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刷卷课文识记(期末专项培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刷卷课文识记(期末专项培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07: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
1.默写。
(1)诗中有画:“   ,复照背苔上”描绘了日落山林的宁静之炎:“一道残阳铺水中,   ”描绘了斜阳映江图。
(2)诗中有理:“   ,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诗中有情:从“   ,天下谁人不识君”中能感受高适对朋友的真心劝慰;从“醉卧沙场君莫笑,   ”中能感受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经典传承回味无穷。诗中的美景令人陶醉:“   ,半江瑟瑟半江红。”“横看成岭侧成峰,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令人感叹:“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
(2)大千世界精妙呈现。《观潮》中潮来时江面的变化: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走月亮》中的月下小溪:哟,卵石间有多少    ,每个小水塘都    !
(4)勤学好问密不可分。“智能之士,   ,   。”(王充)“人非    ,孰能无惑?”(韩愈)
3.根据语境写诗句。
(1)《雪梅》中的“   ,   ”两句诗,写梅、雪各有优缺点,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成语。
(2)《暮江吟》中的“   ,   ”两句诗,描写了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的景象。
4.古诗中的佳句,经常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请把恰当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1)美丽的秋天,我望着夕阳映照下的江水,情不自禁地吟起诗句:“   ,   。”
(2)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   ,   ”教我们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5.国学乐园。
(1)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中,嫦娥偷吃了灵丹妙药,最后飞到了月亮上去。李商隐曾写过一首和她有关的诗,诗的前两句是:“   ,   。”
(2)傍晚时分,夕阳柔和地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就是诗句“   ,   ”的意思。
(3)一场秋雨一场寒,   。
6.古诗词默写。
(1)白毛浮绿水,   _。(骆宾王《咏鹅》
(2)过江千尺浪,   。(李峤《风》)
(3)空山不见人,   。(王维《鹿柴》)
(4)   ,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5)   ,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6)阳春布德泽,   _。(汉乐府《长歌行》)
(7)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之章《咏柳》
(8)儿童相见不相识,   _。(贺知章《回乡偶书》)
(9)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天苍苍,野茫茫,   _。(北朝民歌《敕勒歌》)
7.古诗文默写。
(1)《凉州词》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   ,   ?”
(2)《夏日绝句》一诗中歌颂了项羽的悲壮,讽刺南宋当权者苟且偷生的行径的诗句是:“   ,   。”
8.日积月累:
(1)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蕴含了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
(2)王昌龄在《出塞》中抒发对良将的渴望的诗句是:“   ,   ”。
(3)《别董大》中劝慰朋友去奋斗、去拼搏的诗句是:“   ,   ”。
9.根据积累填空。
(1)诗中有美景,《暮江吟》中“   铺水中,   ”描绘了暮江之美;诗中有别情,《别董大》中“   ,天下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真诚的劝慰;诗中可言志,《凉州词》中“醉卧    ,   ”写出了战士们的悲壮豪迈。
(2)有些同学从来不敢提问,担心提出的问题让别人笑话。我们可以用韩愈的“人非    ,   ”劝慰他。
(3)从“   ,雁儿脚上带霜来。”这句谚语中可以知道大雁南飞时就要下霜了。
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细细的溪水,   ,流着月光。(吴然《走月亮》)
(3)妈妈常说:“喜欢提出问题向他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他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正如《尚书》里说的“   ,   ”。
(4)“   ,审问之,   ,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11.回顾拓展。
(1)家国情怀记心中。古有王昌龄“   ,不教胡马度阴山”,近有周恩来在少年时立下“   ”的远大志向。我们要牢记名言:“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
(2)《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当别的小孩都争着摘李子时,只有王戎不动,他的理由是“   ,   。”(用原文回答)
(3)农历八月,大雁南飞,清晨的地面上落了一层薄霜,这正是“   ,   。”
(4)不管做什么都要认真细心,否则效果就会:“   ,谬以千里。”老师经常用韩愈的话:“   ,   。”激励我们要勇于提问。
(5)诗中有景: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   ”表现了山林的空旷、幽静;诗中有情:面对破碎的山河,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发出了“生当作人杰,   ”的悲愤呐喊;诗中有理:苏轼《题西林壁》中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着“当局者迷,   ”的深刻哲理。
12.背诵填空。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   ,孰能无惑?——韩愈
(3)不识庐山真面目,   。
(4)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例如“一场秋雨一场寒,   ”,又如“八月暖,   ,十月还有小阳春”,这些都是先民们经过长期观察气象积累的经验。
(5)好朋友在犹豫要不要参加这次书法大赛,我觉得时机难得,不可错过,就对她说:“一定要去呀,‘   ,时不再来’。”
13.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最能体现这两句话所描写的景象的诗句是    (填序号)。
