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课后训练: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6《鸿门宴》(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课后训练:第2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6《鸿门宴》(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3 14: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鸿门宴
课时练(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美姬/项籍  鲰生/骤雨  阻碍/人为刀俎
B.樊哙/杂烩
帷幕/蔚蓝
树梢/不胜杯杓
C.戮力/绿林
彘肩/卮酒
骑马/不计其数
D.玉玦/诀别
许诺/偌大
潜力/遣将守关
解析:A项,分别读jī/jí,zōu/z
( http: / / www.21cnjy.com )hòu,zǔ;B项,分别读kuài/huì,wéi/wèi,shāo/sháo;C项,分别读lù,zhì/zhī,qí/jì;D项,分别读jué,nuò/ruò,qián/qiǎn。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自意:自己料想。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即日:当天。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我们。
解析:D项,“若属”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亡:逃跑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故意
③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嫌怨
⑥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②“故”,应为“交情”;④“谢”,应为“道歉”。
答案:A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解析:①③④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⑤名词作状语,⑥使动用法。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①为:动词,任,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④为:介词,替,给。③⑧为:动词,是。⑤为:动词,结为。⑥为:动词,作为。⑦为: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出,未辞也      辞:辞谢。
B.沛公则置车骑
置:安排。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责备。
解析:B项,“置”的意思是“放弃”。
答案:B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会其怒,不敢献
②吾令人望其气
B.①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唉!竖子不足与谋
C.①乃令张良留谢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公为我献之
②君为我呼入
解析:A项,“其”,①代词,作主语;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词,作定语。B项,“与”,①动词,献给;②介词,跟,同。C项,“乃”,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D项,“为”,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替。
答案:D
8.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项羽的军营。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解析:A项,“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理解错误,这是刘邦与张良、樊哙预定的计谋。
答案:A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至”,到达;“不过”,不超过;“度”,估量;“乃”,副词;“督过”,责备;“去”,离开。
参考答案:(1)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路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你再进去。
(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所追捕。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大喜,略知其意      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
C.须臾,梁眴籍曰
眴:眨眼。
D.谕以所为起大事
谕:告诉。
解析:C项,眴:用眼睛示意。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B.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C.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D.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解析:注意结合前后文把握大意,然后根据文意断开。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解析:D项,“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3)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解析:第(1)句翻译时要注意被动句式;第(2)句“族”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灭族;第(3)句重点是文言实词“主”“办”等的意义和用法。
参考答案:(1)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
(2)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
(3)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学成,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过了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就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三、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解析:这三首诗评价的对象虽然都是项羽,但侧重点不同,可以分别从最后两句中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意对即可)
课时练(二)
一、基础巩固
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戮力(lù)       杯杓(sháo)
犒赏(kào)
目眦(zhì)
B.卮酒(zhī)
刀俎(zǔ)
鲰生(zhōu)
瞋目(chēn)
C.许诺(nuò)
美姬(jī)
玉玦(jué)
樊哙(kuài)
D.参乘(chéng)
侍坐(shì)
彘肩(zhì)
须臾(yú)
解析:A项,“眦”应读“zì”;B项,“鲰”应读“zōu”;D项,“乘”应读“shèng”。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犒赏。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语:告诉。
C.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披:披挂。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解析:C项,“披”,掀开,揭起。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又欲肆其西封
B.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②今急有事,故幸来告良
C.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①今者出,未辞也
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解析:A项,“封”:①封闭;②疆界。B项,“幸”:①宠幸;②幸亏。C项,“举”:①尽;②举起。D项,“辞”都是“辞谢”的意思。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A项,“封闭”古今意思相同。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说”文中的意思是“奸细的话”;C项,“婚姻”文中的意思是“儿女亲家”;D项,“非常”文中的意思是“意外的变故”。B、C、D三项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
答案:A
5.下列加点的“与”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⑤失其所与,不知 ⑥则与斗卮酒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②④介词;③连词;⑤动词,结交;⑥动词,给。
答案:B
6.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解析:“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9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拥:拿着。
B.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C.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军:军队。
D.樊哙从良坐
从:跟随。
解析:C项,“军”,动词,驻扎。
答案:C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场面,张良至军门招樊哙是为了提防不测,樊哙对张良的询问,反映了樊哙对沛公命运的关切。
B.樊哙的“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寥寥十字,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其性急、其情切、其心忠,跃然纸上。
C.樊哙闯帐后,按剑而跽,瞠目啖肉,义责项羽。作者以夸张的语气、漫画的笔触,勾勒了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D.樊哙的言辞,理直气壮,前硬后软,“窃为大王不取也”一句,满足了项羽的沽名钓誉之心,消弭了项羽的怒火和霸气。
解析:“按剑而跽”的是项羽而不是樊哙。
答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2)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3)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这三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用法。“迫”,急迫;“请”,请您允许我;“同命”,同生共死;“覆”,反扣;“加”,放上;“啖”,吃;“约”,约定;“王”,名词活用为动词,封为王。
参考答案:(1)这太危急了!我请求您允许我进去,跟他同生共死。
(2)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3)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为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
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纵:听任。
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交换。
C.吕后因之
饣甫:给……吃。
D.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诚:果真。
解析:B项,“易”,轻视。
答案:B
1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B.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C.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D.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解析:结合上下文,把握大致意思,然后根据文意和人名断开。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的记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吕公到县令家避乱,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吕公最终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恵皇帝。
解析:原文的意思是“高祖做亭长,平素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并非选项所说“携万钱前往”。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3)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解析:这三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意义和用法。第(1)句中,“善”,与人交好;“从”,跟随;“客”,客居;“因”,于是;“家”,安家;“焉”,兼词,于此。第(2)句中,“之”指代吕公的女儿;“妄”,胡乱地。第(3)句中,“适”,恰好;“具”,全部;“相”,观察。
参考答案:(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沛县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2)沛令对您很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他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
参考译文:高祖是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那时候电闪雷鸣,太公去找刘媪,看见一条蛟龙趴在她的身上。不久之后刘媪有了身孕,产下高祖。
高祖长得很有帝王之相,额头高高隆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态度大方豪爽。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奔到沛县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令对您很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他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像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三、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沛 宫
[唐]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①。
歌风台
[唐]林宽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注:①《大风歌》是刘邦平黥布还,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与众人同时唱的一首歌。歌词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请简要分析“蒿棘空存百尺基”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2)两首诗都写到了刘邦的《大风歌》,各有什么用意
解析:第(1)题是对词语含义和表达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的理解,可以结合“空”字营造的荒败、凄凉等气氛分析。第(2)题,都引用《大风歌》,前者是写其对人才的忧思,后者是为后面议论作铺垫。
参考答案:(1)“空”字写出了今天“百尺基”的荒败,引出对昔日热闹的感慨,与后文描写的昔日热闹情形形成对比。
(2)《沛宫》写《大风歌》为了表现刘邦渴求人才守护天下的忧患意识,《歌风台》借写刘邦唱《大风歌》写刘邦“解诗”,引发了后面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