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习作:我的家人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习作:我的家人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11:25:32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我的家人
(部编)四年级

每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家人也是。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能给我们说说吗?
1
激趣导入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抓住家人与众不同的特点,写出家人令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习作要素
要素解读
家人与我们朝夕相处,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熟悉、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对家人我们都很了解,你觉得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
我的奶奶脾气特别好,总是笑眯眯的, 她还特别会做好吃的,我最喜欢吃奶奶做的饭。
我的爷爷已经退休了,他每天练习书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非常有毅力。
我的爸爸是卡车司机,他很忙,一年到头很少在家。他很会讲故事,一有空就讲给我和弟弟听。
我的妹妹今年四岁。她很淘气,也很聪明。
家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往往不止一个,我们可以选择他们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在选择事例时,也应该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
可以选择一个家人来写,也可以选择家中的几个人来写。
写好了读给同桌听,看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
写完以后,要尝试分享,并听取他人的建议。
1.选择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
2.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
3.可以选择一个家人来写,也可以选择几个家人来写。
4.写完以后,要尝试分享,并听取他人的建议。
我的家人
选择一个或几个家人
确定人物特点
选择具体事例
3
表达感受
不能表现你所描写人物特点的事例不用写。
4
思路导航
人物特点多种多样也各不相同,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选取人物的特点呢?
我的奶奶脾气特别好,总是笑眯眯的, 她还特别会做好吃的,我最喜欢吃奶奶做的饭。
我的爷爷已经退休了,他每天练习书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非常有毅力。
我的爸爸是卡车司机,他很忙,一年到头很少在家。他很会讲故事,一有空就讲给我和弟弟听。
我的妹妹今年四岁。她很淘气,也很聪明。
性格
特长爱好
品格
思维导图
我的家人
品格
特长爱好
性格
做饭好吃、爱干净、喜欢讲故事、唱歌好听……
严厉、温和、暴躁、调皮、聪明、好动……
不怕吃苦、有毅力、乐于助人、勇敢……
你家人的特点是什么
我妈妈的特点是做饭好吃,在她的手中,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从“有一次她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我一口气吃了一大碗,撑得肚子疼”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我奶奶的特点是爱干净,从“地上有点脏东西,她总是弯腰捡起来”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我哥哥的特点是喜欢看书,从“每次写完作业,他总是坐在沙发上,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这件事中可以看出。
我的 的特点是 ,
从 这件事中可以看出。
怎样写出家人的特点?
1.借用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特点。
所谓的典型事例,就是你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
到了晚上,枣核跑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外面,一蹦蹦进院子里。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可刚躺下,又听到吆喝声。……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枣核》)
智救牲口
聪明
2.加上语言描写,不写哑巴人。
“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接下来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在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但这两粒豌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飞得最远呢!”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接下来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在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但这两粒豌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飞得最远呢!”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语言
展现特点
丰富内容
写出梦想
3.添加动作和神态,人物描写更生动。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鹿角和鹿腿》)
····
·····
动作
神态
丰富内容
写出样子
原文《淘气的弟弟》 评价
一天我去弟弟家玩,我正在给他开电视,他就一直叫着:“快呀!快呀!”好不容易等电视打开了,不吵了。于是我回到另一个房间看书,他又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让我陪他一起看。他跑的时候把围棋打翻了,跑到卧室躲起来。我去上厕所,他又把我刚刚收拾好的围棋抓了一大把放在床上,我还得收拾。
片段选择了弟弟一会儿要看电视,一会儿打翻围棋的经历,表现了弟弟爱调皮的特点。
小作者对弟弟的动作描写有些简单,如果能够再具体一些会更好。
我正在给他开电视,弟弟一边拉着我的衣角,一边催着叫着:“快呀!快呀!我要看《》!”
