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人教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你还记得降水的条件吗?
从天空的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雨、雪、雹等,总称降水。
大气中需要有足够的水汽;
气块需要被抬升并冷却,使水汽凝结;
空气中需要有足够的凝结核 ;
哪里来?
课前准备:地球上的水体
海洋水96.538%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
湖泊和地下咸水0.935%
冰川68.72%
地下淡水30.07%
其他淡水1.21%
水体,水的集合体,是天然或者人工相形成的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水。
课前准备:水体的类型
气态水
固态水
液态水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能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水循环的动力,并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说明水循环在四大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探究学习
活动:合作探究
活动安排: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尝试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1)什么是水循环,读图说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2)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分为哪些类型?
(3)组内讨论,尝试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学习任务
初识水循环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绘制海陆间循环图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又称水的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绘制陆地内循环图
蒸发
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发生空间在陆地与陆地的上空的循环。
循环环节为降水,蒸发,蒸腾等。循环水量很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于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绘制海上内循环图
陆地内循环,发生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循环水量大。
蒸发
降水
循环环节为降水,蒸发,循环水量大,但对陆地水更新作用较小。
总结归纳: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类型
发生区域
特点意义
举例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大,但对陆地水更新作用较小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蒸发
蒸发
植物蒸腾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下渗
地下径流
蒸发
蒸腾
练习巩固:将下面水循环示意图补充完整,并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
水循环的过程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地下径流
下渗
植物蒸腾
蒸发
地表径流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活动:生活中的地理
活动安排: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的积水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将去往哪里?
(2)城市路面的材质会影响哪个环节?
(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积水?
学习任务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活动:生活中的地理
活动安排: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城市的积水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将去往哪里?
城市的积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将通过排水系统排入河道,最终汇入海洋。
通过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维护城市的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活动:生活中的地理
活动安排:为什么同样的降水,在市区街道积水较多?路面的材质会影响哪个环节?
城市路面的材质会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
地面硬化、绿地面积减少,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城市建设使湖泊、河流面积减少,蓄水排水能力差。
城市排水管道堵塞,管网建设滞后,排水能力差等。
重点探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下列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产生哪些影响?
人工降水
植树造林
城市道路硬化
跨流域调水
围湖造田
开采地下水
重点探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小组合作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其他影响,并将结果选好填写下表。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人工降雨
植树造林
城市道路硬化
跨流域调水
围湖造田
开采地下水
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植被可涵养水源)
增加了降水,影响了水循环降水环节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容易造成城市内洪
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配
地表径流和蒸发(削弱蓄水能力增加洪水风险、影响气候调节)
影响地下径流
重点探究: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材料: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 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 读图3.4,比较砂石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砂石覆盖层结构疏松,孔隙较大,渗透性好,降水下渗快
砂田的蒸发量小于裸田的蒸发量。沙田覆盖层会减少土壤水蒸发,起保墒、抗旱的作用。
重点探究: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3. 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石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四月末,同一深度,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
砂田影响水循环的下渗、蒸发环节。
砂田能够增加下渗、减小土壤的水分蒸发,能更好地接纳和利用雨水,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湿度。
0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安排:阅读课本48-49页的相关内容,结合下面表格,说一说水循环的意义。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地球上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拓展探究:水循环的意义
探究分析:水体可以更新,是不是意味着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针对这一说法,谈谈你的观点。
地球上的水资源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极小一部分,而且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匮乏;
水循环虽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人类的活动,如污染和过度开采,已经对水资源造成了压力,影响了水资源的再生能力。
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安排: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卫星图和黄土高原地貌图,分析水循环对长三角形成和黄土高原地貌形成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流水沉积作用,长江自中上游地区挟带的泥沙最终堆积在入海口,形成了长江三角洲。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这种侵蚀作用与水循环中的降水、径流等环节密切相关。
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安排:想一想水循环可以通过哪些环节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的不平衡?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它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蒸发这一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将热量从低纬地区传输到高纬地区
降水的过程中会降温增湿
径流挟带了大量的水分和热量
重点探究:水循环的意义
探究分析: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你能通过举例分析说明吗?
我国在夏季风影响下形成的降水
夏季风参与的是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送到中国陆地上空,带来充沛的降水,使中国东部形成了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又影响着植被、农业、人口等分布格局,从而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
总结归纳——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保证不同水体的更新;
维系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课堂内容小结
水循环
过程和类型
地理意义
过程
类型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保证不同水体的更新;
维系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课堂内容小结
课堂练习
1.有关水循环的正确叙述是( )
A.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地球重力
B.水循环只发生在外流区域
C.水循环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不断得到增加
D.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2.下列关于长江水与水循环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地水循环
C.只参与海洋水循环 D.既参与海洋水循环,又参与陆地水循环
D
D
课堂内容小结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B
课堂内容小结
课堂练习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
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