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12: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导入
同学们,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那些流落外乡或者在外任职的人,常常多年都无法回到家乡。在漫长的时光里,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这种浓烈的故园之思,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诗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一首写乡愁的经典诗作 ——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人简介
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在文学创作上,他 “词翰早著”,虽然留存至今的诗作仅有 10 首 ,但一首《次北固山下》足以让他在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代表作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王湾(693—751)
背景资料
《次北固山下》最早出现在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中。
这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于一年的冬末春初时节,从楚地前往吴地,沿江东行的旅途中,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下停泊时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王湾往来于吴、楚之间,被江南那清丽迷人的山水风光所深深吸引,同时也受到了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创作了一些描写江南山水的作品,而《次北固山下》便是其中最为出众、最为著名的一篇。
次北固山下
解题
住在北固山下。
住宿
初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初读
初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旅途在青山之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解诗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解诗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上的春天。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解诗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解诗意
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 明确点出了题目中的 “北固山”。
“客路” 指的是旅人前行的道路,也就是驿道。
对偶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描绘出了诗人在客路行舟时眼前所见的青山绿水美景。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这一景象也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埋下了伏笔。
颔联细致地描写了船上所看到的景色。
“风正一帆悬”生动地展现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宏大壮观景象,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艺术效果。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悬”字精准地写出了船帆在风顺且和的情况下凌空悬挂的姿态。
“阔”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潮上涨后江面开阔的样子。
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人从炼字炼意的角度出发,把“日”与“春”看作是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运用“生”和“入”两个动词,将它们拟人化,赋予了“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
颈联既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又巧妙地点明了时令 —— 冬末春初。
此句不仅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还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对偶+拟人
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强化了思乡之情。同时,化用了 “鸿雁传书”的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浓郁。
尾联紧承前三联的内容,与首联遥相呼应,将诗人深深的乡思愁绪推向了高潮。
设问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 “客路” 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 “客路” 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同时也为尾联的思乡之情埋下伏笔,与“乡书”“归雁”相呼应。
思考题
2.前人评价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 “妙” 在何处?
①从写景角度看,它生动地描绘出了残夜将尽未尽之时,红日已从海上缓缓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春天的气息已在江上弥漫的独特画面,画面清新而壮观。
思考题
②从哲理角度看,诗句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希望和启迪。
③从手法角度看,“生”“入”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把 “日”“春” 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对仗工整,富有情趣。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理解性默写
3.《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次北固山下》中,开篇点题,流露诗人漂泊羁旅之情的句子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理解性默写
这首诗以精准凝练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冬末春初,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看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迷人的景色。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则淋漓尽致地流露出诗人浓浓的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深刻地体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愁绪。
主题思想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再次朗读
拓展积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思乡之情的诗句
拓展积累
“鸿雁传书” 的典故源于《汉书 苏武传》。据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到匈奴,苏武的部下常惠设法夜见汉使,教汉使对单于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单于听后,无法再隐瞒,只好放苏武归汉。
从此,“鸿雁” 就成了书信的代称,“鸿雁传书” 也成为传递思念、沟通信息的象征。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正是化用了这一典故,借助北归的大雁,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使思乡之情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文化底蕴。
鸿雁传书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要求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结合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写景短文,尽量融入诗人的思乡情感。
3.搜集两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并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