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4月学业水平调研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4月4日,甲辰(202④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典礼以“溯源、寻根、
凝心、铸魂”为主旨,吸引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代表参与。中华儿女共同参加公
祭,是因为轩辕黄帝
A礼贤下士,选贤与能
B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联合炎帝,打败蚩D建立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
2.下面是汉字“鼎"的演变历程,据此推断
器物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弟
泉
泉
鼎
A汉字源于青铜器制造的需要B.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与书写材料的进步息息相关知.楷书是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通用文字
3文物虽静默不语,却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用来佐证
出土于辽宁的十六国时期玻
绘有身着丝纲妇女形象的
璃水注(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
古希腊胸壶(公元前5世纪)
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
A.雅典民主政治B西欧文艺复兴C中西文化交流D世界市场形成
4观察下面时间轴,对其内容解读正确的一理为
1281年
1662年1683年
1885年
复郑
设
司隶属福建省
元设澎湖巡检
成
台
台湾
功
湾收
设台湾府
省
A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B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C治理西藏的方式多种多样D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5与汉代“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意思是不要到百里之外卖木材,不要到千里外卖
粮食)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
粮基地。下列哪一项最能佐证这一说法
A市舶司的设置
B.驿站的建立C十三行的设立D商帮的兴起
6甲午战净前,日本有报纸曾刊载日本军方的文章,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都是黄种人,
又是近邻,而中国正面临着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应联合日本,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欧美
白人的侵略,这就是数中国”。这种观点
A试图掩盖甲午战争的本质B准确阐释了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
C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D彰显中日国民对欧美白人的仇恨
7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
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
分子,主张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
革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民族危机和近代化转型时期,中国读书人也面临着自己
人生的重大抉择。从下表鲁迅、张骞等人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
李伯元
1897年6月,放弃科举,来到上海,开办了第一份上海小报《指南报》,痛斥
时弊。之后接受了商务印书馆的聘请。
鲁迅
1898年12月,放弃科举,前往南京就读水师学堂,后转矿业学堂,最后东渡
日本学习。
张奢
清末最后一位状元,曾在清廷为官,后辞官回家经商,创办大生纱厂等。
A国家民族前途重于个人利益B.社会就业方式多样化
C.经济利益诱惑大于政治出路都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
9.下图是万隆会议10周年纪念铜章。两个大写字母A分别代表亚洲(ASA与非洲
(AFRICA,中间的罗马数字X代表10周年。这一纪念章象征着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
B亚非国家改变了两极格局
C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10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取一定量的沙士,从上到下慢慢倒在地上,直到沙土不能再堆积
为止,最后必然形成一个圆锥形的土堆,如果把圆锥切成一个四面体,则四个边面以
5157的倾角向上倾斜。而金字塔的四个边向上倾斜的正是这一角度,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