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甘肃省临夏州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优良家风。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黄河浸润的临夏家风
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界的褶皱深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临夏大地。这片土地上的家风文化,如同临夏砖 上蜿蜒的忍冬纹,历经千年风雨却愈发清晰。①临夏人将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凝练成独特的治家之道,在岁月的长河中筑起精神的堤坝。
临夏人常说“治家如治河”。清道光年间,黄河掀起狂澜,百姓筑堤抗洪,功成后将削有“逆水行舟”字样的石碑沉入河道,警示子孙“居安思危”。这种以危机为师的传承,让临夏家风愈经风霜愈见风骨。祖祖辈辈喝黄河水的临夏人,每逢节庆,案几上必会摆满八宝盖碗茶,茶汤清润如琥珀,被乡邻称作“仙露qióng浆”,这盏茶里盛着的不仅是待客之道,更有“苦中回甘”的处世哲学。
②今日临夏,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依然低吟着古老的歌谣。那些代代传承的家训、融在茶汤里的温情,正以无声的方式滋养着这片土地。
(有删改)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哺 育
仙露qióng 浆
(2)“风霜”的常见义项有:①自然现象中的风和霜。②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语段中加点的“风霜”的含义是第 项(只填序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①中“独特”“筑起”“堤坝”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家风文化”“居安思危”“茶汤清润”“待客之道”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画线句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D.“将刻有‘逆水行舟’字样的石碑沉入河道”中,“逆水行舟”处的引号表示引用。
2.传统文化。
请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家庭和睦的关键。某中学语文实践小组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活动,小夏准备了下面四则宣传标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弘扬孝亲美德,谱写敬老华章
B.孝亲承美德,敬老暖人间
C.传承孝亲古训,共筑敬老新风
D.盛情待远宾,忠厚振家风
4.代代传承。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2025年5月15日,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报道了收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临夏砖脖,砖雕是一种雕刻艺术,它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彰显东方关不可磨灭的一笔,更是民间实用美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一方青砖里不仅藏着广阔乾坤,还留存着中国千年古韵。
据记载: 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凹(凸)面线刻、浅浮雕、镂空式透雕等种类。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衔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临夏砖雕的工艺主要分为捏雕和刻雕两种,刻雕的工艺包括打磨、构图、雕刻、修饰等八道程序。
②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
③临夏砖雕源于秦汉,成熟于明清。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5.5月5日晚,临夏市某派出所接到报警:北滨河路岸边有一女子欲跳河。接警后,辅警周玉龙等人火速赶赴现场,未等询问具体情况、女子已落入水中,周玉龙来不及脱下警服,纵身跳入3米深的河中,最后成功将女子救起。生死面前,周玉龙挺身而出,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为绝望中的女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段话,向周玉龙表达你的敬意。(50字左右)
周叔叔, 。
6.锦绣诗文。
传统文化陶冶着中国人的情操,身为临夏学子,请你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1)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涕泪沾湿衣袖的伤感之情。
(2)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难题阻挡,但陆游用诗句“ , ”(《游山西村》)告诉我们:迷茫时不放弃,就会有奇迹发生。
(3)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 , ”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仍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 。
(5)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的“ , ”写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自欢喜。
二、阅读(45分)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槐花记忆
石晓英
①有一种花香温暖我的味觉,深藏我的记忆。
②正如“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诗中的槐花让古人惊艳、让今人留恋,它像光阴穿越时空,在初夏大自然最为丰沛的时刻,那些关于槐花的记忆开出一抹清新,一剂慰藉,总是与父母的身影紧密相连,它们不张扬,却在不经意间,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映照出儿时内心最温馨的画面,编织出岁月的景色。
