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2 17:22:36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2.《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说明罗马法【来源:21cnj*y.co*m】
A.以私法作为立法的基础
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司法程序过于注重形式
D.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4.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
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21*cnjy*com
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
A.①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④
5.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与这一原理相符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法律必须注意保护自然事物
C.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6.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称其为冲突法。在全球化的时代,它在更大范围内保护 人民的权利,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意义。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7.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8.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www-2-1-cnjy-com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9.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2-1-c-n-j-y
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0.《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11.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据此说法准确的是
A. 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纠纷
B. 罗马法因为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而制定
C. 罗马法是迄今为止法律的最完备的形式
D.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
12.有学者认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此观点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 )
A.具有继承性和民主性 B.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C.具有随意性和实用性 D.具有专业性和理论性
13.美国学者查尔斯·舍曼曾说:“就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法典编纂来说,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查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前者只不过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披上了现代语言的外衣而已。”据此,查尔斯·舍曼强调( )
A.罗马法是一部体系完善的法典
B.罗马法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吻合
C.罗马法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现代西方法典完全套用罗马法
14.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法学专家徐显明教授认为: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据此,罗马法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构建了一些法律分类模式,如习惯法,成文法
B.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如债权制度,侵权制度
C.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平等、自由、意思自治
D.设计了一般性的原理,如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
15.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材料表明【版权所有:21教育】
A.罗马法已经具有三权分立的思想
B.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原因
C.罗马法为近代启蒙思想提供借鉴
D.罗马法的体系已经趋于完备
16.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7.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21教育网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18.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出处:21教育名师】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9.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
A.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
B.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
C.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
D.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
20.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后来,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com
A.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21cnjy.com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21*cnjy*com
──《民法大全》
材料三 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矛盾?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可知罗马法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整套不成文的习惯,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社会地位低下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疑问。这就是后来人民大会通过的《十二铜表法》。……这种法(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
——摘自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原因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诉讼种类由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www.21-cn-jy.com
23.仔细阅读下列图片资料,完成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的秦始皇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假如你是生活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公民,经常在公民大会会场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从中你所体会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当时你所亲身感受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有哪些?
(3)根据图3和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为后世留下的最深远的文明遗产是什么?
24.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2·1·c·n·j·y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25.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所给材料中“利息不得超过一分”“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体现了《十二铜表法》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故D项正确。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是一部成文法典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与题干中“利息不得超过一分”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来源:21cnj*y.co*m】
2.《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说明罗马法( )
A.以私法作为立法的基础
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司法程序过于注重形式
D.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所列举的案例均涉及到私有财产问题,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正确答案为B。AC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D不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罗马法发展到成熟阶段是指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民要求法官受理自己的诉讼,必须申明相关情况,可以看出罗马法重视程序。故选A。B项材料未体现;“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可以看出C错误;根据“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中出现奴隶等,可见并未实现人人平等,排除D。
4.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
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
A.①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所以奴隶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①④两项做法是合法的,但罗马法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③做法损害了自由民的财产不受罗马法保护,②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罗马当时并未受中国“三纲五常”观念的影响,排除ABD。故选C.
5.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与这一原理相符的是( )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法律必须注意保护自然事物
C.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西塞罗认为,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所以,自然法效力高于实在法。实在法必须反映和体现自然法的要求。因为“恶法非法”,所以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据此,西塞罗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主张,这种主张也影响了日后罗马法的面貌。A项正确;B项错误,与材料相反;C项错误,西塞罗是罗马,与雅典无关;D项错误,没有体现出人人平等。所以答案选A。
6.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称其为冲突法。在全球化的时代,它在更大范围内保护 人民的权利,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意义。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代罗马的 (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罗马国家范畴,与材料中“国际私法”调整“涉外”关系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古罗马习惯法与成文法相对,没有表述成文,不符合现代法学中的“国际私法”,排除A项。罗马自然法是指按照理性去生活,就是按照自然生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罗马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范围限于罗马公民内部,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7.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 )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这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故B项正确;AD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材料中没有反映出;C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所以答案选B。
8.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可以看出主要是考查罗马帝国对近代欧洲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故A项排除;B项应是地跨欧亚非,故B项排除;C项不是近代法典,故C项排除;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
9.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A与《民法大全》相关;C错误,因为万民法体现了帝国集权;D错误,罗马法只是为近现代法制奠定了基础。而B项与题中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相符,故本题选B项。
10.《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C项正确;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C。21教育网
11.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据此说法准确的是( )
A. 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纠纷
B. 罗马法因为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而制定
C. 罗马法是迄今为止法律的最完备的形式
D.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这决定了它必然要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说明罗马法注重解决经济方面的纠纷,故A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制定法律的原因,故B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排除;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
12.有学者认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此观点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 )
A.具有继承性和民主性 B.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C.具有随意性和实用性 D.具有专业性和理论性
【答案】B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足以证明罗马法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是是罗马法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故选B;尽管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但是罗马法的形成也不是随意的,选项C错在随意性;材料的观点体现了继承性,但没有体现民主性,故排除A;材料没有从专业性和理论性的层面来探讨,故排除D。
