表中是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在学校附近,常常会有禁止鸣喇叭标志,如图甲所示。在马路旁也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声音的来源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主观感觉
球磨机工作 120 感到疼痛
汽车鸣喇叭 100 很吵
一般车辆行驶 80 较吵
图书馆阅览室翻书 40 安静
风吹落叶沙沙声 10 极静
A.图甲中的标志是指在学校附近需降低噪声的音调
B.图乙中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
C.图乙中显示的“83 dB”,是指一个物体在1 s内振动83次
D.卧室声音强弱的等级保持为120 dB,人也可以保证高质量
睡眠

知识点三 噪声的控制
典例3 近几年,广场舞和广场K歌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让人头疼。如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进行依法治理,将得到市民的一片好评,因为它会减少噪声污染,还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如果对公共场所的大功率扩音设备进行管理,可以(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C
典例4 (2025罗湖区期末)如图所示是高架桥两旁的隔音墙,主要用来减少车辆行驶时造成的噪声污染。以下与这种减少噪声污染方法相同的是( )
A.有些住宅区的窗户安装真空玻璃
B.处于噪声环境时,在耳朵上戴防噪声耳罩
C.车辆行驶时在市区禁止鸣喇叭
D.电影中的枪手在枪上安装消音器
A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 从物理学角度讲,如图所示声音的波形图,属于噪声的是( )
B
2./知识点三 教材习题改编 / 当学校附近建楼、修路时,产生的噪声会严重影响教师给学生讲课。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方法最有效、合理的是( )
①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 ②学校教室安装双层隔音玻璃 ③在学校与工地中间植树 ④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3./ 知识点三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 动车组轨道用的是超长无缝钢轨,可以避免轮与轨之间的缝隙碰撞发声,从而给乘客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下列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摩托车上的消声器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高架桥上的隔音板 D.工厂里的降噪耳塞
A
4./ 知识点三 2025江门期末 / 如图所示是某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的示数是以   为单位,此时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分贝(dB)
不是
不能
5./ 知识点三 教材样板题 / 对于噪声较大的机器,制造一个外壳,把它罩起来,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点击进入 《课后分层练习》(共14张PPT)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响度
1.声音的   可以用响度来衡量。
2.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
3.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
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   以及声波传播的分散程度有关。
强弱
振幅

第2课时 响度、音色
远近
二、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固有特色或品质,它由发声体的   和
   决定。
三、不同乐器的声源
弦乐器发声的声源是琴弦,如吉他、小提琴等。吹奏乐器发声的声源是管内的空气柱,如竹笛、唢呐、口琴等。打击乐器发声的声源是乐器本身,如锣、鼓等。
材料
结构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响度
典例1 (2025汕尾期末)正字戏是汕尾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图所示,正字戏常用大鼓伴奏来衬托气氛。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
A.响度越大 B.音色越好
C.音调越高 D.音调越低
A
典例2 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提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A
方法点拨
1.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2.响度常用“大、小、强、弱、洪亮、响亮、轻声”等词语来描述。常说的“震耳欲聋”“低声细语”“大声喧哗”
“音量”等指的是响度。
知识点二 音色
典例3 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B
知识点三 声音的波形图
典例4 (2025顺德区校级模拟)儿童公园中设置了金属管做的传音筒如图1所示,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如图2所示)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其中
   和   两个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相同,   的响度最小。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二 / 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鸢)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描述:“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如鸣筝”指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回声
C
2./ 知识点一 2024龙湖区模拟 / 公共场所接听电话时,为了不影响他人,应尽量小声,这是指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 知识点二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 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一听就假”发展
到如今的“真假难辨”。“真假难辨”是指AI模仿自然人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相貌
B
B
4./ 知识点三 教材素材改编 / 如图所示是声音被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乙和丙音调相同,丙和丁响度相同
B.甲和乙响度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A
5./ 知识点一、二 / 如图所示是声现象中的实验。
(1)①重敲音叉听到的声音更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
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振幅
②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是   。假如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开。
(2)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当用较大的力拨动刻度尺时,发现刻度尺振动的幅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听到声音的   较大。
将实验中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较大
响度
(3)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时,可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   ,用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
(4)保持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幅度均相同,听到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长度
相同
音色
点击进入 《课后分层练习》(共21张PPT)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   ;物体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   。
高低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音调
2.物理学中用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   。频率的单位为   ,符号为
  。例:若一个物体2 s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  Hz。
3.   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   ,频率低则音调   。
频率
快慢
赫兹
Hz
50
频率