③当我迎接晨曦的第一缕光线,它穿透薄雾落在绿意葱茏的枝叶间,槐花便悄悄地展开容颜。一朵朵冰清玉洁,一串串像铃铛摇曳,又像绿叶间的朵朵白云。偶尔花瓣随微风似蝴蝶翩然而下,仿若在水一方。那是一种无须浓妆艳抹的美,朴素而典雅,宛如少女羞涩的笑容,隐匿于苍翠之中,却又无法遮掩其光彩。清风送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这是久违又熟悉的槐花独有的香气!它不强烈,却足以唤醒沉睡的感官,让人瞬间沉浸于一场关于槐花的记忆。
④在这样一个周末清晨,我和家人开门出现在庭院的槐树下。父亲这位平时严肃的男子,此刻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开心,母亲的目光追着我们的身影,笑意盈盈充满了爱意,她轻柔地理好每一串槐花,哥哥手中握着的竹箕满满的收获。我和弟弟一会儿抱包树干摸摸树枝,一会儿笑眯眯地接住飘落下来的槐花花瓣。这快乐简单又温馨。成了记忆中最宝贵的一帧画卷。
⑤回到屋内,厨房有母亲忙碌的身影,父亲偶尔笨拙地帮着忙,灶台上升腾起目火气。母亲将槐花轻轻洗净,沥干水分,为我们讲槐树的传说和奉献。它不苛刻环境、不畏艰难困苦,在石头缝里也能生长,且年年开花,路过的人们总能望见它的芳华,闻见它的花香,迷恋它树下的清凉。曾经毕业农学专业的父亲和园艺专业的母亲,你一句我一句娓娓讲述:槐花别名金药树、护房树,不仅是蜜蜂酿蜜的优质蜜源,花对人体还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作用。还可做成槐花粥、槐花饺子、槐花饼等美食,于是我对槐屯有了更深的喜爱和敬慕。
⑥然后、母亲在碗中将槐花与鸡蛋、面粉混合,加入少许盐,调制好槐花面糊。槐花皮饼,这道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无限深情的美食,即将呈现在家人面前。父亲在铁锅中倒八少量的油,将调好的槐花面糊倒入锅中,用铲子轻轻摊平。面糊在锅中慢慢膨胀,伴连着噬噬声响,槐花的清香与鸡蛋的鲜香交织在一起,香气扑鼻而来,那是童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一会儿,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彼此的努力成果,谈笑声与赞美声比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的,除了食物的香味,还有浓浓的家庭欢乐。我们三兄妹捧起一长张槐花煎饼,轻轻咬下一口,酥脆可口、外酥里嫩,饱含父母的爱与关怀,那是我吃过交美的味道。
⑦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曾经无忧无虑的三兄妹已经长大成人,各奔东西。旦每年槐花再次绽放,那份熟悉的感觉便涌上心头,唤起我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⑧如今,当我再次站在槐树下,闻着花香,遥望远方,眼前总会浮现出父母亲慈祥的百庞,心里总会想起那些温馨的日子。我会抓住季节找来槐花,学着父母的样子制作记乙里的槐花煎饼,与家人品尝,和家中孩子们聊着外公外婆的趣事、聊关于槐树槐花的故事。
(选自“中国散文网”2025年5月16日,有删改)
(1)回忆中,父母和槐花密不可分,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和父母有关的事。
(2)第②段开头引用诗句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偶尔花瓣随微风似蝴蝶翩然而下,仿若在水一方。(从修辞角度赏析臂子)
②我们三兄妹捧起一张张槐花煎饼,轻轻咬下一口、酥脆可口、外酥里嫩,饱含父母的爱与关怀,那是我吃过最美的味道。(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第⑧段中说“眼前总会浮现出父母亲慈祥的面庞”,请你想象一下,这时“我”想要对父母说些什么?(70字左右)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
①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姑苏水乡,祖父为其取名“程开甲”,“开”就是开转,“甲”就是第一名。程开甲高中毕业时,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同时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当时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
②可是,成长于战火纷飞年代的程开甲,大学时光在流亡中度过,程开甲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③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在爱丁堡大学时寄人篱下的滋味,常常让程开甲气恼和愤怒,他感觉“海外中国人心中很闷很苦”,直到1949年“紫石英”号事件,才让程开甲第一次产生“出了口气”的感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程开甲带着满满一行囊的物理书籍踏上了归国之路,开启了传奇人生的新篇章。
④回国后,程开甲在南京大学工作近十年,曾任物理系副主任,为南大物理系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辛勤汗水。1960年,校长把程开甲叫到了办公室,递给他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二机部九所。从此,他走下讲台,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高机密。
⑤1964年9月,在茫茫戈壁滩的深处,竖起了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原子弹就安装在铁塔的顶部。同年的10月16日,就是在这座铁塔上,惊天动地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题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身经百战的张爱萍将军在指挥所里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总理,我们成功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周恩来显然也十分激动,但他还是用平静的语气问道:“你们能不能肯定这是核爆炸呢?”现场顿时紧张起来,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大家的目光都转向程开甲,他是技术专家。程开甲紧皱着眉头,根据压力测量仅记录数据推算,他用力一挥手,坚定地说:“是核爆炸,没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准时爆响后,自动控制系统在瞬间启动千台仪器,分秒不差地完成了全部测试。
