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认识二次根式和理解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计算.
2.会用公式=·(a≥0,b≥0),=(a≥0,b>0)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重点
灵活运用计算法则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难点
理解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计算.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观察下列代数式:
,,,,(其中b=24,c=25),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特征:都含有开平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二次根式概念的探究
像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二次根式(板书课题).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叫二次根式.(给出概念)
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作__二次根式__,a叫作__被开方数__.
请同学们结合二次根式的概念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你认为一个式子是二次根式应满足几个条件?
问题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x>0),,4,-,,(x≥0,y≥0).
二次根式有__,(x>0),,4,-,(x≥0,y≥0)__.
问题3:当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____,其中x的最小整数值是__1__.
问题4:当a≥0时,的结果一定是__非负__数.
【探究2】(多媒体出示)计算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得到哪些猜想?
×=__6__,=__6__;
×=__20__,=__20__.
(2)×=____,=____.你又会产生怎样的猜想?
问题1: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问题2:你能用语言描述这个结论的意义吗?
【归纳】·=(a≥0,b≥0).
【探究3】(多媒体出示)计算下列各式,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
【归纳】=(a≥0,b>0).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42例1
【方法指导】二次根式乘除法计算.
解:(1)原式==____=__2__;
(2)原式=____==____=__3__.
【例2】教材P42例2
【方法指导】运用运算律和公式计算.
解:(1)原式=__3__×__2__×=__6__;
(2)原式=____-5=____-5=__6__-5=__1__;
(3)原式=(____)2+__2__+(__1__)2=__5__+2+__1__=__6+2__;
(4)原式=()2-__32__=__13__-__9__=__4__;
(5)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1__=__5__;
(6)原式=____+____=____+____=__2__+__3__=__5__.
活动4 随堂练习
1.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可以是 (A)
A.6 B.-5 C.0 D.1
2.计算×等于 (B)
A. B. C.2 D.3
3.计算÷的结果是 (A)
A. B. C. D.
4.计算÷=__3c__.
5.计算:
(1)×;(2)3×2;(3)÷;(4).
解:(1)原式==8;(2)原式=(3×2)×=6;(3)原式==;(4)原式==5.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说明:会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
作业:教材P42随堂练习,P46习题2.3中的T1.
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理解法则与运算律相结合运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时加强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化简及加减法
1.化简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法则及其条件.
2.能运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并能将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重点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难点
能运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问题:分别把式子·=(a≥0,b≥0),=(a≥0,b>0)的等号的左边的内容与右边的对换,等式是否依然成立?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计算下列各式:
=__6__,×=__6__;
=__20__,×=__20__;
=____,=____;
=____,=____.
【探究2】完成以下各题,看谁完成得又对又快:(课件展示)
=__×__=____; =__×__=__4__;
=____=____; =____=____.
问题:你有哪些发现?如何正确表述你的发现?
【归纳】(1)=·(a≥0,b≥0);=(a≥0,b>0);
(2)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作最简二次根式.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43例3
【方法指导】化简时,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是最简的.
解:(1)=×=9×8=72;
(2)=×=5;
(3)==.
【例2】教材P43例4
【方法指导】灵活运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和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解:(1)==×=5;
(2)===;
(3)===.
【例3】教材P44例5
【方法指导】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对于二次根式同样适用
解:(1)+=+=×+=4+=5;
(2)-=-=-=;
(3)(+)×=+=+=2+3=5.
活动4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可以进行合并的一组是 (B)
A.与 B.与
C.与 D.与
2.化简:
(1); (2); (3)(x≥0,y>0).
解:(1)原式=×=4×9=36;
(2)原式==20;
(3)原式==.
3.计算:
(1)(2+)2; (2)+2-.
解:原式=+6-
=6.
4.已知x=-1,求(x+1)2-4(x+1)+4的值.
解:(x+1)2-4(x+1)+4=(x+1-2)2=(x-1)2.
当x=-1时,原式=(-2)2=7-4.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教学说明:二次根式的运算,可以运用运算律和公式使计算简便.
作业:教材P46随堂练习,习题2.3中的T2、T3.
这节课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第3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学会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2.在多种解法中比较,寻找最快捷的计算方法.
▲重点
混合运算的法则,运算律的合理使用.
▲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或运算律以及约分等技巧,使计算简便.
活动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已知长方形的长是5+2,宽是,求它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轻松解答这个问题.
活动2 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计算:(1)+; (2)-.
问题1:展示算法:+=+=____+____=____.
问题2:分子、分母同乘的目的是__把分母化成整数__.
问题3:试着计算-.
解:原式=2-=.
【归纳】1.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运算律对于二次根式同样适用.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__乘方和开方__,再算__乘除__,最后算__加减__;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计算结果要化成__最简二次根式__.
活动3 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45例6.
【方法指导】如果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二次根式化简后的被开方数不相同,结果可以保留原来的形式.
解:(1)原式=-=;
(2)原式=3-2+=;
(3)原式=2-=;
(4)原式=+-3=-+.
【例2】计算:(1)+3--;
(2)--a2+(a>0,b>0).
【方法指导】(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和开方再乘除后加减;(2)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二次根式同样适用;(3)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能化简的必须化简.
解:(1)原式=2+--=-2;
(2)原式=a-b-a+=(1-b).
【例3】在计算×2-÷的值时,小明的解法如下:
解:原式=2-……①
=2-……②
=(2-1)……③
=.……④
(1)老师认为小明的解法有误,请你指出小明是从第__③__步开始出错的;
(2)请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解:原式=2-
=2-
=6-2
=4.
活动4 随堂练习
1.计算(-)结果是 (B)
A.2-2 B.2-2 C.2- D.2-
2.计算:
(1)(2-3)÷;
解:原式=2-3
=4-6;
(2)(2+3)(-2+3);
解:原式=(3+2)(3-2)
=(3)2-(2)2
=9y-4x;
(3)×.
解:原式=×
=9.
3.化简·,其中a=3,b=2.你是怎么计算的?与同伴交流.
解:方法一:先化简,再求值.
原式=·-·
=-b.
∵a=3,b=2,∴原式=-2.
方法二:直接代入求值.
∵a=3,b=2,
∴原式=·
=-2.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1.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诊断二次根式综合运算掌握情况.
作业:教材P46随堂练习T1,P47~48习题2.3中的T3、T5、T9.
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运算技巧,能够灵活运用.习题可以分层次布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