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课后训练: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课后训练: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3 13: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练(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hóu)     函陵(hán)
氾南(fán)
佚之狐(shī)
B.缒城(zhuì)
薄雾(bó)
瑕疵(xiá)
大肆(sì)
C.救济(jǐ)
城阙(què)
伯仲(bó)
逢孙(páng)
D.枸杞(qǐ)
戍守(shù)
供应(gòng)
疲敝(bì)
解析:A项,“佚”应读“yì”;C项,“济”应读“jì”;D项,“供”应读“gōng”。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解析:C项,“济”,渡河。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夜缒而出,见秦伯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朝济而夕设版焉
解析:C项,“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D项,“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与③都是顺承连词。
B.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①②③④都不必翻译。
D.④和⑤都是转折连词。
解析:④是顺承连词;⑤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答案:D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解析:①③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这件事。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
解析:D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
答案:D
7.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的意思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同。
解析:《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答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这;“过”,过错;“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陪”,增加。第一句是判断句,第二句是反问句。
参考答案:(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管:管理。
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C.且使遽告于郑
遽:立即。
D.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冀:希求。
解析:“管”,钥匙。
答案:A
11.下列给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C.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D.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解析:可以在把握前后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内容断句。前半部分是秦穆公的行为,后面是他说的话。
答案:D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驻守在郑国的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让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自己可以做内应。
B.秦国老臣蹇叔不赞同劳师袭远的做法,但利令智昏的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意见。
C.晋国老臣原轸认为秦穆公贪婪伐郑,是天赐晋国良机,决心截击秦军营救郑国。
D.秦穆公虽因贪图疆埸之利贸然出师,但失败后能勇于认错,不失为英明的君主。
解析:C项,“截击秦军营救郑国”理解错误,截击秦军是为了晋国,而不是为了郑国。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和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而”,表转折,“且”,而且;“其”,难道;“追之”的“之”,指秦国的三帅;“诸”,之于;“则”,却。这两句话都有省略成分,需要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1)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2)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 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遇到秦军。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希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驭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十分愤怒,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小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三、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行船
[宋]欧阳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尊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1)本词抒发了什么感情 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解析:鉴赏词人的情感,要通过词中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象以及意境概括。这首词中的意象有东风、飞絮、短亭、落花流水、南浦等。结合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难看出有离别的伤感、依恋之情。
参考答案:全词通过东风、飞絮、短亭、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南浦等有代表性的意象,描写了满眼凄凉的离别场面,营造了使人伤感的离别氛围,抒发了词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2)请赏析“更那听、乱莺疏雨”的妙处。
解析:分析词句的妙处,要从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这句词处于词句末尾,而且是写景,那么它运用的手法就是以景结情,然后答出用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即可。朋友走了,只听到莺声的杂乱,词人用莺声的杂乱烘托自己内心的烦躁。
参考答案:词的结尾,用以景写意(或寓情于景)的手法,以莺声的杂乱和雨声的疏落,含蓄地表达(或烘托)出词人在送走友人后内心的烦躁和空落。
课时练(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
B.敢以烦执事
烦:劳烦。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解析:D项,“肆”,延伸,扩大。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解析:B项,“共”通“供”。C项,“说”通“悦”。D项,“已”同“矣”。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行李之往来
D.以其无礼于晋
解析:A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请客的主人。B项,古义,那个人;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C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
B.吾其还也
共其乏困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A项,“于”,都是介词,表对象。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前者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后者代词,代使者。C项,“为”,前者动词,做;后者动词,给予。D项,“与”,前者连词,和;后者动词,结交。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A项,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
答案:A
6.下列成语中与“朝济而夕设版焉”中“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假公济私     B.缓不济急
C.无济于事
D.同舟共济