二、不同音调的波图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可以把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计算机或手机展现出声音的波形图。不同音调的波形图:在相同时间内,甲图振动次数   ,乙图振动次数    ,(以上两空均选填“多”或“少”)说明甲图声音的音调   ,乙图声音的音调   。




三、超声波与次声波
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Hz。
2.人们把高于   Hz的声波叫作超声波,把低于   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3.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   。
20~20 000
20 000
20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音调
典例1 教材素材改编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
钢尺
(2)结论
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③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频率
方法点拨
1.音调高的声音听起来清脆、尖细、刺耳,音调低的声音听起来浑厚、低沉、粗犷。
2.弦乐器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发声的音调越高;管乐器内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越高;打击乐器的表面越紧绷,发声的音调越高。
典例2 老师在演示如图所示的齿轮拨动纸片的实验中,纸片发出的声音是靠纸片   产生的;若三种齿轮拨动纸片时发出了dou(1)、mi(3)、xi(7)的三个音调,那么发出xi(7)音调时是   (选填“甲”“乙”或“丙”)层齿轮在拨动纸片。
振动

水和瓶子
越来越高
越来越低
方法点拨
敲击时是水和瓶子在振动,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嘴巴吹时是空气柱在振动,瓶中盛水越多,瓶中水的质量越大,空气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
知识点二 不同音调的波形图
典例4 (2024南海区期中)琴弦A的振动频率是175 Hz,琴弦B每2秒振动700次,则琴弦B的振动频率是   Hz。将琴弦A、B发出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如图甲、乙所示,则图   (选填“甲”或“乙”)是琴弦A发声的波形图。分别向图丙所示的试管内吹气,其中   (选填“A”“B”或“C”)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350

A
典例5 如图所示是两个音叉在同样的时间里振动的波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   ,频率   ,音调   ;乙振动的次数   ,频率   ,音调   。






方法点拨
根据波形图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可知,振动频率越高,波形图上的波形就越密集;振动频率越低,波形图上的波形就越稀疏。
知识点三 超声波与次声波
典例6 (2023南海区校级期中)蝴蝶1 min振翅360次,则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   Hz,它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声音”),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
6
次声波
不能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三 教材素材改编 / 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很可能是因为( )
A.狗能准确辨认声源的位置
B.狗的发声频率范围比人的大
C.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更大声
D.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大
D
2./ 知识点一 教材习题改编 /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3./ 知识点二 / 海洋动物学家研究表明:海洋动物质量越小,其叫声越是轻而尖锐,海豚的质量比蓝鲸小得多,如图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海豚和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选填“甲”或“乙”)波形图表示的音调较高,甲图是
   (选填“海豚”或“蓝鲸”)发
出的声音波形图。
音调

蓝鲸
4./ 知识点三 / 如图所示,这是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与听觉频率范围。某种蝴蝶飞行时,在1 min内翅膀振动480次,蝴蝶振翅发出的声波频率为   Hz,蝴蝶振翅发出的声波能被
   (选填“狗”或“大象”)听到,这种声波属于    .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8
大象
次声波
5./ 知识点一 /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1 钢 20 0.3
2 钢 ① ②
3 钢 40 0.5
4 尼龙丝 30 0.5
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为4、5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的是验证猜想  。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①   、②   。
(4)在这个实验中,小明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5

20
0.5
控制变量法
点击进入 《课后分层练习》(共20张PPT)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   ,声音不一定消失。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作   。
振动
振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停止
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
   和   。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真空   传声,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一般是   的。
三、声速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一般情况下声
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
需要
固体
液体
气体

不能
不同
种类
温度
340
固体
气体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   回来,我们就听到了回声。人耳能区分出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在
   s以上。
3.人耳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空气传播,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传给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再通过   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另一种是声音通过颅骨传到   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作   。
被反射
0.1
鼓膜
听小骨
听觉
听觉
骨传导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典例1 如图所示,将敲击的音叉插入水中时激起了水花,这种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接着将发声音叉的叉柄贴在前额,也能听到声音,说明   可以传声;用左手握住U形叉股,声音就停止了,这说明   。
振动
固体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方法点拨
转换法: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或放大)为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如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飞溅的水花,将鼓面的振动转换为泡沫的跳动等,放大了微小振动,便于直接观察。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典例2 (2025罗定市期末)如图,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响声明显变小,直至听不到,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以下哪种环境中传播( )
A.真空 B.固体 C.液体 D.气体
A
典例3 传统文化 古文中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   和   传播。
振动

