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灯光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纽 牺牲 黑魆魆(xū)
B.憧憬 爆露 璀璨(cuǐ)
C.建筑 攻破 豫皖苏(wǎn)
D.围墙 双膝 围歼(qiā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
B.通过今天的班队会,使我们懂得了创文的意义。
C.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D.中华儿女雄姿英发,建设我们的国家。
3.课文中对“灯光”的描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等一代人对革命先烈深深的怀念。
B.文章对郝副营长手中破旧书上插图中灯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C.文章写战场上的灯光——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簇微弱的火光,旨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的前进引路的伟大壮举。
D.文章最后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数不清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理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4.本文以《灯光》为题,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灯光》为题,表明了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
B.“灯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革命先烈对光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C.本文以《灯光》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赞美。
D.郝副营长为了后代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换来胜利,这灯光是生命之光,胜利之光,所以用《灯光》作为题目。
5.“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灯光》)是因为( )
A.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灯,想到北京的变化和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感到光明、温暖。
B.广场上灯光璀璨,分外明亮。
C.郝副营长和许多像郝副营长这样的人不惜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光明的生活。
6.“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灯光》)他在憧憬( )
A.突击连在这一次围歼战中能迅速攻破守敌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B.战争胜利了,全国人民都解放了。
C.战争胜利了,人民能过上安宁生活,孩子们都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7.品读句子,理解填空。
(1)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句话是对郝副营长激战前的 描写。他眼中“对未来的憧憬”是 。
(2)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称他“年轻的战友”,表达了对年仅二十二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 之情,“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 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这句话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对革命先烈 的由衷赞叹。
8.对比阅读。
(一)灯光(节选)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二)狱中联欢(节选)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啦一开,一连事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1)选文(一)描写 的场景。选文(二)描写的场景是 。
(2)选文(二)中的“报幕员“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3)选文(一)流露的情感是 ,选 文(二)流露的情感是 。
9.拓展阅读。
草地夜行(节选)
王愿坚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老红军放下自己,可无论我怎样说老红军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老红军的身子猛然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老红军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 ,一下子把我 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 他,可是什么也没有 住,老红军 下去了,连头顶也看不见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让我走出草地,赶上部队,为了革命,他被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1)将下列词语填到短文中的横线上。
陷 抓 顶 拉 甩
从这些动词中,我体会到 。
(2)“……要……要记住革命!”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话未说完。
C.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D.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理解提升
(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短文中的老红军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用四字词语概括。
10.拓展练笔:
(1)模仿本文《灯光》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方法完成片段,如由绿叶想到的……
(2)根据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辨析字形,可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解答】A.有误,“电纽”应改为“电钮”,指由接通或断开电路使开关动作的按钮。
B.有误,“爆露”应改为“暴露”,指显露出来;使隐蔽的东西公开。
C.正确。
D.有误,“围歼”的“歼”应读“jiān”,指歼灭。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D
【分析】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解答】A.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故用词不当,应改为“美不胜收”。
B.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
C.成分残缺,应在结尾添加“而奋斗”。
D.正确。
故选:D。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3.【答案】A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A.文章开头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赞扬和纪念。理解不正确。
B.文章对郝副营长手中破旧书上插图中灯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理解正确。
C.文章写战场上的灯光——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簇微弱的火光,旨在歌颂郝副营长舍身为部队的前进引路的伟大壮举。理解正确。
D.文章最后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数不清的烈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理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理解正确。
故选:A。
【点评】课文理解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4.【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A.本文以《灯光》为题,表明了我们的祖国,正是由郝副营长这样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的精神之光,才最终燃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迎来了伟大祖国的光明前程。理解正确。
B.“灯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革命先烈对光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理解正确。
C.本文以《灯光》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献身精神的赞颂之情,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理解不正确。
D.郝副营长为了后代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换来胜利,这灯光是生命之光,胜利之光,所以用《灯光》作为题目。理解正确。
故选:C。
