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0 16: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导入新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这首诗描写的主人公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秦王嬴政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又是怎样来巩固统一的?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过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认识秦的统一的原因。(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知道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历史解释)
3.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家国情怀)
01
秦灭六国
0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0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目 录
感悟人生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战国时期,连绵不断的战争,设想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人们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渴望统一。
战国后期已出现局部统一的态势。
社会基础: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材料1:(白起)诛屠四十馀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
——《史记》
材料2: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材料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4:(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强国篇》
经济基础: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材料5: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材料6: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个人因素: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积极策划,重用人才。
材料7: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史记》
军事战略:秦王嬴政采用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2.过程
(1)时间:
(2)顺序:
(3)策略:
前230-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远交近攻”就是把秦国的战略进攻重点指向距离较近的韩、赵、魏等国,暂时稳住距离较远的燕、齐等国。远交近攻的实施,巩固了秦国对新占领土地的控制,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3.秦朝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君主:
公元前221年
咸阳
嬴政
嬴政




嬴政(前259年-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史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13 岁继秦王位,亲政后,他罢黜吕不韦,平定嫪毐之乱,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果敢的决断力。此后,嬴政重用李斯、王翦等能臣,陆续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
4.意义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思考探究: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会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
专制主义
天子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诸侯争霸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感悟人生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材料8:皇,王也。——《诗·小雅·渐渐之石笺》
材料9: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帝为德称也。——《礼记正义》卷二十五
2. 皇帝制度
2. 皇帝制度
朕统一天下,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10: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11: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12: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九卿。
3.中央:三公九卿制
各司其职,分权牵制
权力集中,皇权至上
家国同构
特点:
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4.地方:郡县制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材料13: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14: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
郡县制,官员由皇帝任免,只有俸禄无封地,有利于国家统一
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阅读下列史料,思考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15:无论郡守也好,县官也罢,包括地方政府的其他“干部”都不再是分封制下可以世袭的贵族,而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的“命官”。这些凭行政管理技能领取朝廷“俸禄”的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依法依规行使被“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如负责督促人民从事生产活动,收取皇粮国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等。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总揽大权,至高无上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
郡(守)
县(令或长)
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比较周朝和秦朝统治的差异




项目 周朝(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天子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 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地方官员的产生 血缘世袭
与中央的关系 相对独立
影响
共同点 分封制
皇帝
总揽全国的
一切军政大权
郡县制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朝廷任命
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感悟人生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
统一文字为小篆
材料16: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初有隶书,以趣简约,而古文由此绝矣。
——(五代十国)徐锴《说文系传》
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区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峄山石刻小篆
材料17:半两钱的币值:秦24铢为一两,约7.8g;在正常情况下,一石米值一百钱,一匹马值一万钱。到了秦末汉初, 一石米值一万钱,一匹马值一百万钱。
2.经济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长度)
秦一尺约今23.1cm
量(容量)
秦一升约今202ml
衡(重量)
秦一斤约为今250g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3.交通
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1).陆路: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秦帝国驰道分布图
秦驰道
驰道宽40步,车子两轮间距离统一为6尺(约138.6CM)
影响:有利于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政令通达,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统治。
(2).水路: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
材料 1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①北击匈奴,修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②南征百越。征服越族地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设桂林、南海、象等数郡)。
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作用:拓展管辖范围,促进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秦的疆域
东海
陇西
长城一带
南海
材料19:东至海①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②,北据河③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0: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大秦帝国疆域空前辽阔,鼎盛时期的面积34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同一时期称霸西方的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的面积只有195万平方公里。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年,在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8000余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及100余辆木制战车。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20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暴君,你怎么评价他?




VS


(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原来秦国的法律推行于全国。史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1)法律方面:《秦律》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2)其他措施:编订户籍,整顿社会风俗等
材料16:秦简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材料21: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政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22:秦朝……用一个组织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一直延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该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训练有素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一个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一个统一的文字和货币,所有这些使中国得以维持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
中华文明千年传承,国家统一亘古不变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统一。
——习近平
课堂总结
铸就帝国
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民心所向;商鞅变法;善用人才
帝国长城
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①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②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车轨及道路宽度;开凿灵渠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统一岭南,在越族地区设郡管理
过程
意义
政治长城
经济长城
文化
长城
交通长城
万里长城
秦统一中国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