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3《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教学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3《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教学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0 18:42:2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13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的关键部分,承接了前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知识,进一步探讨如何科学地获取和利用营养,是对人体营养知识的深化与拓展。通过学习合理进餐、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等内容,构建起完整的饮食与健康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营养摄入与人体健康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人体其他生理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合理进餐在人体消化和营养吸收过程中的重要性;列举并说明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能准确阐述各类营养素的作用;熟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 2.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饮食习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等,为自己或他人初步制定一份合理的一日饮食计划 。 3.深刻认识合理进餐和平衡膳食对个人健康的深远意义,主动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合理饮食知识,带动身边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与健康意识:理解合理进餐的科学依据,掌握营养素作用及膳食宝塔推荐量。 2.问题分析与实践能力: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3.健康生活与社会责任:自觉践行健康饮食,主动传播合理膳食知识,影响他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合理进餐的内涵,掌握平衡膳食的核心原则。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平衡膳食原则,克服食物偏好、生活节奏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坚持合理进餐和平衡膳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以“小调查”形式提问“你的早餐吃什么?有没有同学没吃早餐?为什么?”,结合生活中“节食减肥、暴饮暴食”等现象,引出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引发厌食症、肥胖症等疾病,激发学生对“如何科学饮食”的探究兴趣。 参与调查讨论,分享自己的早餐情况,思考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初步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新知探究 活动1:合理进餐 1. 提出问题与作出假设 展示“暴饮暴食导致腹痛、胃炎”等案例,提问“暴饮暴食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假设(如“食物团块过大不易消化”“消化液不足”等),强调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原则。 2. 制定与实施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提示(如用唾液消化淀粉、胆汁乳化脂肪的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如对比馒头块与馒头碎屑在唾液中的消化差异),强调实验变量控制(如馒头重量、唾液量、温度37℃),巡回纠正操作错误。 得出结论与讨论 组织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分析“为什么馒头碎屑消化更充分?”,总结“暴饮暴食会加重消化道负担、食物未嚼碎或消化液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进一步提问“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如增加温度梯度、使用数字化工具)”。 引导小组讨论: 1.在交流的基础上,你们小组对探究方案或实验材料有什么改进建议? 2.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你对科学合理的饮食有什么建议 教师点评。 小组讨论,列举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明确本组探究的假设(如“食物颗粒大小影响消化”)。 分组制定实验步骤(如编号试管、加入材料、恒温处理、滴加碘液),分工完成实验(材料准备、数据记录等),观察实验现象(如A试管变蓝、B试管不变蓝)。 分享实验现象,得出“食物团块越小、消化越充分”的结论,讨论实验改进建议(如统一唾液取样时间),结合结论提出饮食建议(如细嚼慢咽、避免过量)。 回答问题,记录完善笔记。
活动2:平衡膳食 1. 分析案例与明确原则 呈现“小胖的食谱”(早餐油饼、油条,中餐红烧肉、炸鸡腿,晚餐汉堡、薯条),引导学生讨论“该食谱是否合理?为什么?”,总结平衡膳食需遵循“比例适当、营养全面、热量合理分配(早30%、午40%、晚30%)”原则。 2. 解读平衡膳食宝塔 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讲解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如谷类200~300g、蔬菜300~500g等),强调青少年对蛋白质、钙的需求特点。 3. 制定一日食谱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膳食宝塔设计一日食谱,填写表格(分早餐、午餐、晚餐的谷类、蔬菜、动物性食物等),组织全班交流“食谱搭配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小组讨论: 1.全班同学交流各自制订的一日食谱,说一说食物搭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交流的基础上,谈一谈如何修订一日食谱,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教师点评。 小组合作分析食谱,指出其“高脂肪、高盐、缺乏蔬菜”等问题,归纳科学饮食的要点(食物多样、荤素搭配等)。 识记宝塔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结合自身饮食反思是否符合推荐标准。 小组合作设计食谱(如早餐牛奶+全麦面包+鸡蛋,午餐米饭+瘦肉+青菜),分享设计思路(如依据营养素需求、食物多样性),互评并修订食谱。 回答问题,记录完善笔记。
【习题巩固】 1.2024年5月12日至18日是2024年全民营养周,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会增加疾病风险,下列配餐营养最全面的是(  ) A.豆浆、油条、鸡蛋 B.鸡蛋、牛奶,酸奶,番茄 C.奶酪、面包 、牛奶 D.鸡蛋、牛奶,番茄,玉米 【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豆浆和鸡蛋提供了蛋白质和少量脂肪,油条提供了糖类和脂肪但缺乏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故A不符合题意。 B.鸡蛋、牛奶和酸奶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含有维生素,但这份早餐缺乏糖类,如谷物或面包,故B不符合题意。 C.奶酪和牛奶提供蛋白质和脂肪,面包含糖类,但缺少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故C不符合题意。 D.鸡蛋和牛奶提供蛋白质和钙,玉米含糖类和膳食纤维,番茄含维生素,这份早餐相对全面地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多样,粗细搭配 B.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 C.购买食品时要看保质期 D.为了减肥不吃主食 【答案】D 【分析】合理膳食指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膳食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另外,还要注意少盐、少糖、少脂肪。