【点评】课文理解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5.【答案】A
【分析】略
【解答】A
【点评】略
6.【答案】C
【分析】略
【解答】C
【点评】略
7.【答案】(1)神态 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2)痛惜 幸福与安乐生活 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精神。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1)从“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陷入了”可知,这句话是对郝副营长激战前的神态描写。他眼中“对未来的憧憬”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2)称他“年轻的战友”,表达了对年仅二十二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之情,“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这句话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精神的由衷赞叹。
故答案为:
(1)神态 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2)痛惜 幸福与安乐生活 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精神。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答案】1.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 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革命前辈为迎接解放而进行新年联欢。
2.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这里的“报幕员”并不是晚会节目的主持人,而是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革命前辈。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 迎接解放的欢乐之情。
【分析】语段(一)选自《灯光》。课文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表现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欢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语段(二)选自《狱中联欢》,文章记叙了1949年元旦,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内的革命前辈,为迎接解放而进行新年联欢的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对敌斗争艺术。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选文可知,选文(一)描写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的场景。选文(二)描写的场景是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革命前辈为迎接解放而进行新年联欢。
2.考查学生对引号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选文(二)中的“报幕员“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这里的“报幕员”并不是晚会节目的主持人,而是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革命前辈。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考查学生对文段思想感情的理解。选文(一)流露的情感是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选 文(二)流露的情感是迎接解放的欢乐之情。
故答案为:
1.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 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革命前辈为迎接解放而进行新年联欢。
2.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这里的“报幕员”并不是晚会节目的主持人,而是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革命前辈。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 迎接解放的欢乐之情。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9.【答案】(1)顶 甩 拉 抓 陷 老红军陷入泥潭的速度之快以及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我”的精神;
(2)C;
(3)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疼的感觉”比作“刀绞”,这样写的好处是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失去老红军后痛苦的心情。
(4)舍己为人。
【分析】语段选自《草地夜行》。《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
【解答】(1)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运用。陷:指掉进;沉下。抓: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顶:指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拉:指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甩:指挥动;抡。根据字义,结合语境,应依次选填字“顶”“甩”“拉”“抓”“陷”。从这些动词中,我体会到老红军陷入泥潭的速度之快以及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我”的精神。
(2)考查对省略号的理解运用。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省略号的几项作用结合“……要……要记住革命!”这句话的语境,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故选C项。
(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疼的感觉”比作“刀绞”,这样写的好处是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失去老红军后痛苦的心情。
(4)考查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草地夜行》这篇短文可知,文章通过讲述老红军为了帮掉队的小红军追赶队伍、走出草地而陷入泥潭壮烈牺牲的事,表现了老红军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1)顶 甩 拉 抓 陷 老红军陷入泥潭的速度之快以及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我”的精神;
(2)C;
(3)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疼的感觉”比作“刀绞”,这样写的好处是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失去老红军后痛苦的心情。
(4)舍己为人。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所表达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查了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写话,《灯光》主要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解答】注意结合课文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写一写:
1.结合课文内容,自己想象有那些具体的事物可以产生联想,按照顺寻写出来。
2.要把事情的发展写具体,写清楚。
3.故事的描述要有一定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4,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比如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使自己的内容充实。
故答案为:
绿叶的奉献
朋友,当你肯拿起手机拍牡丹的妖娆,你是否肯停下脚步欣赏平凡的小绿叶呢?
绿叶的一生,平凡而又短暂。春天吐露新芽,夏天枝繁叶茂,秋天随风飘落。它们永远是被忽略的存在。但你可曾想过,如果没有绿叶,怎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清爽,如果没有绿叶,怎能衬托红花的美丽?如果没有绿叶,怎可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叶,摸摸无闻,却又如此无私。当它们的生命走到尽头时,甘愿回归泥土,为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奉献自己的一生。它们也在酷暑时为人们遮阳,送来清凉。更多的,还是它们衬托红花,红花油无数的赞赏,它却什么都没有。
在现实生活中,如绿叶版无私奉献的人有很多。比如,清洁工、警察、医生及许许多多的好人,请不要忽视他们,更不要轻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即使你是红花,如果没了绿叶,也不会有你的荣耀。绿叶是无私的。
春姑娘的脚步近了,绿叶也渐渐吐露新芽。不久,又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点评】叙事清楚,能从各个方面来进行描写,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感情丰富,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