原文《淘气的弟弟》 评价
一天我去弟弟家玩,我正在给他开电视,他就一直叫着:“快呀!快呀!”好不容易等电视打开了,不吵了。于是我回到另一个房间看书,他又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让我陪他一起看。他跑的时候把围棋打翻了,跑到卧室躲起来。我去上厕所,他又把我刚刚收拾好的围棋抓了一大把放在床上,我还得收拾。
片段选择了弟弟一会要看电视,一会打翻围棋的经历,表现了弟弟爱调皮的特点。
小作者对弟弟的动作描写有些简单,如果能够再具体一些会更好。
他又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姐姐,你和我一起看吗?”见我不答应,他立马噘起小嘴,含着泪花,生气地跑开了。
原文《淘气的弟弟》 评价
一天我去弟弟家玩,我正在给他开电视,他就一直叫着:“快呀!快呀!”好不容易等电视打开了,不吵了。于是我回到另一个房间看书,他又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让我陪他一起看。他跑的时候把围棋打翻了,跑到卧室躲起来。我去上厕所,他又把我刚刚收拾好的围棋抓了一大把放在床上,我还得收拾。
片段有些句子不通顺,“跑到卧室躲起来”应该改成“就跑到卧室躲起来”。
一头短短的黄发,一个表情丰富的小脸蛋,再加上一张樱桃小嘴和一个胖乎乎的身体,就凑成了顽皮又可爱的妹妹。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妹妹小时候爬起来可真是随心所欲,轻轻松松。妈妈用八块正方形地垫为妹妹组成的活动基地已经满足不了她的“爬心”了,于是,她就开始往坚硬的地板上爬。我
我的妹妹
外貌描写
对妹妹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妹妹可爱的样子。
5
例文引路
具体事例
举例说明妹妹顽皮的特点。
这个做姐姐的,每次都不放心,就这样,追逐赛拉开了序幕……妹妹趁我不注意时就开始向卧室“潜逃”。我呢,赶紧在她的身后开始“追踪”。妹妹的小手和小脚有节奏地前后摆动,胖乎乎的身体扭来扭去。不一会儿,她便爬出很长的一段距离。我悄悄地跟在她身后,还以为她没发现我,谁知妹妹一个转身,一屁股坐在地上,露出刚长出的两颗小牙,傻乎乎地冲着我乐。我刚想笑,妹妹又一扭头迅速地爬回了客
厅,那速度,一点儿都不亚于体育健将。爸爸看到这一幕,拍着手招呼妹妹:“快爬到爸爸这儿来!”妹妹就爬得更起劲儿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妹妹很喜欢我抱她。每当我把她抱过来时,她都高兴地亲我的脸。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只要看到妹妹的笑脸,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我跟朋友出去玩,也一定会给妹妹带回个小玩具当礼物……
浓浓亲情
写“我”和妹妹之间的
浓浓亲情。
总结全文
结尾总结全文。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妹妹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越来越爱这个活泼可爱的妹妹,她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说明妹妹的顽皮可爱,并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妹妹之间的浓浓亲情。这篇习作不仅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还能抓住一两件趣事来描述,突出主题,很不错。
名师 点评
拟题思路
6
习作提纲
2.特点+人物。
1.直接用习作题目。
调皮的弟弟
我的迷糊爷爷
我的家人
勤快的妈妈和懒爸爸
提纲一:人物特点要鲜明
结构提纲
瞧,我们一家人
瞧,我们一家人
开头
中间
结尾
开门见山
爱干净的妈妈
爱讲道理的爸爸
抒发情感
自己爱干净
要求我们干净
调皮的妹妹
爱哭
是个捣蛋鬼
我们的家人,各有各的特点
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给我们讲道理
对家人的喜爱之情
提纲二:选择事例要具体
瞧,我们一家人
“爱哭鬼”妹妹
开头
中间
结尾
点题:我的妹妹是个“爱哭鬼”
每次玩游戏,输掉都要哭鼻子
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在家也要哭一场
抒发情感:我的妹妹什么时候才能不哭呢
提纲三:“总—分—总”结构
瞧,我们一家人
爱唱歌的姐姐
开头总写
中间分写
结尾总结
我有一个爱唱歌的姐姐
平时姐姐总喜欢哼唱歌曲
姐姐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获得一等奖
这就是我爱唱歌的姐姐
每次家庭活动,姐姐总是要一展歌喉
提纲四:注重人物描写
瞧,我们一家人
我的懒爸爸
开头
中间
结尾
“你怎么那么懒!”妈妈的抱怨声又来了。
爸爸平时懒得刷牙、懒得洗脸,甚至懒得扫地