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详解】AB.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在安排膳食时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食物,根据各种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恰当地调配膳食来全面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注意均衡营养,每天三餐要定时定量,故AB不符合题意。 C.购买袋装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C不符合题意。 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故不能为了减肥不吃主食,D符合题意。 故选D。 3.某同学为家人设计了4份午餐食谱,其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馒头、清蒸鲈鱼、红烧肉、鸡汤 B.米饭、红烧鲫鱼、辣椒炒肉、炒青菜 C.椒盐大虾、小炒牛肉、烤鸭 D.面条、炒豆芽、清炒萝卜、西瓜 【答案】B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详解】A.馒头主要提供淀粉等,清蒸鲈鱼、红烧肉、鸡汤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此食谱无蔬果类,不能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合理,A错误。 B.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等,红烧鲫鱼、鸡肉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青菜主要提供维生素,较合理,B正确。 C.椒盐大虾、小炒牛肉、烤鸭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此食谱无淀粉类和维生素类的食物,营养不全面,C错误。 D.面条主要提供淀粉类,素炒豆角、萝卜、西瓜等主要提供维生素,无蛋白质和脂肪等,此食谱营养不全面,D错误。 故选B。 4.明明为妈妈设计的午餐食谱是“馒头、红烧肉、清蒸鱼”,要使食谱更合理,还需添加(  ) A.小米粥 B.鸡汤 C.素炒白菜 D.锅包肉 【答案】C 【分析】合理膳食需包含谷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肉类、鱼类等)及蔬菜类(维生素、无机盐)。原食谱已有馒头(谷类)、红烧肉和清蒸鱼(蛋白质和脂肪),但缺乏蔬菜类。 【详解】A.小米粥属于谷类,与馒头重复,无法补充维生素,故不符合题意。 B.鸡汤含脂肪和少量蛋白质,仍属荤食,无法补充蔬菜营养,故不符合题意。 C.素炒白菜为蔬菜类,可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符合膳食均衡需求,故符合题意。 D.锅包肉为肉类,与红烧肉、鱼重复,无法补充蔬菜营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是( ) A.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B.多户外活动,少看屏幕 C.拒绝毒品,戒烟戒酒 D.受到挫折,暴饮暴食 【答案】D 【分析】现代文明病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尽管大多数慢性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是,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所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和青少年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拒绝毒品;积极参集体活动;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等。 【详解】A.规律进餐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节奏,保证消化系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工作,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避免因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血糖波动等问题。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运输营养物质、调节体温、排出废物等;足量饮水可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所以规律进餐,足量饮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户外活动可以让人接触到阳光,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有益;同时,户外活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缓解压力,改善情绪。长时间看屏幕(如电视、电脑、手机等)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增加颈椎、腰椎疾病的发生风险。减少看屏幕的时间可以降低这些健康风险。所以多户外活动,少看屏幕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仅会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还会导致精神障碍、人格改变等问题,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吸烟会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会对肝脏、胃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酒精性肝病、胃炎等疾病;戒烟戒酒可以降低这些健康风险,保护身体健康。所以拒绝毒品,戒烟戒酒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当人受到挫折时,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暴饮暴食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应对方式。暴饮暴食会导致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暴饮暴食还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受到挫折,暴饮暴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5道选择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1课时)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食谱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合理进餐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学生能通过馒头消化实验直观认识暴饮暴食的危害,但部分小组实验操作不规范,变量控制不严。平衡膳食宝塔的解读较清晰,但学生设计食谱时对食物量搭配仍欠合理。今后需加强实验指导,增加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日常习惯,提升健康饮食的践行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第3节 科学的饮食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理解合理进餐的内涵,掌握平衡膳食的核心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平衡膳食原则,克服食物偏好、生活节奏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坚持合理进餐和平衡膳食。
1.阐述合理进餐在人体消化和营养吸收过程中的重要性;列举并说明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能准确阐述各类营养素的作用;熟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各类食物的推荐摄入量。
2.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饮食习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等,为自己或他人初步制定一份合理的一日饮食计划 。
3.深刻认识合理进餐和平衡膳食对个人健康的深远意义,主动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合理饮食知识,带动身边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课前须知
课堂导入
小调查:你的早餐吃什么?
