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画眉跳架》第2课时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粤教花城版 授课类型 综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继续围绕《岭南春早+画眉跳架》展开。《岭南春早》旋律轻快,融合岭南民俗音乐元素,表达对春天和岭南大地的热爱。《画眉跳架》作为潮州音乐经典,以清秀典雅、轻快明朗为特色。上节课学生已初步学习,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节课学习,对岭南音乐有一定了解,演唱《岭南春早》有进步,但音准、节奏把握仍需提高。他们对音乐有热情,但复杂音乐处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加强,需通过更多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进一步感受岭南音乐的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提高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感知和理解。
艺术表现
1. 能够熟练、富有感情地演唱《岭南春早》,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2. 运用所学乐器和肢体语言,生动地表现《画眉跳架》的音乐特点。
创意实践
1. 分组对《岭南春早》或《画眉跳架》进行创新性改编,展示小组创意。
2. 尝试创作简单的岭南风格音乐片段,培养创新思维。
文化理解
1. 深入了解岭南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增强文化认同感。
2. 体会岭南音乐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熟练演唱《岭南春早》,提升演唱的情感表现力。
2. 用多种形式准确表现《画眉跳架》的音乐特色。
3. 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创新性改编,展示小组创意。
难点
1. 深入理解岭南音乐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音乐表现中。
2. 在改编和创作中,把握岭南音乐的风格特点,避免偏离主题。
3. 提高小组协作能力,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乐器(木鱼、沙锤等)、音乐创作工具(如电脑音乐软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歌曲回顾
(1) 教师热情地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岭南春早》,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歌声重温这首充满活力的歌曲。”引导学生集体演唱《岭南春早》。
(2) 演唱过程中,教师仔细聆听,观察学生的演唱表现,如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演唱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个别音准偏差、节奏不够稳定等。
(4) 针对问题,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强调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把握,让学生对比学习。
(5) 再次让学生演唱出现问题的部分,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6) 提问学生:“在演唱《岭南春早》时,大家能感受到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情感内涵。
(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歌曲中对岭南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8) 过渡到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岭南春早》和《画眉跳架》,感受岭南音乐的更多魅力。” 1. 集体演唱《岭南春早》,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 认真聆听老师的点评和示范演唱。
3. 积极回答老师关于歌曲情感的问题。
4. 跟随老师的指导,再次演唱出现问题的部分。
评价任务 演唱流畅:☆☆☆
音准较好:☆☆☆
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岭南春早》,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演唱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为进一步提升演唱水平打下基础。回顾歌曲情感内涵,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深入学习,提升表现 活动一:《岭南春早》情感提升 情感剖析
(1) 教师播放《岭南春早》的音频,同时展示岭南春天的美丽图片,如盛开的花朵、翠绿的山林、欢快的鸟儿等,营造出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与画面所传达的情感。
(2) 音乐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问:“从音乐和画面中,你们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是喜悦、兴奋还是其他的?”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入剖析歌曲中每个乐句所蕴含的情感,如开头部分的轻松愉悦,中间部分的活力四射,结尾部分的意犹未尽等。
(4) 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分析,调整自己的演唱方式,如在表达喜悦情感时,声音要更加明亮、欢快;在表达活力时,节奏要更加紧凑、有力。
(5) 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将情感融入歌声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如何通过演唱表达情感。
(6) 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互相倾听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演唱的情感表现力。
(7)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演唱,教师给予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8)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活动二:《画眉跳架》特色表现 音乐体验
(1) 教师再次播放《画眉跳架》的音频,同时介绍乐曲的演奏形式和乐器特点,如使用了哪些乐器,乐器的音色特点如何等。让学生带着对乐器的认识再次聆听音乐。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节奏的重复和音乐强弱对比的特点,提问:“在乐曲中,哪些地方的节奏是重复的?强弱对比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 为学生提供木鱼、沙锤等乐器,让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尝试用乐器进行伴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4) 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的轻快、明朗特色,如轻轻摇摆身体、模仿鸟儿跳跃等。教师给予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感受用肢体表达音乐的乐趣。
(5)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乐器伴奏和肢体表演的组合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不同的表现方式,互相学习和借鉴。
(6)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如乐器演奏的协调性、肢体动作的节奏感等。
(7) 引导学生总结《画眉跳架》的音乐特色和表现方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8)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其他乐器或方式表现《画眉跳架》,拓展音乐表现的方式。 1. 感受音乐与画面的融合,分享自己的情感体会。
2. 根据情感分析调整演唱方式,分组演唱并互相评价。
3. 分析《画眉跳架》的节奏和强弱对比,用乐器进行伴奏。
4. 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特色,分组进行展示。
评价任务 情感表达:☆☆☆
节奏把握:☆☆☆
创意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剖析《岭南春早》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调整演唱方式,提升演唱的情感表现力。利用多媒体和乐器,让学生深入体验《画眉跳架》的音乐特色,通过乐器伴奏和肢体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创意实践,小组展示 小组创作
(1) 教师布置任务:“接下来,我们将分组对《岭南春早》或《画眉跳架》进行创新性改编,每个小组可以从节奏、旋律、歌词、表演形式等方面入手,发挥你们的创意。”
(2)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 为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音乐创作工具、乐器等,帮助小组开展创作。
(4) 引导小组讨论创作方案,明确分工,如谁负责节奏改编,谁负责旋律创作,谁负责歌词编写,谁负责表演设计等。