①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②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诗中有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以“   ,   ”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卢钺在《雪梅》中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   ,   ”(填八字成语)。诗中有情,王昌龄在《出塞》中以“   ,   ”抒发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以“   ,   ”表达了报效朝廷的迫切心愿。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人问之,答曰:“   ,此必苦李。”文中的王戎给我留下了    的印象。
1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细细的溪水,流着    和    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    布满河床。
(2)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
(3)《出塞》一诗中,写出诗人期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疆战乱心愿的名句是:   ,   。
(4)《题西林壁》一诗中,表达“人要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1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陶醉在美景中: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    。浪潮    ,犹如千万匹    ,   地飞奔而来。”故乡的景色令人难忘:“   的溪水,流着    的香味,流着    。    的鹅卵石布满    。”
(2)我们积累了经典诗文:“   ,   ,慎思之,   ,笃行之。”(《礼记》)“智能之士,   ,   。”(王充)“空山不见人,   。”(王维)
16.我会照原句或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    。《组诗三首 繁星》
(2)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
(3)诗是人类向未来    ,诗给人类以朝向    。——艾青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观潮》是按照    、   、   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    。“题”的意思是    。诗中体现哲理的句子是    。
(3)通过学习,我认识了    的王戎,   的纪昌,   的西门豹,从    的身上,我学到了    。
18.下面语句和课文内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处罚。
B.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C.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D.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9.下面语句和课文内容不一样的是(  )
A.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背着斜阳回去。
B.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C.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D.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0.“大漠风尘日色昏”的下一句是(  )
A.潮打空城寂寞回 B.红旗半卷出辕门
C.黄竹歌声动地哀
21.“独坐幽篁里”的下一句是(  )
A.莫教枝上啼 B.不得到辽西
C.弹琴复长啸
22.“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后一句是(  )
A.自缘身在最高层 B.只缘身在此山中
C.可怜九月初三夜
23.在诗文默写接龙活动中,明轩因一项接龙有错误,导致不能晋级。错误的那项是(  )
A.《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碧海青天夜夜心。
C.《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4.____,偷得浮生半日闲.横线填的是(  )
A.春潮带雨晚来急 B.因过竹院逢僧话
C.上有黄鹂深树鸣 D.数声风笛离亭晚
25.下列古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雪梅》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C.莫愁前路无知己——骚人阁笔费评章——《回乡偶书》
D.梅雪争春未肯降——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期末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默写。
(1)诗中有画:“ 返景入深林 ,复照背苔上”描绘了日落山林的宁静之炎:“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描绘了斜阳映江图。
(2)诗中有理:“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诗中有情:从“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中能感受高适对朋友的真心劝慰;从“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能感受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返景入深林 半江瑟瑟半江红;
(2)梅须逊雪三分白 只缘身在此山中;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古来征战几人回。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依次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2)依次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3)依次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唐代王翰的《凉州词》。
故答案为:
(1)返景入深林 半江瑟瑟半江红;
(2)梅须逊雪三分白 只缘身在此山中;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古来征战几人回。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经典传承回味无穷。诗中的美景令人陶醉:“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令人感叹:“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2)大千世界精妙呈现。《观潮》中潮来时江面的变化: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风平浪静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 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走月亮》中的月下小溪:哟,卵石间有多少  可爱的小水塘啊 ,每个小水塘都  抱着一个月亮 !
