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019
人教必修一
人教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 上的水》 第三节【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海浪、潮汐和洋流等海水基本运动形式,掌握海浪和潮汐产生的影响。
2.能说出洋流的概念及分类;会分析洋流的成因;能够说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01
海浪的类型和影响
认识海浪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常见的海浪是由风产生的波动,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波的传播方向
波长
滨海活动受海浪影响很大。冲浪要选择较高的浪增加挑战性;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需要避开大的海浪。
海浪的影响
探究学习
活动:自学探究
活动安排:阅读课本第58页的相关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中勾画出相关内容。
(1)海浪有哪些表现形式?
(2)海浪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有哪些有效的防护措施?
(3)海浪对海边的地貌影响。
学习任务
海浪的表现形式
海啸袭击海岸
地震时海啸开始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
海啸
海浪的表现形式
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水位急剧升降,其影响的范围一般为数十至上千米,持续的时间达几小时到上百小时不等。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风暴潮
风暴潮是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海啸则是由地质活动引发的;
难点探究:海啸和风暴潮的不同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海啸和风暴潮的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海啸和风暴潮的不同。
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000米;
海啸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风暴潮的传播速度较慢;
海浪的作用力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可以通过修建防波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海岸地貌
红树林
海堤
活动:即学即练
大海上经常会产生海浪,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时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下图示意波浪要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常见的海浪形成是由于( )
A.风作用于海面
B.雨天水面上涨
C.退潮和涨潮
D.人们在海上和海滨活动
2.下列有关海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邻近波峰间距离等于波长 ②波峰与邻近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③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高差就是波高 ④波峰与平均海面间的垂直高差就是波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C
02
潮汐的类型和影响
潮汐的定义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潮汐的定义
潮
汐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难点探究:潮汐的形成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潮汐形成原理示意图,小组合作分析大潮、小潮的形成原因和对应月相。
大潮亦称“朔望潮”。海水面的潮汐升降幅度逐日变化,在朔(夏历初一)、望(夏历十五)日,因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的结果,使海面涨落的幅度较大。
难点探究:潮汐的形成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潮汐形成原理示意图,小组合作分析大潮、小潮的形成原因和对应月相。
在农历初七和二十二左右,地球、月球、太阳形成直角,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所以所产生的潮汐高度也较低而被称为小潮。
潮汐现象 发生时间 对应月相 形成原因
日变化 月球引潮力
月变化 大潮
小潮
难点探究:潮汐的形成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潮汐形成原理示意图,小组合作分析大潮、小潮的形成原因和对应月相。
每天两涨两落
初一、十五和十六
新月
满月
日与月引潮力叠加
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
上弦月 下弦月
日与月引潮力削弱
活动:及学及练
“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这是一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大潮”。读“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日、地、月三者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洋流 ②夏季风 ③海湾形状 ④天体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的位置位于( )
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
B
D
潮汐与人类生活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苗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侵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紫菜养殖架
潮间带采集
潮汐与人类生活
载重较大的船舶通常选择涨落潮时进出港口,以确保安全航行。许多港口利用潮汐通道作为深水航道,确保船舶的顺利进出。
海水涨潮时,海水涌入水库,储存了大量的势能;而落潮时,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发电
案例探究:潮汐与人类活动
思考分析:阅读课本57页课前材料,结合潮汐的相关内容分析诺曼底登陆为什么选择在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这一天?
这一天是月相的望日,月光明亮,便于空降部队行动;
农历十六正值大潮,涨潮时水位最高,便于登陆部队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退潮时水位最低,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 。
案例探究: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阅读图文材料,分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
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 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形成壮观的涌潮。
案例探究:钱塘江大潮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导致潮汐较大。
此季节钱塘江水量丰富,河水顶托作用明显;又正值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
课堂内容小结
海水运动
海浪
潮汐
定义
分类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一般情况下: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啸:由海底地质运动引起海水的波动
风暴潮:强风作用下,水位的急剧升降
影响
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成因
大潮:初一、十五日与月引潮力叠加
小潮:初七和廿二日与月引潮力削弱
影响:潮间带采集、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
课堂内容小结
课堂练习
2024年4月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实时监测浮标“合作者”号(下图)正式在深圳投入使用。该浮标采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自主研发的先进的波浪能发电设备供能,搭载了多个设备,可以实现船只导航、监测海洋水质、监测海洋生物等功能。
1.与太阳能供能相比,采取波浪能供能的突出好处是( )
A.更清洁 B.更稳定
C.可再生 D.成本低
2.“合作者”号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海洋能源的开发 B.保卫海洋主权完整
C.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 D.获取海洋环境信息
B
D
课堂内容小结
课堂练习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可利用潮位差进行双向发电。2022年5月,它成为我国首座综合利用潮汐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潮光互补电站。下左图为该电站景观照片,下右图为当地某日潮高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潮汐能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
C.风力作用 D.日月引力
4.在天气稳定情况下,当日下列时段
理论发电量最大的是( )
A.2-4时 B.4-6时 C.14-16时 D.16-18时
D
C
课堂内容小结
课堂练习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为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致图示海区南、北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岸线走向 B.洋流
C.海水深度 D.风速
6.目前波浪能开发规模还比较小,主要原因是( )
①市场需求不足 ②开发成本高
③破坏生态环境 ④稳定性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