(5) 教师巡回指导各个小组,了解创作进展,及时给予建议和帮助,鼓励小组发挥创意,大胆尝试。
(6) 小组创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岭南音乐的风格特点,避免偏离主题。
(7) 组织小组进行中期汇报,每个小组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进展情况,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建议。
(8) 鼓励小组在汇报后继续完善作品,为展示做好准备。 成果展示
(1) 安排各小组依次进行展示,为展示小组提供良好的表演环境和设备支持。
(2) 要求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展示,尊重每个小组的劳动成果。
(3) 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创意、音乐性、表演等方面进行打分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小组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小组进一步提高。
(5) 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 引导学生总结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分享创作的快乐和体会。
(7)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开展创意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8)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记录和保存,作为班级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1. 分组讨论创作方案,明确分工。
2. 积极参与小组创作,发挥创意。
3. 进行中期汇报,听取其他小组的建议。
4. 展示小组作品,接受评价。
评价任务 创意新颖:☆☆☆
风格把握:☆☆☆
团队协作:☆☆☆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创作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岭南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创作和表现能力。组织学生评价和教师综合评价,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文化探究,拓展视野 文化讲解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资料,介绍岭南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如岭南音乐受到哪些文化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等。
(2) 结合《岭南春早》和《画眉跳架》,分析乐曲中体现的岭南文化元素,如歌词中对岭南景色的描写,乐曲中独特的节奏和旋律与岭南民俗的关系等。
(3) 组织学生讨论岭南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提问:“在当今多元化的音乐环境中,岭南音乐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岭南音乐?”
(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岭南音乐作品或文化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
(5) 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岭南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传承和发展中的责任。
(6) 推荐一些优秀的岭南音乐作品和相关的文化书籍、纪录片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岭南音乐文化。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岭南音乐文化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岭南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8)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欣赏岭南音乐,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 1. 观看多媒体资料,了解岭南音乐的文化背景。
2. 参与讨论岭南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3. 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岭南音乐作品和文化现象。
4. 课后完成关于岭南音乐文化的短文。
评价任务 文化理解:☆☆☆
交流积极:☆☆☆
思考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文化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岭南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增强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岭南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荐相关作品和布置作业,能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拓展学习,加深对岭南音乐文化的理解。
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强调,如《岭南春早》的情感表达、《画眉跳架》的特色表现、音乐作品的创意改编、岭南音乐的文化内涵等。
(3)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4) 再次强调岭南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学习岭南音乐。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岭南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写一篇简短的欣赏心得。
(6) 感谢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宣布本节课结束。
(7) 整理教学用具和资料,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8)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认真聆听老师的总结和评价。
3. 接受课后作业,准备完成欣赏心得。
4. 向老师表达感谢。
评价任务 总结准确:☆☆☆
态度积极:☆☆☆
收获丰富:☆☆☆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评价学生表现,能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强调岭南音乐的价值,能培养学生对岭南音乐的兴趣。布置课后作业,可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熟练、富有感情地演唱《岭南春早》,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岭南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欣赏心得。
3. 完成关于岭南音乐文化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岭南音乐传承和发展的看法。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所学乐器为一首岭南音乐作品进行伴奏,录制伴奏音频。
2.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对岭南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共同欣赏岭南音乐作品。
3. 收集更多岭南音乐资料,制作一份关于岭南音乐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岭南春早+画眉跳架》
《岭南春早》:情感表达 演唱提升
《画眉跳架》:特色表现 乐器伴奏
岭南音乐文化:起源 传承 发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岭南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深入学习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创意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在文化探究环节中,能够深入思考岭南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说明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了提高。
3. 小组创作和展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个小组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风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不足之处
1. 在创意实践活动中,部分小组的创作时间不够充裕,导致作品不够完善,教师在时间安排上需要更加合理。
2.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仍然不够,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引导。
3. 在文化探究环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