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第2课时)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目录
CONTENTS
二、海水的盐度
三、海水的密度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第2课时 海水的盐度和密度
1.通过区域图文资料,说明海水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2.运用材料分析影响盐度和密度的因素;
3.通过实例说明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入新课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潜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后来许多专家认为该潜艇当时在水下遭遇了“海上断崖”,而这次事件并不是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
1.你知道“海上断崖”是怎么回事吗?
2.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二
海水的盐度
二、海水的盐度:
1、盐度的概念
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二、海水的盐度:
问题探究1:世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读世界盐度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世界高盐度中心大约位于什么纬度?
②盐度较低的海区主要位于( )纬度。
③赤道附近和副热带海区相比盐度较
( )。
④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20°--30°副热带海区
高
低
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降低。
二、海水的盐度:
问题探究1:世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读左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高于赤道的原因?
副热带海区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从副热带向极地海域,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量逐渐降低,盐度降低。
②从副热带向极地海域盐度降低的原因?
影响盐度的因素:
蒸发量、降水量及其对比关系
二、海水的盐度:
问题探究1:世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甲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 ),主要原因是什么?
(2)A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 ) ,主要原因是什么?
E
低
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盐度
低
A海区有寒流经过,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所以盐度较C低。
影响盐度的因素:
淡水汇入、洋流
二、海水的盐度:
小结: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降低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升高
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
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
融冰 盐度降低
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
温度高 盐度高
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
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
海域形状 开敞 盐度适中
闭塞 盐度较高或较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D
A
课堂练习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波罗的海盐度<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红海盐度>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1.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红海地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少,盐度高;
波罗的海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降水较多,盐度低。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2.结合河流分布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红海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河流稀少,流量小,对红海的海水稀释作用小;
红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水系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河网密布,注入波罗的海的河流众多,流量大,对波罗的海海水的稀释作用强。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3.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红海和波罗的海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海域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海水盐度受外海影响较小。
红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水系
曼德海峡
苏伊士运河
卡特加特海峡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位于副热带海区,气候炎热,蒸发旺盛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两岸多干燥的沙漠,几乎无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富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小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二、海水的盐度:
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对海水养殖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及其重要;例如,暴雨会导致养殖场海水盐度降低,造成养殖的鱼虾等大量死亡。
海水淡化——淡水资源重要补充;例如,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将海水淡化,以缓解缺水问题。此外人们用海水直接冲厕,将海水作为冷却水。
4、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海水的盐度:
4、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的长芦盐场
沙特的海水淡化厂
晒盐场形成的条件 :
①海水盐度高;(远离河口附近)
②气候: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
③地形:地表平坦、土地面积大,泥质海滩
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
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平原海岸,夏季风的背风坡, 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利于海盐生产
能力提升:我国主要的盐场其形成的条件
【方法技巧】比较海洋中不同地点海水盐度的方法
第一步,比较不同纬度,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第二步,比较相同纬度,分两种情况:近岸地区的海水盐度主要看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低;外海的海水盐度,暖流经过处盐度高,寒流经过处盐度低。
A、B、C、D四点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D、C、A、B
三
海水的密度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单位是kg/m 。
2.影响因素:
温度
盐度
深度
温度增加
密度减小
热膨胀
盐度增加
密度增大
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
深度增加
密度增大
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
表层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三、海水的密度
: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同纬度海域大致相同。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加。
密度最低值大约在10°N。
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南半球密度大于北半球。
(1)水平分布:
低纬密度低的原因?
温度高,盐度低
副热带海区到高纬密度逐渐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温度
从赤道到副热带密度升高的原因?
温度降低,盐度升高
问题探究2:海水的密度和温度、盐度的关系
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南半球极地的寒冷地带?
温度极低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0~50m:密度无变化
50~1000m:密度迅速增加,出现密度的突变层(跃层)
1000m以下:密度变化很小
低纬度海区
高纬度海区
随深度变化很小
三、海水的密度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2)垂直分布:
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三、海水的密度
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对比以上两幅图,说明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
海水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压力增加,所以密度增加
三、海水的密度
:
3.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航行、军事活动,海水的密度越大,船舶的浮力越大,利于航行
前情回顾: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潜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后来许多专家认为该潜艇当时在水下遭遇了“海上断崖” 。
“海上断崖”:海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情况。
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造成艇毁人亡。
海水的密度
经典习题
(2023·山东)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如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
√
海水的盐度
概念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产生的影响
由副热带海域向两侧递减
温度、降水量、蒸发量,径流汇入等
晒盐、制碱、海水养殖海水淡化、冲厕
海水的密度
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平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海水的性质
课堂小结
概念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产生的影响
航行、军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