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故宫博物院(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故宫博物院(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11: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故宫博物院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矗立(zhù)琉璃(liú)
B.正月(zhēng)金銮殿( liàn)
C.蟠龙( pán)雍正(yōng)
D.肃穆(mù)水榭( shè)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
A.亭台楼阁 青松翠柏 色彩鲜明
B.和谐统一 池馆水榭 雄伟壮丽
C.滕罗翠竹 花坛盆景 相互衬映
D.烟雾缭绕 龙凤呈祥 井然有序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奇巧的亭台水榭。
B.东东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房间里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放置得井然有序。
C.运动会结束后,大家深刻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总结会上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
D.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4.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坤宁宫位于交泰殿前面,是皇后宫。
B.“后三宫”和“前三殿”内部装饰基本一样。
C.北京故宫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宫殿。
D.养心殿、永寿宫、太极殿紧挨在一起。
5.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角度展示,详略安排得当。
B.课文按方位顺序介绍故宫。
C.《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的方法。
D.本文说明方法有列数据、摹状貌、形象描述等。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青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D.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斩增加,出现了双凤朝日、龙凤呈祥彩画,还有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7.按要求写句子。
(1)弯弯的内金水河横贯东西。(改为比喻句)
   
(2)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缩句)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仿写句子)
   
(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8.阅读。
①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②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第②段主要介绍了故宫的    和建筑风格。
(2)结合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六百年的历史。    
②故宫有四座城门:南边神武门,北边午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3)片段中多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这样表达是为了    。
(4)片段最后一句说明了故宫的建筑有    、   、   的风格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    之情。
9.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 5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选自《著名遗产纵横》)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冈石窟反映了    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   化的过程。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    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    社会生活的反映。
(3)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4)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0.设计导游词。
游故宫的时候,你打算为家人讲解   这个景点。结合课文(《故宫博物院》)中的材料和你自己搜集的材料,为家人准备一份导游词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矗立”的“矗”应读“chù”。
B.有误,“金銮殿”的“銮”应读“luán”。
C.正确。
D.有误,“水榭”的“榭”应读“xiè”。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藤萝:紫藤的通称。“滕罗”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答案】C
【分析】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成语是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庄严肃穆”指人的态度、神情很庄重。用在此处太过隆重。
故选:C。
【点评】注意积累成语,多听多记多写,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进行运用。
4.【答案】D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故宫博物院》一文作者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阅读可知,A.有误,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B.有误,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C.有误,是明清两代的皇宫。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答案】C
【分析】考查了写作特点,写作特点即写作手法,而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解答】《故宫博物院》主要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文章着重介绍了前殿的太和殿,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目的是为了表现故宫建筑群本身的特征。
A、B、D正确。
C.错误,《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一总”的方法。
故选:C。
【点评】文章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场面描写、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等,各种手法在具体的文段中去加以体会,仿写运用。
6.【答案】D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解答】A.有误,“南面午门”为句子间多义字停顿,后面应为逗号。
B.有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对“紫禁城的中心”的解释说明,后面应为破折号。
C.有误,“东六宫”“西六宫”为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7.【答案】(1)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2)四角有角楼。
(3)弯弯的月亮像一把镰刀挂在空中。
(4)战士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仿写句子、缩写句子和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改为比喻句,把“内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
(2)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城墙的”“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
(3)仿写句子,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4)修改病句,搭配不当,应添加“踏着”。
故答案为:
(1)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2)四角有角楼。
(3)弯弯的月亮像一把镰刀挂在空中。
(4)战士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8.【答案】(1)总体布局;
(2)①√②×;
(3)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说明紫禁城的雄伟壮丽;
(4)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热爱和赞颂。
【分析】本语段选自课文《故宫博物院》,这是一篇解说词,作者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解答】(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过阅读第②段内容可知,第②段主要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可从“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表现出来。
(2)考查判断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内容可知,①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六百年的历史。说法正确。②故宫有四座城门:南边神武门,北边午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说法有误。可从文中的“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看出来。
(3)考查理解说明方法。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内容可知,语段中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可以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因此,在文中这样表达是为了准确具体地说明紫禁城的雄伟壮丽。
(4)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回答本题问题,可从文中的“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中找出答案,即语段最后一句说明了故宫的建筑有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风格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故答案为:
(1)总体布局;
(2)①√②×;
(3)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说明紫禁城的雄伟壮丽;
(4)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热爱和赞颂。
【点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故宫的什么,了解故宫的古建筑群有什么风格特点,语段抒发了作者对故宫怎样的感情。认真回答题目中的各个问题。
9.【答案】(1)丰富多彩 气势磅礴;
(2)佛 民族 佛 北魏;
(3)云冈中期石窟出现了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早、中、晚三期的云冈石窟的不同特点。
【分析】本文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文中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了云冈石窟在早、中、晚三期的不同特点、云冈石窟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三方面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文中词句,然后回答问题。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意思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将平日积累的内容从文章中进行定位。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由“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可以得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由“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可以得出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由“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可以知道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早、中、晚三期的云冈石窟的不同特点。
故答案为:
(1)丰富多彩 气势磅礴;
(2)佛 民族 佛 北魏;
(3)云冈中期石窟出现了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早、中、晚三期的云冈石窟的不同特点。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答案】太和殿
爸爸妈妈:
现在我为你们介绍太和殿的景物。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屋顶是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殿顶中央的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非常好看。
【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解答】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其特点是口语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如果要以导游的身份为家人介绍故宫的景物,我打算讲解太和殿这个景点。我会这样作讲解:
爸爸妈妈:
现在我为你们介绍太和殿的景物。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屋顶是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殿顶中央的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非常好看。
故答案为:
太和殿
爸爸妈妈:
现在我为你们介绍太和殿的景物。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屋顶是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殿顶中央的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非常好看。
【点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