13.美国学者查尔斯·舍曼曾说:“就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法典编纂来说,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查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前者只不过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披上了现代语言的外衣而已。”据此,查尔斯·舍曼强调( )
A.罗马法是一部体系完善的法典
B.罗马法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吻合
C.罗马法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现代西方法典完全套用罗马法
【答案】C
【解析】由“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优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可知,查尔斯·舍曼强调现代立法机构充分利用罗马法原则,说明罗马法的原则不仅在古代,而且在近现代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故C项为正确答案。罗马法并非一部法典,A项观点本身错误;B项拔高了罗马法的作用;D项观点绝对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4.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法学专家徐显明教授认为: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据此,罗马法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
A.构建了一些法律分类模式,如习惯法,成文法
B.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如债权制度,侵权制度
C.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平等、自由、意思自治
D.设计了一般性的原理,如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的信息说明罗马的法理思想如平等、自由等,超越了时空界限,故C项正确;A项错误,习惯法、成文法中国也有;BD项包含在C项中。故本题选择C项。
15.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材料表明( )
A.罗马法已经具有三权分立的思想
B.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原因
C.罗马法为近代启蒙思想提供借鉴
D.罗马法的体系已经趋于完备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说明罗马法注意对权力的约束,初步具备了权利制衡的思想,因此选C;A三权分立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排除A;B题干材料没体现出罗马法行省的原因;D完备的标志是《民法大全》。21·世纪*教育网
16.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法高度成熟是自然法,排除①,罗马法律的精神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不是罗马法,排除②项,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的是D项。
17.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罗马主张依法律治国,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卢梭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故B项错误;6世纪《查氏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故C项错误;公元前1世纪,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阶段,统治范围扩大,应根据民族实际而定,故D项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8.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
19.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 )
A.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
B.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
C.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
D.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与材料中“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不符,故A项错误;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导致了材料中“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自行创制诉讼程序”,故B项正确;公民之间,与材料中“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不符,故C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与材料中“公元前242年”不符,故D项错误。21·cn·jy·com
20.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后来,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处理有效信息能力。此题可用排除法。AB两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均排除;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可知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21*cnjy*com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三 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矛盾?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可知罗马法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思想和天赋人权思想。
(2)材料一中说“人生而平等”,而材料二却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服从主人。这说明了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对奴隶和隶农是不平等的。2·1·c·n·j·y
(3)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持和稳定帝国统治。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巩固帝国社会基础。保护公民平等权利和私有财产。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和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题干中“自然法则”、“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中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和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一中提出是人生而平等,但是材料二中“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说明二者的不一致性,展现了法律的阶级属性,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
(3)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的积极作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从材料中“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看出该法律维护了帝国的统治;“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体现的是法律的阶级属性,学生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答出该法律的世界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整套不成文的习惯,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社会地位低下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疑问。这就是后来人民大会通过的《十二铜表法》。……这种法(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
——摘自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
——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原因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诉讼种类由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21cnjy.com
【答案】(1)变化: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后又发展为万民法。
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原有法律无法解决帝国扩张带来的民族矛盾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
(2)诉讼由区分人和物,到对物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
影响:罗马法对后世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法有利于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法律社会,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备注:言之成立、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后又发展为万民法。第二小问,考查成文法和万民法出现的原因。《十二铜表法》出现的原因是罗马共和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万民法出现的原因是历代法律规模庞大,内容驳杂,使用不便;西罗马帝国覆灭的教训和巩固东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得出诉讼由区分人和物,到对物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第二小问,根据课本所学回答即可。
23.仔细阅读下列图片资料,完成问题。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的秦始皇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假如你是生活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公民,经常在公民大会会场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从中你所体会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当时你所亲身感受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有哪些?
(3)根据图3和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为后世留下的最深远的文明遗产是什么?
【答案】
(1)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秦律;文化专制;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任意四点即可)(8分)  21*cnjy*com
(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4分)
运作方式:在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等(6分)(任意三点即可)
(3)遗产:罗马法或《查士丁尼法》(2分)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朝仪制度;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均由皇帝任命,同时还颁布了《秦律》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2)结合所学伯利克里改革以抽签的方式从十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并对所有公民开放,由此体现了雅典民主的特点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改革中十将军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同时实行陶片放逐法,通过投票表决来决定是否对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实行放逐,体现了选举制等基本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古罗马的法律,其在位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24.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18分)
(1)相似点:(6分)①政府垄断立法;②立法形式多样化;③保护私有财产。
(2)保护对象:(4分)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4分)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
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经济主张:(4分)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可以概括出政府垄断立法;由“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可以概括出立法形式多样化;由“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可以概括出保护私有财产。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可以分析出中国法律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由“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可以分析出罗马法保护公民。由“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可以概括出中国法的立法理念是注重等级观念;由“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可以分析出罗马法的理念是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由“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可以分析中中国法律在经济方面主张重农抑商;由“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可以分析出罗马法经济方面是主张保护商业。www.21-cn-jy.com
25.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www-2-1-cnjy-com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答案】(1)水平1: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
其他答案。
(2)水平1: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陈述:①、③;评价:②、④
其他答案。
(3)水平1: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学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平2:仅能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
其他答案。
【解析】(1)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十二铜表法》和《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都是在当时编纂出来的,是一手史料。《罗马法词典》和《古代罗马史》都是后人整理的是二手史料。
(2)所谓的陈述就是叙述历史事实,没有表达个人的观点;所谓的评价,就是结合历史事实给出一定的观点和态度。①、③是对法律条文的一种直接引述,没有任何的个人态度和观点。②、④是根据①、③做出的分析,得到的结论。【版权所有:21教育】
(3)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将眼光放在教材上,联系罗马社会的社会背景,分析各个因素对这一事件的影响。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社会角度和思想文化角度来分析。因为罗马历史中重要的就是法律,所以可以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的权利被掠夺以及维护罗马奴隶主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