(4)勤学好问密不可分。“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 不问不知 。”(王充)“人非  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韩愈)
【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
【答案】(1)一道残阳铺水中 远近高低各不同 溺而不返;
(2)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的地方;
(3)可爱的小水塘啊 抱着一个月亮;
(4)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生而知之者。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
【解答】(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出自课文《精卫填海》。
(2)出自赵宗成、朱明元的《观潮》,本文第3、4段要求背诵,要做到熟记熟背。
(3)出自吴然的《走月亮》,本文第4段要求背诵,要做到熟记熟背。
(4)“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出自王充,其意思是再聪明的人,不学他不会有成就,不问他永远不会知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其意思是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
故答案为:
(1)一道残阳铺水中 远近高低各不同 溺而不返;
(2)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的地方;
(3)可爱的小水塘啊 抱着一个月亮;
(4)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生而知之者。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3.根据语境写诗句。
(1)《雪梅》中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两句诗,写梅、雪各有优缺点,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成语。
(2)《暮江吟》中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两句诗,描写了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的景象。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出自卢梅坡的《雪梅》;
(2)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故答案为:
(1)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4.古诗中的佳句,经常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请把恰当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1)美丽的秋天,我望着夕阳映照下的江水,情不自禁地吟起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
(2)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我们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完成诗歌默写不难,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丽的秋天,我望着夕阳映照下的江水,情不自禁地吟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用宋朝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我们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故答案为:
(1)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国学乐园。
(1)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中,嫦娥偷吃了灵丹妙药,最后飞到了月亮上去。李商隐曾写过一首和她有关的诗,诗的前两句是:“ 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2)傍晚时分,夕阳柔和地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就是诗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意思。
(3)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
【考点】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
【答案】(1)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2)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3)十场秋雨要穿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和俗语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出自李商隐的《嫦娥》。
(2)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3)出自俗语。
故答案为:
(1)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2)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3)十场秋雨要穿棉。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6.古诗词默写。
(1)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_。(骆宾王《咏鹅》
(2)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
(3)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4)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5)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6)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_。(汉乐府《长歌行》)
(7)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之章《咏柳》
(8)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_。(贺知章《回乡偶书》)
(9)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_。(北朝民歌《敕勒歌》)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红掌拨清波;
(2)入竹万竿斜;
(3)但闻人语响;
(4)百川东到海;
(5)返景入深林;
(6)万物生光辉;
(7)不知细叶谁裁出;
(8)笑问客从何处来;
(9)羌笛何须怨杨柳;
(10)风吹草低见牛羊。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出自唐代骆宾王的《咏鹅》。
(2)出自唐代李峤的《风》。
(3)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4)出自汉乐府诗《长歌行》。
(5)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6)出自汉乐府诗《长歌行》。
(7)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
(8)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9)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10)出自北朝民歌《敕勒歌》。
故答案为:
(1)红掌拨清波;
(2)入竹万竿斜;
(3)但闻人语响;
(4)百川东到海;
(5)返景入深林;
(6)万物生光辉;
(7)不知细叶谁裁出;
(8)笑问客从何处来;
(9)羌笛何须怨杨柳;
(10)风吹草低见牛羊。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7.古诗文默写。
(1)《凉州词》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 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2)《夏日绝句》一诗中歌颂了项羽的悲壮,讽刺南宋当权者苟且偷生的行径的诗句是:“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1)出自王翰的《凉州词》,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故答案为:
(1)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日积月累:
(1)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蕴含了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2)王昌龄在《出塞》中抒发对良将的渴望的诗句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3)《别董大》中劝慰朋友去奋斗、去拼搏的诗句是:“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1)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出自王昌龄的《出塞》,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答案为:
(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9.根据积累填空。
(1)诗中有美景,《暮江吟》中“ 一道残阳 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描绘了暮江之美;诗中有别情,《别董大》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  谁人不识君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真诚的劝慰;诗中可言志,《凉州词》中“醉卧  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写出了战士们的悲壮豪迈。
