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DNA的复制第2课时-课件(共42张PPT2个视频) --2025-2026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3DNA的复制第2课时-课件(共42张PPT2个视频) --2025-2026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1 11:5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指以 为模板合成 的过程。
真核细胞:
主要在 中,但在线粒体、叶绿体也有DNA的复制;
原核细胞:
主要在 中,在质粒处也有DNA的复制。
细胞分裂前的 , 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 的间期、 的间期)
亲代DNA
子代DNA
细胞核
拟核
1、概念:
2、DNA复制场所
3、发生时期(真核生物)
间期
有丝分裂前
减数分裂前
病毒: 。
在宿主细胞
(1)解旋:利用能量,在解旋酶作用下,氢键断裂,DNA的两条链解开。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C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3'
5'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3'
5'
ATP
解旋酶
4.过程:
打开氢键
P54
(2)碱基配对: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两条母链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3'
5'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形成氢键
4.过程:
(不需酶)
P54
4.过程:
P54
(3)合成子链: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从子链的5'端把子链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脱氧核苷酸链。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3'
5'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DNA聚合酶
5'
3'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5'
3'
ATP
ATP
合成方向:子链的5’端→ 3’端
形成磷酸二酯键
方向:子链5’到3’双向复制
(4)重新螺旋: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A
3'
5'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5'
3'
T
A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3'
5'
T
T
A
C
G
C
G
T
A
T
A
T
A
T
A
5'
3'
4.过程:
TCTTGCTC
AGAACGAG
AGAACGAG
TCTTGCTC
AGAACGAG
TCTTGCTC
+
①2条母链碱基顺序是什么关系?
②2条子链碱基顺序是什么关系?
③新的2个DNA碱基顺序是什么关系?
互补
互补
相同
1个DNA分子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结果:
(1)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3)能量:ATP
(2)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使氢键断裂);氢键的形成不需要能量和酶;
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键)
6.DNA复制的条件
解旋酶
5’
3’
3’
5’
DNA聚合酶
5’
3’
前导链
5’
3’
冈崎片段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的底物:
脱氧核苷酸
DNA连接酶的底物:
DNA片段
后随链
子链延伸方向:5’→3’
延伸
拓展
半不连续复制
DNA聚合酶特点(了解)
只能将游离的核苷酸加到3’端
只能延伸核苷酸链
原核生物DNA复制
单起点双向复制
多起点双向复制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区别
使得复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真核生物DNA复制
复制泡
7.DNA复制的特点
新合成的子链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1)边解旋边复制(过程)
(2)半保留复制(结果)
DNA解旋酶
DNA复制的方向:
模 板 链:3’→5’
子链合成方向:5’→3’
(3)多起点双向复制
5′
3′
5′
3′
5′
3′
引物
DNA聚合酶
原因: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3′端延伸DNA子链
子链合成方向:5’→3’
前导链
引物
DNA聚合酶
5′
利用酶将
引物切除
DNA聚合酶
将 “缺口”补齐
用DNA连接酶连接DNA片段
5′
3′
5′
3′
5′
3′
5′
5′
特点(3):半不连续复制
后随链
冈崎片段
端粒DNA
……
5′
……
3′
3′
……
……
5′
……
……
5′
3′
正常情况下无法补齐,随着复制次数增加,端粒DNA越来越短。干细胞中存在端粒酶,也可以补齐端粒DNA
……
3′
5′
……
8.DNA精确复制的原因
(1)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9.DNA复制的意义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你认为DNA复制会百分之百准确吗?如果复制出现错误,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会出错,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1、概念:
2、场所(真核):
3、时期:
4、条件
5、复制过程:
6、复制特点
7、准确复制原因
8、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模板:
原料:
能量:
酶:
DNA的两条母链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ATP
细胞核(主)、线粒体、叶绿体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DNA)
解旋酶、DNA聚合酶
解旋 → 子链延伸 → 螺旋化,形成子代DNA
①独特的双螺旋提供精确的模板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②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时间
场所
原则
条件 模板
原料
能量