⑥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22年间,程开甲一直主持和决策着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全局工作。他筹划主持的30余次各种类型的核试验基本上达到了周总理提出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他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⑦一次、程开甲在北京汇报氢弹空投试验的安全问题。周总理问:“飞机安全是否有把握?”在场的一位空军副司令指着程开甲说:“他知道。”周总理的目光转向程开甲,“安全绝对没有问题,”程开甲回答得很干脆。
⑧2010年,时年92岁的程开甲说:“总理交给我的科研任务,我都完成了。”签一茬开甲对中国核研究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称他为中国“核司令”。
⑨2018年,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程开甲生前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追求的看法,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精力全部用于我从事的科学研究和事业上。”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长于战火纷飞年代的程开甲,大学时光在流亡中度过,后来去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他始终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B.第④段“销声匿迹”在文中是说程开甲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隐姓埋名,表达了对他大公无私、为国奉献精神的敬佩。
C.在第⑦段中,程开甲回答周总理的问题时,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业务精湛、武断自负的性格特点。
D.程开甲的一生把个人抱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堪称民族脊梁。
(2)第⑤段中说“现场顿时紧张起来,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大家的目光都转向程开甲”,这句话有静有动、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3)第⑧段程开甲院士说“总理交给我的科研任务,我都完成了”,联系前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程开甲完成了哪些科研任务。
(4)第⑨段中程开甲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有人说,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程开甲的观点过时了,对此,你怎么看?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选自《活板》)
【乙】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①,数犯严颜,匡弼②得失。……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③多端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戚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有删,
【注释】①敦慎:敦厚谨慎。②匡弼:匡正辅佐。③书契:书籍文契。④造意:首仓种方法。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持就火炀之
②则字平如砥
③并不便于人
④伦乃造意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3)【甲】文中的毕昇与【乙】文中的蔡伦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乙】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③新草绿、暮府④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①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②征虏亭:亭名。③蔡洲:江中洲名。④幕府:山名。
(1)【甲】诗是 (体裁)。【乙】诗前四句从 觉角度描写了金陵春景,为下文的感慨作了铺垫。
(2)【甲】诗中“犹唱”凸显诗人对统治者悲愤程度之深、【乙】诗中“不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请根据所掌握的名著知识,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三落是:① ;辛苦攒的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卖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② (填人名)写的一本既带有自传性质,又具备群体共性的长篇小说。
12.面对苦难,祥子最终堕落了,保尔却成了英雄。请从人物性格和生存环境两方面简要分析保尔成功的原因。
三、作文,写作任选一题(50分)
1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七年级(1)班计划于6月27日下午2点在教室开展以“我爱古诗词”为主题的班会,想邀请王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小夏以班委会的名义扣写了一封邀请函,但表述不完整,请你补充。
邀请函 ① 您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班将于② 开展以“我爱古诗词”为主题的班会,诚邀您参加。 盼望您能拨冗莅临! ③ ××年6月25日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初中生活已悄然过去了将近一年,在这期间,或许老师(同学)的一句话、一个微实让你心怀暖阳,或许父母的一个动作让你心涌暖流,或许陌生人的一个小小的举让你心暖如火……
请你从学习或生活中找寻那份温暖,以“暖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1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观赏一处山水,可以收获自然的大美;寻访一处古迹,可以收获文化的熏陶;聆一节新课,可以收获丰富的知识;赠人一枝玫瑰,可以收获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你有过怎样的经历?从中你又有什么样的收获?
请以“收获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第7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