早餐吃过的同学举手?吃了什么?
有没有同学没吃早餐?为什么?
早餐只是一天的开始,如何科学搭配三餐?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合理进餐的奥秘!
在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有些人对喜爱的食物暴饮暴食,这些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厌食症、肥胖症等疾病一般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消化系统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时,消化功能可能会减弱。
例如,过量饮食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影响胃的正常蠕动,
使食物不能与胃液充分混合,造成消化不良,严重时会引起胃炎等疾病。
长期消化不良,人体还会出现消瘦、体乏、头晕等症状。
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由于进食过快,牙齿没有来得及把食物嚼碎,导致食物团块过大,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由于进食过快,舌头没有来得及把食物和唾液搅拌均匀,引起消化不良。
会刺激消化道,影响食物的磨碎,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
……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暴食暴饮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进食过量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方案
得出结论
实施方案
暴饮暴食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
1.过量的食物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影响食物的磨碎。
2.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量的食物。
你还有其他的假设吗?
单一变量原则
设置对照实验原则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全班同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选择一个假设,制订探究方案。
提示:探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实验可以在试管中用等量的唾液对不等量的淀粉进行消化来设计方案,也可以利用验证胆汁促进脂肪消化的实验方法(p.29)来设计方案。
制订方案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制订方案
我们组选做的假设是:由于进食过快,牙齿没有来得及把食物嚼碎,引起消化不良。
食物团块过大,不利于口腔中的唾液消化食物。
唾液对不同大小的食物团块的消化作用
馒头块、馒头碎屑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实施方案
我们的实验中变量是:馒头块的大小(块状和碎屑)
为了保证只有这一个变量,应设置对照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和B,A试管中加入一块馒头,把另一块等重的馒头弄成碎屑装入B试管。
②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唾液,将两支试管震荡后放入37℃水中恒温保存大约10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③向两支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各小组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依据制订的方案开展探究。
实施方案
实验现象是:A试管中的溶液变蓝色,B试管中的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结论是:食物没有嚼碎,食物团块过大,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验证胆汁促进脂肪消化的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和用具:动物的胆囊、食用油、清水、试管、烧杯、滴管等。
实验步骤:
1.取2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然后各加入1mL食用油。
2.取1个鱼胆(或鸡等动物的胆囊),将胆汁挤入烧杯中备用。
3.向1号试管中加入0.5mL胆汁,向2号试管中加入0.5mL清水。
4.分别振荡2支试管,静置1min。
5.观察2支试管中食用油的变化。
实施方案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小组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1.在交流的基础上,你们小组对探究方案或实验材料有什么改进建议?
2.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你对科学合理的饮食有什么建议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1.在交流的基础上,你们小组对探究方案或实验材料有什么改进建议?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1)实验方法的多样性优化
建议在"试管法"和"胆汁验证法"基础上增加温度梯度实验(如设置37℃体温组与室温对照组),更贴近人体真实消化环境。
可引入数字化传感器(如pH值监测仪)替代传统碘液显色法,实现数据量化记录,减少主观判断误差。
(2)实验材料的精准控制
唾液取样建议统一采集晨起空腹唾液(附件未明确取样时间),避免食物残渣干扰;或使用人工唾液酶溶液作为对照组。
淀粉与脂肪材料建议标注具体浓度标准(如1%可溶性淀粉溶液),而非仅"不等量"的模糊表述。
(3)小组协作流程改进
在4-5人分组基础上细化角色分工(如材料准备员、数据记录员、时间控制员等),附件中的分工描述较笼统。增加预实验环节:用微量样品测试反应时间阈值,避免正式实验时因等待显色导致课堂时间不足。
2.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你对科学合理的饮食有什么建议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调节与反馈机制
原因:暴饮暴食会让胃撑得太大,消化液不够用,食物堆积导致胀气、腹痛。
建议:每餐吃七分饱(感觉不饿但还能再吃几口时停下),尤其是聚餐时别因为“好吃”就拼命塞。