爸爸偷懒不洗脚,被妈妈发现了
发出感慨:我的爸爸什么时候才能不懒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妈妈的埋怨、爸爸的辩解
爸爸无可奈何去洗脚
涨红了脸、低下了头
我的提纲
描写外貌的词语
胖乎乎 红扑扑
眉清目秀 白发苍苍 高大魁梧 亭亭玉立 娇小玲珑 大腹便便 虎背熊腰 唇红齿白
文质彬彬 面红耳赤 浓眉大眼 虎头虎脑
精彩词语
7
连蹦带跳 蹑手蹑脚 捶胸顿足 抓耳挠腮
狼吞虎咽 一摇一摆 大步流星 挤眉弄眼
垂头丧气 大摇大摆 小心翼翼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左顾右盼 虎跳龙拿 拳打脚踢
描写动作的词语
全神贯注 呆若木鸡 笑逐颜开 勃然大怒 惊慌失措 冷眼旁观 没精打采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愁眉不展 目瞪口呆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聚精会神 凝神定气 黯然神伤
描写神态的词语
嘲笑 轻蔑 骄傲 傲慢 温和
亲切 严厉 激动 平静 生硬
慢吞吞 咄咄逼人 粗声粗气 恶声恶气
好声好气 疾言厉色 冷嘲热讽 断断续续
描写语气的词语
岁月将他那原本乌黑的头发染成了花白,时间的流逝让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爷爷的容貌变化。)
精彩句子
爷爷是个“故事宝库”,他的故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爷爷能够讲的故事很多。)
每当家人生病时,妹妹就会像个小护士一样,忙前忙后,照顾得无微不至。(用词准确,“忙前忙后”“无微不至”写出了妹妹会照顾人的特点。)
厨房就像她的魔法实验室,她能把最普通的土豆、胡萝卜变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举例妈妈能够把土豆、胡萝卜这样普通的食物做好吃,表现了妈妈擅长做饭的特点。)
爸爸一会儿来个“神龙摆尾”,一会儿来个“鹞子翻身”,突然又来个拦门杀球,让我疲于应付,防不胜防。(运用动作描写,写出爸爸擅长运动的特点。)
可是每当看到我要揍他时,这小家伙就见风使舵,“姐姐,不要打我,我错了!”听到这软软糯糯的小奶音,我又什么脾气都没有了,真拿他没有办法。(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弟弟的可爱。)
精彩开头
1.开门见山式。(直接点明人物的特点)
爱唱歌的爸爸、爱臭美的妈妈加上一个淘气可爱的我,就组成了我们温馨的小家庭。(节选自《瞧,我们一家子》)
我爷爷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七十斤,皮肤又黑。但是,我的爷爷内心是个大迷糊!(开门见山,点明爷爷的特点,引出下文。)
(节选自《“迷糊”爷爷》)
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式。
“李新乐!你再不写作业!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姐姐的大喇叭又响了起来。(节选自《我的“大喇叭”姐姐》)
“妹妹加油!”“琪琪你是可以的!”我们一家人都给妹妹加油鼓劲,希望她能勇敢地去另外一个房间拿东西。(开篇直接描写对话的情景,使读者进入场景之中,引起读者兴趣。)(节选自《胆小的妹妹》)
精彩结尾
哦,这就是我们一家人——非常幸福快乐的一家人。(节选自《夸夸我的家人》)
1.抒情式。(直接表达对家人的爱)
对啊,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能吃苦耐劳的爷爷,一个永远把我们捧在手心里的爷爷。
(节选自《我的爷爷》)
根据这篇习作的要求,你觉得什么样的习作才是优秀的习作呢?
自主习作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写出家人的特点☆
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语句通顺☆
同学的建议: 互评分享
读:和小组的一位同学交换读习作。
勾:用红笔画出你觉得有趣的语句。
评:对于同学的习作,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把它写在评价单上。
梳理问题
梳理具有共性的问题:
每一位家人都是用一件具体事例来说明的。
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文章只是在介绍家人,没有开头和结尾。
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就写了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学习了写人的方法,大家还记得从那次习作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吗?