空气
知识点三 声速
典例4 如表所示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0 ℃) 331 海水(25 ℃) 1 531
空气(15 ℃) 340 铜(棒) 3 750
空气(25 ℃) 346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1)在15 ℃空气中,声速是    m/s,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   s才能让放在离声源68 m处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
(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   (写出两种因素即可)有关。
(4)月球上两个航天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
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340
0.2
增大
温度、介质种类
真空
方法点拨
声速一般受温度的影响,同时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会不同,通常v固>v液>v气
典例5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2025英德市期末) 图甲是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2号”,该船在某海域进行科考活动时,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乙所示。经过2 s后收到回声,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求此过程中:
(1)声波传播的距离。
(2)发射点到海底的距离。
答案:(1)3 000 m (2)1 500 m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一 传统文化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的发声体是( )
A.玉笛本身 B.空气柱 C.吹奏者的嘴 D.无法确定
2./ 知识点一 教材样板题 / 用手按住敲响的鼓面,鼓会停止发声,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小了 B.声音被人体吸收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B
D
3./ 知识点一、二、三 /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B
4./ 知识点二 / “鱼洗”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器具,根据经书记载,倒入半盆水,双手用力往复摩擦盆的双耳,不久,盆里的水居然分成四股水箭向上激射出两尺多高,并发出“古音”,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 )
①“鱼洗”发出的“古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鱼洗”发出的“古音”只通过盆中水传入人耳
③加快摩擦盆双耳的速度,一定会加快声的传播速度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①②是正确的
C.只有①③是正确的 D.①②③都是正确的
A
5./ 知识点三 / 一位男孩面对一座峭壁发出喊声,一会儿他听到了回声,他从腕上的电子表看到,从他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共经历了2 s的时间,峭壁离男孩站立之地约有多远 (v声=
340 m/s)
答案:340 m
6./ 知识点三 / 小凡在一根直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琪在金属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听到了两次声响,已知金属管长为
1 020 m,两次声响相隔2.8 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1)第一次声响是通过    (选填“金属管”或“空气”)传播的。
解析:(1)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所以第一次声响是通过金属管传播的。
答案:(1)金属管
(2)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小琪耳中用时多少秒
答案:(2)3 s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答案:(3)5 100 m/s
点击进入 《课后分层练习》(共19张PPT)
建体系 思维导图 01
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知识复习
振动
介质
真空
声波
种类
温度
340
高低
频率
频率
强弱
振幅
振幅
音色
信息
能量
无规则振动
分贝(dB)
产生
声源处
传播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串重点 考点突破 02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难点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没有立即消失,还会在介质中传播,所以振动停止,我们也有可能仍会听到声音。
1.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可以传递能量
A
2.端午节划龙舟比赛是传统的习俗,在比赛过程中会吸引大量观众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关于此场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呐喊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D
3.一根长约10 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声音在空气中、水中和铁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空气=340 m/s,v水=
1 500 m/s,v铁=5 200 m/s)(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A
4.传统文化 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振动
大于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重难点拨
1.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越尖细;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越低沉。
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5.(2024广州)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所示,则( )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C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6.(2025白云区期末)小云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在方案实施前,可通过制作模型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制作隔音房间模型是通过隔音材料来改变房间之外人们听到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B
7.(2024潮州期中)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8.(2023广东)用古琴弹奏曲目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
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音色
音调
响度
振动
空气

9.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A B C D
A、B、D
A、B、C
考点三 声的利用和噪声的控制
重难点拨
1.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是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20~20 000 Hz),因此人听不到。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与频率无关。
10.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如图所示是某旅游景区放置的智能伴游机器人,可担任导游陪伴游览,进行历史文化讲解和科普。机器人在讲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仅把声音由男声改为女声,声音的响度发生了改变
D.游客能听懂机器人的讲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11.(2025南海区期中)如图为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可以把牙齿刷得更干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
B.刷牙时,听到牙刷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C.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
12.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传播途径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A
1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D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