(2)有些同学从来不敢提问,担心提出的问题让别人笑话。我们可以用韩愈的“人非  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 ”劝慰他。
(3)从“ 八月里来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这句谚语中可以知道大雁南飞时就要下霜了。
【考点】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
【答案】(1)一道残阳 半江瑟瑟半江红 莫愁前路无知己 谁人不识君 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八月里来雁门开。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王翰的《凉州词》,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考查名言警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韩愈的名言,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3)考查谚语。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故答案为:
(1)一道残阳 半江瑟瑟半江红 莫愁前路无知己 谁人不识君 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八月里来雁门开。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细细的溪水, 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流着月光。(吴然《走月亮》)
(3)妈妈常说:“喜欢提出问题向他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他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正如《尚书》里说的“ 好问则裕 , 自问则小 ”。
(4)“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
【答案】(1)空山不见人;
(2)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3)好问则裕 自问则小;
(4)博学之 慎思之。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选自《走月亮》。
(3)“好问则裕,自问则小”这句话选自《尚书》,意思是: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故答案为:
(1)空山不见人;
(2)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3)好问则裕 自问则小;
(4)博学之 慎思之。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1.回顾拓展。
(1)家国情怀记心中。古有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近有周恩来在少年时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远大志向。我们要牢记名言:“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2)《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当别的小孩都争着摘李子时,只有王戎不动,他的理由是“ 树在道边而多子 , 此必苦李 。”(用原文回答)
(3)农历八月,大雁南飞,清晨的地面上落了一层薄霜,这正是“ 八月里来雁门开 , 雁儿脚上带霜来 。”
(4)不管做什么都要认真细心,否则效果就会:“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老师经常用韩愈的话:“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 。”激励我们要勇于提问。
(5)诗中有景: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表现了山林的空旷、幽静;诗中有情:面对破碎的山河,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发出了“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的悲愤呐喊;诗中有理:苏轼《题西林壁》中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着“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的深刻哲理。
【考点】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
【答案】(1)但使龙城飞将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审问之 明辨之;
(2)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3)八月里来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
(4)差之毫厘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5)但闻人语响 死亦为鬼雄 不识庐山真面目 旁观者清。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王昌龄的《出塞》,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考查谚语。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4)考查谚语、名言警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相差一小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韩愈的名言,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5)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俗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王维的《鹿柴》,全诗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故答案为:
(1)但使龙城飞将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审问之 明辨之;
(2)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3)八月里来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
(4)差之毫厘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5)但闻人语响 死亦为鬼雄 不识庐山真面目 旁观者清。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背诵填空。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韩愈
(3)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4)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例如“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又如“八月暖, 九月温 ,十月还有小阳春”,这些都是先民们经过长期观察气象积累的经验。
(5)好朋友在犹豫要不要参加这次书法大赛,我觉得时机难得,不可错过,就对她说:“一定要去呀,‘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
【答案】(1)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只缘身在此山中;
(4)十场秋雨要穿棉 九月温;
(5)机不可失。
【分析】考查的有现代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名言警句,有古诗文默写。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积累知识。
【解答】(1)选自《观潮》。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
(3)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4)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立秋之后差不多两个半月的属时间就是立冬了,在这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若是下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南方某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故答案为:
(1)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只缘身在此山中;
(4)十场秋雨要穿棉 九月温;
(5)机不可失。
【点评】做此题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熟读熟记中,感受道理,受到教育。
13.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闷雷滚动 。”“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最能体现这两句话所描写的景象的诗句是  ① (填序号)。
①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②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诗中有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以“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卢钺在《雪梅》中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填八字成语)。诗中有情,王昌龄在《出塞》中以“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抒发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以“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表达了报效朝廷的迫切心愿。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文中的王戎给我留下了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的印象。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成语运用;古诗文默写.
