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11:0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8张PPT)
古诗三首
出塞
[唐]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写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极耐吟咏与思索。其中《出塞》一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代表作有《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作者:王昌龄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zhēnɡ

qín


jiànɡ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
/
/
/
/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朝。
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汉朝。
边关。

没有回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见义
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即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令,使。
龙城飞将
△ △
秦、汉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它们距唐朝约有七八百年的时光。
李广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一生都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汉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历史小贴士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一轮孤月照耀着边疆关塞,孤寂而苍凉。
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关忧患历史悠久
月临关塞图
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士卒
这两句反映了旷日持久的征战让守边战士不堪其苦,内心充满厌倦与怨叹的社会现实。
万里长征人未还
·
征人苦战图
万里长征人未还
边防不巩固。

边塞远
时间长
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
亲人

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 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 _。
想象说话: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久戍士卒的同情
◎结束边防不固局面的愿望
用凝重得口气读出失望、悲伤。
此时此刻,士兵们在盼望“谁”?
汉代大英雄
李广
匈奴冠以“飞将军”
身材高大魁梧
射箭,百步取人、百发百中
闪电般的速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还表达了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讽刺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如今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以大局为重,战争是正义的,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有感情朗读古诗,你有些什么感受?
悲哀
痛恨
同情
……
迁移运用
《出塞》通过描写边关将士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反应出边关将士 、 的心情。
思念家乡
渴望平定边患
厌倦战争
同情士卒
渴望平定边患
希望国家安全与统一


秦汉的明月、边关
征人久未还
但使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画:画一幅边关月夜戍守图,表现征人的思乡之情。
写:抄写古诗《出塞》,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找:另找一些描写战争的古诗,试着理解、体会作
者的情感。
学:收集王昌龄的故事和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
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凉州词
[唐]王 翰
今天我们跟着边塞将士一起参加出战前的盛宴。
《凉州词》 即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喜游乐饮酒。他的诗感情奔放,多豪放壮丽之句。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等。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uī

zuì
hàn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左右结构
书写指导:“酉” 框内有一短横,“十” 的一竖横上部分要短。

zuì
结构:左右
组词:醉酒 自我陶醉
造句:爸爸特别爱喝酒,今天又
喝醉了。
音序:Z 部首:酉
我会写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
/
/
/
/
/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将要。
诗意: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战场。
不要。
自古以来。
沙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西域特色
边关夜饮
葡萄酒
夜光杯
琵琶
欢快、热闹
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急促的琵琶声。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
1.快尽兴畅饮;
2.快奔赴战场;
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醉卧沙场”中我感受出了战士们那份潇洒从容。
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
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你体会到了什么?
将士们不仅有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概括了古往今来战争的残酷。寥寥数语,道出了战争鲜有生还者这一普遍性现象,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将诗人心中反战的哀怨化作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呈现在读者面前,发人深省,震撼人心。
思考:末尾的问句应如何理解?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频繁、
视死如归
凉州词
美酒、夜光杯——琵琶催
欲饮
醉卧沙场——沙场难归
莫笑
《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宋代女
词人。宋代女词人。她擅长白描,善
用口语,其词清新俊逸,风格独特。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jié

xiónɡ



xiànɡ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我会写




书写指导:前两笔横短撇长,下边的撇折独立,折末端有点,“ 亻” 撇短竖要长。

xióng
结构:左右
组词:雄师 雄心勃勃
造句:刘胡兰是我们心目中的大
英雄。
音序:X 部首:隹
我会写

wéi (以为)
wèi (为什么)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死亦为鬼雄。
.
读一读:这个小孩的嘴微微翘起,我以为(wéi)他在笑呢,其实他在哭呢,也不知是为(wèi)什么。
.
.
多音字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
/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中的豪杰,英雄人物。
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
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怀念。
· ·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诗的开头两句铿锵有力,表明态度: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讲求气节,争做英雄,即做人要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人杰
鬼雄

诗歌开头两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不着痕迹地痛斥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思项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项羽
当朝统治者
——不肯过江东
——渡江南迁
课后思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
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
争当英雄、
宁死不屈
夏日绝句
生——人杰
死——鬼雄
评议
思项羽
怀念
《夏日绝句》借古喻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痛斥南宋
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
行径,体现了诗人渴盼抗击侵
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
对比一下三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塞》
王昌龄

借古讽今
对士兵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对国家的关注
《凉州词》
王翰

借景抒怀
视死如归的豪情,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借古讽今
讽刺南宋朝廷的屈辱行径,抒发爱国之情
诗名
作者
诗人的情感
写作特点
朝代
相同:这三首诗都抒发了( )之情。《出塞》和《夏日绝句》都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不同:三首诗的( )不同,( )不完全相同。
借古讽今
写作内容
对祖国的热爱
表达的情感
古诗中的爱国情
◎( ),城春草木深。
◎( ),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师北定中原日,( )。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国破山河在
商女不知亡国恨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不教胡马度阴山。( )
2.欲饮琵琶马上催。( )
3.醉卧沙场君莫笑。( )
4.至今思项羽。( )
·
··
·
·
令,使。
将要。
战场。
怀念。
二、运用诗句填空。
1.《出塞》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两句诗是:
2.《凉州词》中体现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两句
诗是:
3.《夏日绝句》中表明诗人的人生态度的两句诗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朗读指导:《出塞》整首诗气势磅礴。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可稍高亢,表达对边关巩固的期望。
《凉州词》前两句语调明快,突出宴会欢快的气氛;后两句感情虽有几分沉重,语言却十分豪迈,朗读时语调可高亢,语速稍慢。
《夏日绝句》全诗沉郁悲壮,朗读时语调铿锵有力。“作人杰”“为鬼雄”读得重一些,表达诗人的理想;“至今思项羽”整句可读得高扬,“过江东”读得重而悠长,表达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恨与谴责。
背诵指导:可想象画面背诵相关诗句,也可结合体会背诵相关诗句。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可先进行诗句填空式默写,再默写整首诗。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我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平定边患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壮志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的意思是: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我从中可以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句的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我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忠心和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搜集爱国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资料链接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