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2 18: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 标 要 求
教 学 目 标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作用;
2.结合图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
3.归纳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1
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思考:含量及其作用?)
21%
78%
1%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
二氧化碳 CO2(变动)
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作用(温室气体)
臭氧—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氧气 O2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氮气—N2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等)
78%
21%
1%
2、水汽和杂质
(1)水汽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吸热
凝结放热
凝结放热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液化
气化
升华
凝华
熔化
凝固
(2)杂质
——尘埃
水汽的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降雨的形成条件
充足水汽
温度降低→水汽凝结
凝结核→杂质
3、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
(2)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化
①二氧化碳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
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呢?
③会造成什么影响?
④主要应对措施有哪些?
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加快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
毁林开荒(减少森林吸收CO2的量)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合作;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3)臭氧层空洞
①什么是臭氧层空洞?
②臭氧层空洞的成因?
③危害
臭氧含量减少
大量使用含氟氯烃的
化合物。如:空调、
冰箱的制冷剂
紫外线增多,皮肤癌
和白内障等病增多
活动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表2.1)。
表2.1 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
地点 甘肃榆中 青海多巴 云南海埂 河北兴隆 云南呈贡
海拔/m 1996 2366 1888 2118 1906
经度 104°02′E 101°31′E 102°41′E 117°22′E 102°48′E
纬度 35°52′N 36°40′N 25°01′N 40°36′N 24°53′N
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2.在中国地图(地图册或教学挂图)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位置。
青海多巴
甘肃榆中
云南海埂
呈贡
河北兴隆
3.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
表2.1中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参照表2.2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表2.2 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海拔/m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
高原训练基地都在这个范围内。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如果在更高海拔处训练,大气含氧量急剧下降,超过了人体耐受力,反而使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下降,损害运动员身体健康。
2
大气垂直分层
活动:互助学习探究
1.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和具体的划分。
2.随着海拔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
4.飞机一般在哪一层飞?为什么?
任务安排
高度
气温
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大气
成分
与人类关系
高度因纬度而异:由低纬向高纬高度降低
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每上升100米
气温下降0.6℃
对流运动强烈
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

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
生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对流层
高度
气温
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大气
成分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吸收大量太
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
对流
在22-27千米范围内,形成臭氧层“地球
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臭
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平流层
高度
气温
变化
大气
情况
与人类关系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底层没
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上层吸收紫外线
大气密度小
流星、极光、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

高层大气
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汽主要集中在平流层;②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在同一季节,各地水汽含量是一样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 )
A.海洋上空 B.公园绿地
C.水田耕地 D.建筑工地
C
D
近地面空气对流作用越显著,对流层高度越高。研究发现,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对流层平均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4.三个气象测站所在纬度由高到低对应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图中①测站距地面18—30千米区域所在大气层( )
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
C.多云雾、雨等天气现象 D.大气呈高度电离状态
不同纬度三个气象测站年均温垂直变化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