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6.2地质灾害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6.2地质灾害教学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2 19: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地震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汶川县
N
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m;东南部岷江出山处海拔仅780m。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汶川爆发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
截止2008年9月25日的统计,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此次地震的成因。
(2)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


1326m
>3000m
>3000m
>3000m
震源深度
震源
震中
震中距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但有多个烈度。
震级
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的质量、地质地貌等有关。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其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是什么?
(3)地震直接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危害,
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次生灾害有滑坡、地面塌陷、海啸、
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露、
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等次生灾害。
1、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规律?
图1 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图
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
图2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较少。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台湾省东部的沿海;西藏南部;新疆西部。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为广泛。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内(即在地壳范围之内),它们与地质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其震源深度都是不超过30千米的浅源地震。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1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造成27万余人丧生,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
频率多
强度高
震源浅
危害大
【读图分析】
1、我国地震灾害集中于哪里?
2、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该处多地震的原因
西南地区、台湾地区,总体西多东少
西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壳活动频频,断裂带多。
台湾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
3、可以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防震科普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抗震救灾应急能力;健全减灾工作法规体系;国际合作等。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
01
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最集中。
原因:
山地多,地势起伏大,降水多,西南地区板块运动活跃。
我国滑坡分布
02
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危害
03
滑坡体
堰塞湖
滑坡体
堰塞湖
滑坡面
逐渐扩大的导流渠
北川、绵阳方向
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峻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
8·20汶川泥石流
01
2019年 8·20汶川强降雨导致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地道路、电力、通讯中断
12人遇难,另有26人仍处于失联
地形:
地表物质:
植被:
气候:
坡陡谷深,落差大
破碎、松散物质多
缺乏
暴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自然
修路、采矿等导致植被破坏和地表物质松散
泥石流、滑坡的成因
暴雨是滑坡、泥石流的重要诱因
人为:
02
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
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报;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
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
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
05
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1、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区
多发生在山区
中西部山区
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2、滑坡、泥石流频发时间?
与降水时间规律一致,
明显季节性规律
多发生在雨季
随堂巩固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4~5题。
4.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
A.泥石流 B.滑坡
C.水土流失 D.地震
5.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随堂巩固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6~7题。
6、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的
危害不包括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
C.冲毁城镇 D.损坏林木
应用
遇到泥石流该如何逃生
1500




在山中,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离
1300
1100
随堂巩固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6~7题。
6.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
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上升 D.水位稳定
随堂巩固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1)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
是什么?
(2)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
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
地重建的依据。
丙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节的偏南风,将印度洋水汽输入,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甲村震中距较小;
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
随堂巩固
9.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
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
自然原因。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
试分析原因。
(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
诱发泥石流?
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
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
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