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实验学校、兴宁市宁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实验学校、兴宁市宁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20:46:23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
语 文 2025.04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老人小孩生活自得闲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在山麓、gōu hè( )、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被留下来。
(2)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ú shuǐ( )的。
(3)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zhě zhòu( )变形。
(4)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经历了死里逃生之后,原本对人生充满迷惑的他变得大彻大悟了。
B.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C.在小柳的撺掇下,几位登山爱好者收拾东西,准备对乔戈里峰发起攀登挑战。
D.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年广东茂名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的荔枝出口占总出口量近五成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删去“增长”)
B各部门各地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麦田保护力度,防止各类毁麦事件不再发生,处理好粮食安全问题。(将“不再”改为“再次”)
C.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成功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在“一箭三星”后加上“的方式”)
D.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增强责任意识,而且能让他们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把“磨炼他们的意志、增强责任意识”和“让他们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对调位置)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题目。(10分)
(1)学校文学社决定在广播站的《好书分享》栏目推荐《经典常谈》,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然认识有限,容易将人类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寄托于自然之道。比如诸子中的①_________(人物)以为宇宙间的事物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公律,天然界和人世界都须顺其自然;爱国忠君的屈原在二次被放逐时作的②《_________》(作品名),将满腔的悲愤和委屈隐喻在众多的动植物之中,其中更是不乏对天地自然的呼告;谢灵运最爱游山玩水,在赏玩山水时也常悟到一些隐逸而超旷的人生哲理。可见,走进《经典常谈》,不仅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发展的脉络,还能让我们学习古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①《经典常谈 》作者是_________(1分),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分)
②全书共_________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尚书》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1分)
③阅读完《经典常谈》这本书,结合自身感受,你认为当下中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有何意义 (3分)
④班级读书会上,你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这本书,请围绕作者、作品内容、作品风格等方面写一段推荐语。(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文,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③梁櫂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⑥,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⑦,而列是夷狄⑧,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⑩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为“永州八记”第八篇。此山全石无土,又与城相似,故名小石城山。②垠:边,岸。③睥睨:即“埤”,城上有孔的矮墙。④梁楣(口):屋的正梁。⑤堡坞(wù):小城堡,此指堡坞形的石头。⑥箭:竹子。⑦中州:指中原地区。⑧夷狄:指偏远地区。⑨伎:同“技”,技艺。⑩楚之南:楚地的南部。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益奇而坚( )(2)愈以为诚有( )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的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
B.【甲】文写潭上四周景色,用“竹树环合”四个字写出竹树丛生的状态,又与前文“伐竹取道”照应,突出了此地的幽僻,进而点出“寂寥”“悄怆”的特点。
C.【乙】文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发现美景的喜悦之感。
D.【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所写的作品,都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读来意蕴悠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0分)
拜谒李时珍
陈世旭
①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②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山区层峦叠嶂,峡谷幽深;丘陵山峦起伏,绿树成荫; 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③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④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⑤“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⑥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氲着浓浓的药香。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的画像:褐色的高简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这清癯与忧威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
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⑦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⑧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盼着望闻问切的祥符。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⑨皇家宫殿的丹炉滋补着后宫的风韵,孙思邀的“大医精诚”成为谄媚和争宠的工具。医者高洁的襟怀岂能玷污,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⑩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洪亮声音,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草、木、莱、果、谷是五部兵权,刀剑斧戟斩杀世间一个又一个邪恶的梦魇。
