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认识生物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分类经验。他们可能对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感兴趣,但需要指导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分组观察实践,学会观察的方法,并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
学生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尊重环境的理念。
科学思维: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探究实践:初步学会设计观察活动方案,并学会做观察记录。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料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在观察实施中,关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渗透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对校园绿化提合理化建议的探究,唤起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1)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理解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等特征。
【新课导入】
课程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能区分哪个是韭菜,哪个是小麦吗? [回答]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代表学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新课讲解】
新课展开 观察思考: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教师先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确定观察目的: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比较不同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2.明确观察对象: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观察植物时,注意植物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在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3.做好观察记录4.交流观察结果提醒学生们,观察时要注意安全,分组进行;注意着装颜色,避免衣物的颜色过于鲜亮;要注意保持安静;拍摄时,尽量不使用闪光灯;不要破坏植物。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一边提问:你们观察的生物,如杨树和柳树,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从它们的树干、枝条、叶等的形状和颜色方面进行比较。如果开花了,同学们可以比较它们的花有何不同。同学们还可以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如果周围有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它的叶和花的形状、颜色。紫红色的结构是它的花瓣吗?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请举例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观察结果。请举例说明,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某种生物,同学们打算如何进行。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展示观察成果,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及其特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对学生的观察成果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科学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总结: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工具,或利用各种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提问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教师总结评价同学们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除此之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同学们能说出生物共同的特征吗?思维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猫的头部和兔的头部图片,让同学们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你们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 学生们听从老师的安排,可以利用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讨论结果。 [回答]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课堂小结】
一、科学方法--观察
1.观察方式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按照一定的题序进行,并做好记录;有计划和耐心:积极思考,并进行交流。
二、观察的方法
(1)确定观察目的
(2)明确观察对象
①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不要破坏植物。
②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
(3)傲好观察记录
交流观察结果。
【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一种生物。
【板书设计】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生物的种类
生物的特征
生活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图片展示、实例分析和实地观察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征,学会了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观察任务,并进行汇报和交流。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地观察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观察不够深入,有些小组没有完成观察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此外,我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