看见“热心肠”我想起了同桌,我给你们讲一件事情……
“昆虫迷”?这不是在说我表哥吗?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用一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幸福的“动物园”
我的家就如同一个热闹非凡的“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各有特点,妙趣横生。
我叫冬冬,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有一次,表弟放的风筝卡在了高高的大树上,他急得大哭。我看见了,双手抓紧树皮,双腿夹紧树干,一用力就爬到了树上,轻轻松松把风筝取了下来。
例文引路
这是我爸爸,林先生。其实呢,他是只大狮子,最爱吃肉,不太爱吃蔬菜。早上起来,头发乱蓬蓬的。他脾气不太好,发脾气的时候像狮子吼。每天早上,我总能听到爸爸大吼:“冬冬,起床!冬冬,快点!”几次吓得美梦中的我差点从床上摔下来。
这是我妈妈,赵女士。其实呢,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拿去洗。我刚脱下的外套,刚换下的鞋子,刚放在桌子上的手套,甚至刚从脖子上解下的围巾,转眼就不见了。不用说,准是被浣熊妈妈拿去洗了。有一次,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妈妈以为桌子上搭着的是一件脏衣服,提着我的衣领就准备往盆里塞,要不是我反应快,差点连我也一起洗了。
这是我奶奶,梅女士。其实呢,她是只狐狸,很爱漂亮。有一次,奶奶准备出门,她在镜子前认真地画着眉毛,仔细地涂着口红,不厌其烦地试着一件又一件的漂亮衣服,足足打扮了30分钟。哇!化了妆的奶奶确实漂亮,我都认不出来她了。
这就是我的家,每天生活在这里,我很快乐,也很幸福。我爱我的家。
默读例文,想一想冬冬在习作中分别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自己和家人。
人物 方法
冬冬
爸爸
妈妈
奶奶
一件事
日常表现
日常表现、一件事
一件事
冬冬在介绍自己的家人时,有的是用一件事,有的是写日常表现,有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习作显得更活泼。
冬冬写出了自己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受吗?找出这些句子再仔细读一读这些感受,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在写爸爸叫起来像狮子吼这一特点时,冬冬写了自己的感受——
几次吓得美梦中的我差点从床上摔下来。
在写奶奶爱漂亮的特点时,冬冬写了自己的感受——
哇!化了妆的奶奶确实漂亮,我都认不出来她了。
冬冬在习作的结尾写出了自己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受——
每天生活在这里,我很快乐,也很幸福。我爱我的家。
在习作当中,既可以在介绍每个家人的时候,针对家人的某一特点,写一写感受;也可以在介绍完每个家人后,整体表达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受。
修改习作
尝试选用刚才建议中提到的方法,修改习作。
评价要点:
要写出家人的特点。
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了不同的方法介绍家人。
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将自己的习作带回家,读给家人听一听,请家人评评写得像不像。
举办一次“我爱我家”主题班会,可以将自己的习作内容用PPT展示出来,也可以给自己的家人配上相应的图片或照片,让分享更生动。
布置作业
习作:我的家人
样子
特长
性格
习惯
……
写出印象深的地方(说、做……)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习作:我的家人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会细心观察,能找到家人身上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语言运用:通过自己印象最深、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事,表现家人的特点。
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习作思路。
审美创造:感受习作事例,体会内容的温馨感。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印象最深、最能反映家人特点的事例,写出家人的特点。(重难点)
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每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家人也是。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能给我们说说吗?本次习作就围绕“我的家人”来写。(板书:我的家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家人的特点,激起写作兴趣,为后面写“我的家人”埋下伏笔。)
二、阅读教材,明确要求
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写作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重点:抓住家人与众不同的特点,写出家人令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2.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3)总结本次习作的重点。
①选择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
②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情。
③可以选择一个家人来写,也可以选择几个家人来写。
④写完以后,要尝试分享,并听取他人的建议。
(板书:选择一个或几个家人 确定人物特点 选择具体事例)
教师提示:不能表现你所描写人物特点的事例不用写。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重点及具体要求。)
拓展思路,指导选材
1.习作提示的家人特点
人物特点多种多样也各不相同,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选取人物的特点呢?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
预设1:“脾气特别好”“很淘气,也很聪明”,这是抓住性格特点来写的。我们可以从家人的性格特点入手,比如机灵、调皮等。
预设2:“特别会做好吃的”“每天练习书法”“很会讲故事”,这是抓住特长爱好来写的。我们也可以写家人其他的特长,比如唱歌、跑步、游泳等,还可以写家人的爱好,比如爱吃肉、爱睡觉等。
预设3:“非常有毅力”是抓住品格来写的。我们也可以写家人其他的品格,比如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等。
总结:家里的人各有各的特点,除了这些方面,我们还可以从家人的外貌特点来写,比如家人的容貌、穿着等。还可以写其他方面,比如习惯(走路慢、走路快),习性(嗓门大、爱唠叨、慢性子),地位(最受宠)等。
2.巧用导图,指导习作选材。
教师引导: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写“我的家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预设:特长爱好、性格、品格、其他。
3.指导学生说一说你的家人的特点。
教师引入:你的家人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请你用“我的……的特点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的句式来说一说吧!
