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鸿门宴
课时演练·促提升(B)
一、基础巩固
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戮力(lù) 杯杓(sháo)
犒赏(kào)
目眦(zhì)
B.卮酒(zhī)
刀俎(zǔ)
鲰生(zhōu)
瞋目(chēn)
C.许诺(nuò)
美姬(jī)
玉玦(jué)
樊哙(kuài)
D.参乘(chéng)
侍坐(shì)
彘肩(zhì)
须臾(yú)
解析:A项,“眦”应读“zì”;B项,“鲰”应读“zōu”;D项,“乘”应读“shèng”。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犒赏。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语:告诉。
C.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披:披挂。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解析:C项,“披”,掀开,揭起。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又欲肆其西封
B.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②今急有事,故幸来告良
C.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①今者出,未辞也
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解析:A项,“封”:①封闭;②疆界。B项,“幸”:①宠幸;②幸亏。C项,“举”:①尽;②举起。D项,“辞”都是“辞谢”的意思。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A项,“封闭”古今意思相同。B项,“细说”文中的意思是“奸细的话”;C项,“婚姻”文中的意思是“儿女亲家”;D项,“非常”文中的意思是“意外的变故”。B、C、D三项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
答案:A
5.下列加点的“与”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⑤失其所与,不知 ⑥则与斗卮酒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②④介词;③连词;⑤动词,结交;⑥动词,给。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拥:拿着。
B.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C.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军:军队。
D.樊哙从良坐
从:跟随。
解析:C项,“军”,动词,驻扎。
答案:C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
②项王曰:“赐之彘肩。”
③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④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解析:第①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第②句中的“之”是代词,指樊哙;第③句中的“而”表顺承;第④句中的“而”表转折。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2)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3)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这三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迫”,急迫;“请”,请您允许我;“同命”,同生共死;“覆”,反扣;“加”,放上;“啖”,吃;“约”,约定;“王”,名词活用为动词,封为王。
参考答案:(1)这太危急了!我请求您允许我进去,跟他同生共死。
(2)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3)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为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十罪。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榖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改动)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苦:以……为痛苦。
B.汉王数项羽十罪
数:一一列举。
C.病甚,因驰入成皋
驰:骑马奔跑。
D.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略:大致,差不多。
解析:D项,“略”,掠夺,夺取。可参考“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答案:D
10.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榖城
B.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榖城
C.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榖城
D.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榖城
解析:先根据上下文把握这段文字的大致含意,然后根据人名断开即可。
答案:C
11.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军和楚军相持很久,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历数了项羽十条罪状。
B.项羽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把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
D.在垓下决战时,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也认为被围,于是匆忙逃走,楚军因此崩溃。
解析:B项理解不正确。不是项羽抽出暗藏的弓箭射的刘邦,是暗中埋伏好的弓箭手射的。
答案:B
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2)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在文言实词和省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分的补充。第(1)句的关键点:“强”,强迫;“安”,安定;“乘胜于汉”,乘着胜利压过汉军。第(2)句要根据前后语境合理补充省略成分。
参考答案:(1)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
(2)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
参考译文: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年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厌倦了长期的行军作战,老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惫不堪。刘邦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项羽十分恼怒,让预先埋伏好的弓弩手开弓,一箭射中了刘邦。刘邦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刘邦因受箭伤而病倒了,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刘邦出去巡视军营,病情加重,立即赶回了成皋。
项羽跟刘邦约定,平分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撤兵东走。刘邦也想率军西回,采纳张良、陈平的计策,于是进兵追赶项羽,一直追到阳夏南面才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刘邦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
汉王五年(前202),刘邦和诸侯军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刘邦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整个战役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刘邦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刘邦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榖城。
三、语言运用
13.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协调。
中国有句古话: 。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固然不错。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自然不能预作筹划,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近忧。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的心情。
解析:第一句提取语段中心词,“远虑”“近忧”。第二句为排比结构,必须以“可以预见,不可以预作筹划”为内容构架表述“远虑”与“近忧”的关系。
参考答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