龟裂的纹脉,写意出尊容;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而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摘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注】①蕲春:今湖北薪春,李时珍故乡。②私淑弟子: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
B.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C.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
D.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12.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13.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②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赏析加点字)(2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
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4.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分)
15.第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16.选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很妙,说说妙在哪里 (4分)
17.(知识迁移)文字是人类的语言,潮汐变化,新燕鸣啾等是大自然的“语言”。请你结合选文,解释下下列诗句是什么因素产生的自然现象 共(4分)
①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2分)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2分)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
以“_________________,让我心动”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运用(30分)
1. 默写古诗文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描写老人与孩童自得其乐的生活)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中“白露为霜”的后续诗句)
(3)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表达对美好女子的日夜思念)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中的送别名句)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千古名句,体现豁达胸襟)
解析:默写需注意字形准确(如“垂髫”“寤寐”易错),理解诗句的意境与主题。例如,《桃花源记》强调“自得闲适”,需对应“黄发垂髫”的描写。
2. 根据拼音写词语
(1)沟壑(gōu hè)
(2)凫水(fú shuǐ)
(3)褶皱(zhě zhòu)
(4)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解析:注意形近字与成语积累。如“凫水”指游泳,“褶皱”为地质学术语,“销声匿迹”强调隐藏踪迹。
3. 词语使用不恰当:C. 撺掇
解析:“撺掇”含贬义(怂恿做坏事),与“发起攀登挑战”的积极语境矛盾。其余选项正确:
A.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B. 风雪载途(旅途艰难)
D. 草长莺飞(春日生机)
4. 病句修改不正确:A. 删去“增长”
解析:原句“增长10%”与“近五成左右”矛盾,应删去“近”或“左右”。
其余选项修改正确:
B. 防止毁麦事件不再发生→逻辑错误,应改为“防止再次发生”。
C. 一箭三星后需补全成分(“的方式”)。
D. 调整语序(先“劳动技能”,后“意志磨炼”)。
5. 《经典常谈》阅读题
(1)①朱自清;①庄子;②**《离骚》**
(2)13篇(全书共13章,涵盖经典与文学史)
(3)意义:
传承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古人智慧(如自然观、人生观);
提升语文素养与思辨能力。
(4)推荐语示例: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以通俗语言梳理国学经典,从《说文解字》到诗词歌赋,深入浅出。其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既是文化启蒙的指南,亦是中学生理解传统的钥匙。
解析:需结合书中内容(如庄子“顺其自然”、屈原《离骚》的隐喻)与自身感悟,体现经典对现代学生的价值。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文《小石潭记》
6. (1)大约(表约数);(2)忧伤(悄怆:寂静凄凉);(3)像狗的牙齿(名词作状语)。
7. 翻译:坐在潭边,竹林环绕,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凄凉幽深。(注意“凄神寒骨”的使动用法)
乙文《小石城山记》
8. (1)更加(益:程度加深);(2)确实(诚:真实)。
9. 断句: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逻辑分层:先论“气之灵”,再分说“人”与“物”,最后总结地域特点。)
10. 错误选项:C
解析:乙文借小石城山“列是夷狄”抒怀才不遇之愤,而非“发现美景的喜悦”。
(二)现代文阅读《拜谒李时珍》(10分)
错误选项:A
解析:竹林湖村的描写烘托李时珍的圣洁,而非表叔。
作用:
以表叔的“清癯忧戚”传承李时珍的精神;
通过中医世家的环境,侧面表现李时珍的影响;
借私淑弟子的身份,强化李时珍的医者典范。
赏析:
(1)拟人:“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赋予村庄以病态,暗示百姓苦难,亟待救治。
(2)“高”与“低”:
“高”指医术与品德的高尚;
“低”体现俯身济世的谦卑,塑造李时珍“伟大而朴素”的形象。
(三)说明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15分)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顺序: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纬度→经度→高差→古今)。
不能删:“一定”限制高度范围,说明逆温层有特定条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标题妙处:
比喻手法,将自然现象比作“语言”,生动形象;
激发阅读兴趣,暗示物候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迁移题:
(1)高下差异(山地气温低,桃花开放延迟);
(2)纬度差异(北方寒冷,八月飞雪)。
三、作文(50分)
题目解析:
补题示例:《那抹微笑,让我心动》《一声叮咛,让我心动》。
写作要点:
选材具体:聚焦细微瞬间(如母亲整理书包的侧影、同学递纸巾的举动)。
描写细腻:运用动作、神态、环境烘托情感。
升华主题:由“心动”引申至成长感悟(如亲情、友情、自然之美)。
示例片段:
“教室的窗边,她低头读书的侧影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一缕发丝滑落,她轻轻抬手别到耳后,指尖划过书页的沙沙声,竟让我心跳漏了一拍。原来,青春的心动,是午后光影里一场安静的惊鸿。”
评分标准:
一类文(45-50分):情感真挚,描写生动,结构严谨。
二类文(40-44分):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略有瑕疵。
三类文(30-39分):选材普通,语言平淡,结构松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