①学习小伙伴家人的特点。
②我的家人的特点。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分享。
教师提醒:注意要找到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写家人哪方面的特点,并勾连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四、研读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技巧
怎样写出家人的特点?
(1)借用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特点。
所谓的典型事例,就是你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情。
例如《枣核》中,作者选择用枣核“智救牲口”的事例,反映了枣核聪明的特点。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像上面这样,用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来写清楚家人的特点。
(2)加上语言描写,不写哑巴人。
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豆子说的话,不仅展现了它们的特点,还写出了它们彼此的梦想。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添加动作和神态,人物描写更生动。
例如《鹿角和鹿腿》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是对鹿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这样写不仅丰富了习作内容,也让鹿不高兴的样子活灵活现。
2.借助片段学技法。
我们一起去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淘气的弟弟》,边读边分析运用了哪些技法。
淘气的弟弟
一天我去弟弟家玩,我正在给他开电视,他就一直叫着:“快呀!快呀!”好不容易等电视打开了,不吵了。于是我回到另一个房间看书,他又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让我陪他一起看。他跑的时候把围棋打翻了,跑到卧室躲起来。我去上厕所,他又把我刚刚收拾好的围棋抓了一大把放在床上,我还得收拾。
预设:
①片段选择了弟弟一会儿要看电视,一会儿打翻围棋的经历,表现了弟弟爱调皮的特点。
②小作者对弟弟的动作描写有些简单,如果能够再具体一些会更好。
③片段有些句子不通顺,“跑到卧室躲起来”应该改成“就跑到卧室躲起来”。
教师追问:怎样描写才能让大家对人物的印象更深刻呢?
预设1: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描写,把弟弟淘气的特点表现更突出一些。如:我正在给他开电视,弟弟一边拉着我的衣角,一边催着叫着:“快呀!快呀!我要看《》!”
预设2:如果加入一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这个事例将会更丰富。如:他又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姐姐,你和我一起看吗?”见我不答应,他立马噘起小嘴,含着泪花,生气地跑开了。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刻画,会让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通过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
五、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
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技法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例文《我的妹妹》,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预设1:第1自然段对妹妹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妹妹可爱的样子。
预设2:第2自然段写具体事例,举例说明妹妹顽皮的特点。
预设3:第3自然段写“我”和妹妹之间的浓浓亲情。
预设4:结尾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说明妹妹的顽皮可爱,并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妹妹之间的浓浓亲情。这篇习作不仅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还能抓住一两件趣事来描述,突出主题,很不错。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习小伙伴的佳作,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对本篇习作方法和技巧的分析,旨在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预设1:可以直接用习作题目,例如:《我的家人》。
预设2:可以用“特点+人物”的方式拟题,例如:《调皮的弟弟》《我的迷糊爷爷》《勤快的妈妈和懒爸爸》。
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
出示写作提纲范例,结合范例,引导学生想一想:
(1)你打算写几个家人?
(2)他/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你通过哪些具体事件或者哪几个方面来写他/他们的特征?
(4)先写谁?再写谁?后写谁?
(5)你打算拟一个什么题目?
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七、动笔完成习作
教师:为了让你的习作增光添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习作素材,希望大家多多选用!