【答案】(1)闷雷滚动 白浪翻滚 ①;
(2)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3)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现代诗文的默写,有古诗文的默写,还有八字成语。平时要注意课外名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培养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
【解答】(1)选自课文《观潮》。“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 其七》,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3)选自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故答案为:
(1)闷雷滚动 白浪翻滚 ①;
(2)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3)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细细的溪水,流着  山草 和  野花 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  鹅卵石 布满河床。
(2)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3)《出塞》一诗中,写出诗人期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疆战乱心愿的名句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4)《题西林壁》一诗中,表达“人要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
【答案】(1)山草 野花 鹅卵石;
(2)溺而不返;
(3)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和古诗文默写。对于现代诗文默写,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解答】(1)选自课文《走月亮》。
(2)选自课文《精卫填海》。
(3)《出塞》是唐朝王昌龄的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出诗人期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疆战乱的心愿。
(4)《题西林壁》一诗中,表达“人要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这一哲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答案为:
(1)山草 野花 鹅卵石;
(2)溺而不返;
(3)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点评】做此题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熟读熟记中,感受道理,受到教育。
1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陶醉在美景中: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  水墙 。浪潮  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故乡的景色令人难忘:“ 细细的 的溪水,流着  山草和野花 的香味,流着  月光 。  灰白色 的鹅卵石布满  河床 。”
(2)我们积累了经典诗文:“ 博学之 ,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礼记》)“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 不问不知 。”(王充)“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王维)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
【答案】(1)白浪翻滚 水墙 越来越近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细细的 山草和野花 月光灰白色 河床;
(2)博学之 审问之 明辨之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但闻人语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分别出自《观潮》,《走月亮》。
(2)分别出自《礼记》,汉代王充的《论衡 实知》,唐代王维的《鹿柴》。
故答案为:
(1)白浪翻滚 水墙 越来越近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细细的 山草和野花 月光灰白色 河床;
(2)博学之 审问之 明辨之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但闻人语响。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6.我会照原句或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  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  你的怀里 。《组诗三首 繁星》
(2)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3)诗是人类向未来  寄发的信息 ,诗给人类以朝向  理想的勇气 。——艾青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
【答案】(1)它的巢里 你的怀里;
(2)一片冰心在玉壶;
(3)寄发的信息 理想的勇气。
【分析】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和古诗文默写。对于现代诗文默写,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解答】(1)选自现代诗《繁星一五九》。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是唐朝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3)“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名言。
故答案为:
(1)它的巢里 你的怀里;
(2)一片冰心在玉壶;
(3)寄发的信息 理想的勇气。
【点评】做此题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熟读熟记中,感受道理,受到教育。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观潮》是按照  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 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宋 代  苏轼 。“题”的意思是  题写 。诗中体现哲理的句子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3)通过学习,我认识了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的王戎, 勤奋刻苦 的纪昌, 为民除害 的西门豹,从  周恩来 的身上,我学到了  人要有远大的志向 。
【考点】课文理解;诗歌翻译;作家及其作品;古诗文默写.
【答案】(1)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2)宋 苏轼 题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勤奋刻苦 为民除害 周恩来 人要有远大的志向。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以及诗歌翻译,有作家及其作品,还有课文的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选自课文《观潮》。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意思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的意思是:书写,题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也不也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分别选自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纪昌学射》《西门豹治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故答案为:
(1)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2)宋 苏轼 题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勤奋刻苦 为民除害 周恩来 人要有远大的志向。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8.下面语句和课文内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处罚。
B.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C.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D.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
【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课外名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解答】A.有误,把“处罚”改为“惩罚”。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此题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熟读熟记中,感受道理,受到教育。
19.下面语句和课文内容不一样的是(  )
A.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背着斜阳回去。
B.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C.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D.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
【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解答】B、C、D正确。
A.有误,出自《秋晚的江上》,原文: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故选:A。
【点评】对于文中的优美的句子,给人以励志的语句,注意多读多记,对于作文有很大的益处,多积累。
20.“大漠风尘日色昏”的下一句是(  )
A.潮打空城寂寞回 B.红旗半卷出辕门
C.黄竹歌声动地哀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故选:B。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1.“独坐幽篁里”的下一句是(  )
A.莫教枝上啼 B.不得到辽西
C.弹琴复长啸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出自唐代王维的《竹里馆》。
故选:C。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2.“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后一句是(  )
A.自缘身在最高层 B.只缘身在此山中
C.可怜九月初三夜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B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选:B。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3.在诗文默写接龙活动中,明轩因一项接龙有错误,导致不能晋级。错误的那项是(  )
A.《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碧海青天夜夜心。
C.《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A、C项正确。B.有误,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而“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
故选:B。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4.____,偷得浮生半日闲.横线填的是(  )
A.春潮带雨晚来急 B.因过竹院逢僧话
C.上有黄鹂深树鸣 D.数声风笛离亭晚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
【解答】“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其意思是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故选:B。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25.下列古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雪梅》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C.莫愁前路无知己——骚人阁笔费评章——《回乡偶书》
D.梅雪争春未肯降——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默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解答】A.有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B.正确。
C.有误。“莫愁前路无知己”出自高适的《别董大》;“骚人阁笔费评章”出自宋代卢梅坡《雪梅》。
D.有误。“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宋代卢梅坡《雪梅》;“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
故选B。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