特点
方向
意义
从子链的5’-端向 3’- 端延伸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场所
原核生物:拟核、细胞质(质粒)
病毒:宿主细胞中
碱基互补配对
亲代DNA的两条链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主要由ATP水解提供
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
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
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亲 代
15N
15N
15N
15N
14N
14N
14N
14N
14N
14N
复制1次
复制2次
复制n次
2
4
=21
=22
……

2n
第n次复制
2n-2个新合成的DNA分子
DNA分子总数
不包含n-1次复制
复制代数 1 2 3 … n
DNA数 2 8 …
15N/15N 0 0 …
15N/14N … 2
14N/14N 0 …
脱氧核苷酸链数 …
15N链数 2 …
14N链数 …
4
2n
0
0
2
2
2
16
2n+1
2
2
14
2n+1-2
2n-2
2
4
2
8
2
6
6
亲代DNA分子经 n 次复制后
①子代DNA分子数:
②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
③不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
2n个
2个
2n-2个
例1:一个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只含14N的培养液中繁殖3代,第三代中含有15N的DNA分子有___个,不含15N的DNA分子有___个,含有14N的DNA分子有____个,不含14N的DNA分子有____个,只含有14N的DNA分子有___个。
6
8
0
6
⑤母链和子链的条数分别是:
2条
2n+1-2
④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条数是:
2n+1
2
例:将 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 14N 的培养基上培养, 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15N 的DNA占总数的比例和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数的比例各为( )和( )
 A.1/16 B.l/8 C.1/4  D.1/2

子一代

子二代
亲代


子三代
C
B
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
m( 2n-1)
C:400个
C:400个
C:400个
400个
400个
400个
400个
亲代中c:400个
F1:共2个400个
F2:共4个400个
F3:共8个400个
Fn:共2n个400个
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个数为:
m ·2n-1
消耗1个400个
消耗2个400个
消耗4个400个
消耗2n-1个400个
经过n次复制后共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个数为:
DNA分子数:
子n代DNA分子总数为2n个。
含15N的DNA分子数为2个。
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个
只含15N的DNA分子数为0个。
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2)个。
规律总结:
例:一个有m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个。
1)复制n次,需要多少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2)第n次复制,需要多少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解:
1) A=T=a G=C=(2m-2a)/2=m-a
(2n-1)(m-a)
2)2n-1(m-a)
例1.某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被32P标记),其中有胸腺嘧啶400个。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被31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子代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减少 。
1500
32/32
32/31
31/31
例2.(2021·安徽合肥高三调研)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5 000对碱基,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
B.DNA分子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900个
C.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2
B
(1)1条染色体(母链被15N标记,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
规律:复制一次,子染色体都带标记;
复制两次,子染色体一半带有标记。
(2)2条染色体




①②组合有 个子细胞带有标记
①④组合有 个子细胞带有标记
③④组合有 个子细胞带有标记
2
3
4




(2)2条染色体
规律:复制一次,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带有标记;
复制两次,4个子细胞带有标记的有2、3、4个三种情况。
如果是2n条染色体,4个子细胞带有标记情况如何?




2或3或4
如果是2n条染色体,4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最多(或最少)有多少条?




0~2n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后期时,着丝点分裂,这时携带标记元素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分配时)是随机的,导致细胞的一极含标记元素的染色体的个数为0 ~ 10条(玉米:2N=20)
规律: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带有标记。
一对同源染色体
15N标记
同源染色体分离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5N标记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
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31P//32P”。
例1.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所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20、40、20 B.20、20、20 C.20、20、0~20 D.20、40、0~20
C
例2.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某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图示,判断该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最可能是 。
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例3(2025CS培优8-6)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将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的1个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下图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下列叙述正确性的是( )
A. 细胞②中最多有三条染色体含有32P
B.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C.细胞⑥⑦的基因型相同
D. 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2、1
A
1
1
设标记的为:1 2 3 4
2
2
3
3
4
4
2
3
2
3
1
1
0
2
交换的可能是同为32P
4
4
0
2
1
1
1
1
0
2
交换的可能是同为32P
4
4
0
2
1
1
1
2
0
2
1
1
可能是32P和31P
1、2、2 有标记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