最后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完成此次成习作吧。
(设计意图:写作素材的提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有挑选地运用,大大降低习作的难度。)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学到的方法,自主修改习作。
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体会表达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习作,拟定评价标准
1.学生完成全篇习作。
(1)引导:上节课,我们根据家人的特点拟好了题目,列好了题纲。这节课我们就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一篇文章,让自己的家人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主练写。
2.师生共同拟定评价标准。
引导:同学们都完成了习作。根据这篇习作的要求,你觉得什么样的习作才是优秀的习作呢?(指名交流)
3.根据评价标准,评价习作。
课件出示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写出家人的特点☆
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语句通顺☆
同学的建议:
(1)自己评价。
(2)互评分享。
①读:和小组的一位同学交换读习作。
②勾:用红笔画出你觉得有趣的语句。
③评:对于同学的习作,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把它写在评价单上。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之法,完成全篇习作,师生根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评价标准,学生根据标准自评和互评,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交流分享中促进习作素养的提升。
二、梳理问题,点拨表达方法
1.梳理具有共性的问题。
预设:
(1)每一位家人都是用一件具体事例来说明的。
(2)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
(3)文章只是在介绍家人,没有开头和结尾。
2.方法点拨。
(1)教师引导:我们对写人的作文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就写了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学习了写人的方法,大家还记得从那次习作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书上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泡泡告诉我们可以用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二个泡泡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次习作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家人。
课件出示
(4)例文引路,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
幸福的“动物园”
我的家就如同一个热闹非凡的“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各有特点,妙趣横生。
我叫冬冬,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有一次,表弟放的风筝卡在了高高的大树上,他急得大哭。我看见了,双手抓紧树皮,双腿夹紧树干,一用力就爬到了树上,轻轻松松把风筝取了下来。
这是我爸爸,林先生。其实呢,他是只大狮子,最爱吃肉,不太爱吃蔬菜。早上起来,头发乱蓬蓬的。他脾气不太好,发脾气的时候像狮子吼。每天早上,我总能听到爸爸大吼:“冬冬,起床!冬冬,快点!”几次吓得美梦中的我差点从床上摔下来。
这是我妈妈,赵女士。其实呢,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拿去洗。我刚脱下的外套,刚换下的鞋子,刚放在桌子上的手套,甚至刚从脖子上解下的围巾,转眼就不见了。不用说,准是被浣熊妈妈拿去洗了。有一次,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妈妈以为桌子上搭着的是一件脏衣服,提着我的衣领就准备往盆里塞,要不是我反应快,差点连我也一起洗了。
这是我奶奶,梅女士。其实呢,她是只狐狸,很爱漂亮。有一次,奶奶准备出门,她在镜子前认真地画着眉毛,仔细地涂着口红,不厌其烦地试着一件又一件的漂亮衣服,足足打扮了30分钟。哇!化了妆的奶奶确实漂亮,我都认不出来她了。
这就是我的家,每天生活在这里,我很快乐,也很幸福。我爱我的家。
①针对问题一:
a.教师引导:默读例文,想一想冬冬在习作中分别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自己和家人。
b.学生交流,教师梳理。
课件出示
人物 方法
冬冬 一件事
爸爸 日常表现
妈妈 日常表现、一件事
奶奶 一件事
c.引导思考:冬冬在介绍自己的家人时,有的是用一件事,有的是写日常表现,有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d.教师小结:在习作中,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方法介绍家人,可以写日常行为,也可以写一件事,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样会让你的习作显得更活泼。
②针对问题二和问题三:
a.引导思考:冬冬写出了自己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受吗?请用波浪线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再仔细读一读这些感受,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b.小组内交流。
c.全班交流。
预设1:在写爸爸叫起来像狮子吼这一特点时,冬冬写了自己的感受——“几次吓得美梦中的我差点从床上摔下来”。
预设2:在写奶奶爱漂亮的特点时,冬冬写了自己的感受——“哇!化了妆的奶奶确实漂亮,我都认不出来她了。”
预设3:冬冬在习作的结尾写出了自己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受——“每天生活在这里,我很快乐,也很幸福。我爱我的家。”
d.教师小结:在习作当中如何写出自己的感受呢?既可以在介绍每个家人的时候,针对家人的某一特点,写一写感受;也可以在介绍完每个家人后,整体表达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习作中的问题,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人物时可以写人物的日常表现,也可以写一件事;并结合习作例文为学生搭建支架,有效地解决了“方法单一”和“不知道怎样写感受”这两个问题。
三、运用方法,二度修改习作
1.学生尝试选用刚才建议中提到的方法,修改习作。
2.反馈、分享学生修改之后的习作。
评价要点:
(1)要写出家人的特点。
(2)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运用了不同的方法介绍家人。
(4)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让学生选用学到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展开二度修改,在实践中内化学到的方法。
四、布置课后任务,体验分享快乐
1.布置任务:将自己的习作带回家,读给家人听一听,请家人评评写得像不像。
2.举办一次“我爱我家”主题班会,可以将自己的习作内容用PPT展示出来,也可以给自己的家人配上相应的图片或照片,让分享更生动。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提示,创设分享情境——回家读给家人听和举办“我爱我家”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分享的平台和动力,并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使分享更有实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