解析:题干中的“济”为“渡河”。A项,“使获益处”的意思。B项,“救济”的意思。C项,“帮助”的意思。D项,“渡河”的意思。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城濮之战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①。楚师背郄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 ”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晋车七百乘,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②于晋。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删改)
注: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宋公:宋成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襄公之子。国归父、崔夭:均为齐国大夫。秦小子慭:秦穆公之子。②子人九:郑国大夫,姓子人,名九。行成:休战讲和。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   次:驻扎。
B.晋侯患之
患:担忧。
C.吾且柔之矣
柔:柔顺。
D.君冯轼而观之
冯:通“凭”。
解析:C项,“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
答案:C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辰”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法,“戊”为天干第五位,“辰”为地支第五位。
B.“汉阳”即汉水的北面,我国古代有“山的南面为阳,水的北面为阳”的说法。
C.“寡君闻命矣”中的“寡君”即“我的君主”,是古代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称。
D.“三军”有不同称谓,“下军”“中军”以及“子西将左,子上将右”的“左”“右”都是指部队。
解析:“戊辰”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法,但此处是用来纪日,不是纪年。
答案:A
9.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
B.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
C.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
D.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
解析:先结合前后文,把握大意,然后再根据虚词断开即可。
答案:D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了城濮之战的时间和地点,并且着重介绍了参战的双方:一方是晋国率领的宋国、齐国、秦国;一方是独立作战的楚国。
B.在城濮之战开始前,晋侯对这场战争能否取胜并没有充分的把握,尤其是听到士兵的歌谣,产生了怀疑,而子犯和栾贞子却积极促战。
C.楚国的大将子玉派斗勃请战,晋侯派栾枝应战,两军约定第二天一早开战。此时,晋军有战车七百辆,军队整齐,又临时增加了武器。
D.在这场战争中,晋军的主将有胥臣、狐毛、栾枝、原轸、郤溱、狐偃,楚军的主将有子玉、子西、子上。晋军采用了一定的疑兵之计。
解析:A项,“一方是独立作战的楚国”理解错误,从下文看,楚国与陈、蔡、郑国是同盟。
答案: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2)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注意文言实词、虚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表假设,如果。“表里山河”,表,外;里,内;山,指太行山;河,黄河。形容边境稳固。“蒙马以虎皮”,介词结构后置。“犯”,攻打。“溃”,败退。
参考答案:(1)如果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
(2)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联军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
参考译文:夏天四月初一,晋文公、宋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慭带领军队进驻城濮。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他听到士兵们唱道:“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晋文公心中疑虑。子犯说:“打吧!如果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 ”栾贞子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晋文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子犯说:“这是吉利的征兆。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服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派斗勃来请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借您的光看一看。”晋文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 既然得不到贵国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上见。”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装备齐全。晋文公登上古莘旧城的遗址检阅了军容,说:“年轻的和年长的都很有礼貌,我们可以用来作战了。”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
四月初二,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下军副将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领兵抵挡陈、蔡两国军队。楚国主将子玉用宗族亲兵指挥控制中军,说:“今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子上统率楚国右军。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联军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他,原轸和郤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从楚军侧面进攻。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结果楚军大败。子玉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直属部队没有溃败。
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文公曾到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去把郑国军队交给楚国指挥。现在郑文公因为楚军打了败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九去向晋国求和。晋国的栾枝去郑国与郑文公议盟。五月初九,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
三、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初冬夜饮①
[唐]杜牧
淮阳②多病偶求欢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唐]韩愈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注: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外放。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③“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1)杜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从首句“淮阳多病偶求欢”的“淮阳”注释看,是用典;从“砌下梨花一堆雪”看,是写景抒情。可结合这两句分析。
参考答案:①用典。诗人引用汲黯的典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暗示自己因直言被排挤外放,表达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客居他乡,在清冷的冬夜里秉烛自饮,孤寒苦闷之心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此时,凭栏而立,门外的纷纷幕雪,又加重了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2)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的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处理的意图所在。
解析:杜诗“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用梨花比喻雪,写雪堆积之厚;韩诗“闻道郭西千树雪”是用雪比喻梨花的,写梨花之繁。
参考答案:杜诗中的雪是本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梨花是喻体,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其目的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