吃饭要“适量”——别让胃“超载”
原因:狼吞虎咽会让食物大块进入胃里,增加消化难度,还可能吞入空气导致打嗝。
建议:每口饭嚼20-30下,既能帮助消化,还能避免吃太快吃太多。
细嚼慢咽——给消化“减负”
调节与反馈机制
原因:炸鸡、薯片等高脂肪食物需要更多胆汁和消化酶,容易引发胃胀、反酸。
建议:把零食换成水果、酸奶或坚果,正餐少点外卖,多吃清蒸、煮炖的食物。
少吃油腻和垃圾食品——别让肠胃“加班”
2.根据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你对科学合理的饮食有什么建议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调节与反馈机制
原因:饿太久后暴食会让胃突然受刺激,容易胃痛;不吃饭还可能引发低血糖。
建议:固定吃饭时间(比如早餐7点、午餐12点),如果课间饿,可以带个小面包或香蕉垫肚子。
规律三餐——别“饿一顿撑一顿”
原因:吃饱就躺会引发胃酸反流(烧心感);剧烈运动则可能导致肚子疼。
建议:饭后散步10分钟或安静坐一会儿,至少隔30分钟再运动。
饭后别马上躺或运动
1
2
1
如果吃完总感觉胃胀、打嗝、反酸,可能是吃太多或吃错了,记录下这些食物,下次少吃或避免。
注意身体信号——别忽视“抗议”
3
新知讲授
活动1:合理进餐
有规律地合理进餐、有助于消化液的正常分泌,进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人体的健康有益。
我名叫小胖,最近我非常郁闷,因为我很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我玩,而且最近又被确诊患上了高血压和高血脂。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为什么小小年龄的我会得这些病?
饮食有问题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小胖的食谱,思考:
1.小胖的三餐食谱科学合理吗?
2.若不合理,说出理由。
要求:1、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讨论,并将结果分
点简要列在小黑板上。
2、做好讲解的准备(面向大家,声音洪亮)
小胖的食谱
早餐:油饼1个,油条2根,牛奶(或豆奶)1杯、荷包蛋3个;
中餐:米饭、糖醋带鱼、红烧肉、炸鸡腿、肉末炒豆腐;
晚餐:汉堡包、炸鸡翅、薯条、可乐。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合理的饮食易造成营养过剩或不足,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营养过剩易导致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营养不良易导致贫血、发育不良等疾病。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就是要通过选择多种食物,做到膳食的搭配适当且均衡,以满足
人体对能量以及营养物质的需求。我们根据前面已学习的内容,来制订科学合
理的一日食谱。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制订一日食谱
青少年正值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活动量大,用脑时间长,食量增加,对食物中的蛋白质、钙等物质的需求量增加。在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作用的基础上,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在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13-17),与小组同学合作,制订科学合理的一日食谱,将你选择的食品填写在表13-2中。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制订一日食谱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制订一日食谱
食物种类 早餐 午餐 晚餐
谷类和薯类
蔬菜类和水果类
动物性食物
其他
1.全班同学交流各自制订的一日食谱,说一说食物搭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交流的基础上,谈一谈如何修订一日食谱,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1.全班同学交流各自制订的一日食谱,说一说食物搭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1.全班同学交流各自制订的一日食谱,说一说食物搭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1.全班同学交流各自制订的一日食谱,说一说食物搭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比例适当;
营养全面;
热量合理分配;
合理膳食
科学的食谱应达到的要求:
合理膳食不仅要保证摄入一定数量的各种营养
物质,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
样、荤素搭配、营养全面、饥饱适当、粗细结
合、三餐合理。
(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要做到:
食物多样
荤素搭配
营养全面
饥饱适当
粗细结合
三餐合理
全天热量分配:早上30% 、40%、30%
新知讲授
活动2:平衡膳食
课堂小结
不良饮食习惯(如节食减肥、暴饮暴食)可能导致厌食症、肥胖症、胃炎等疾病。规律进餐能促进消化液正常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有益健康。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暴饮暴食会加重消化道负担,或因消化液不足导致消化不良。
合理进餐的重要性
1
平衡膳食需通过多种食物搭配,满足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预防营养过剩(如肥胖、糖尿病)或不足(如贫血、发育不良)。
平衡膳食的原则
2
制定食谱时需遵循“比例适当、营养全面、热量合理分配”,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三餐定时定量。
科学饮食的实践
3
1.2024年5月12日至18日是2024年全民营养周,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会增加疾病风险,下列配餐营养最全面的是(  )
A.豆浆、油条、鸡蛋 B.鸡蛋、牛奶,酸奶,番茄
C.奶酪、面包 、牛奶 D.鸡蛋、牛奶,番茄,玉米
2.某同学为家人设计了4份午餐食谱,其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馒头、清蒸鲈鱼、红烧肉、鸡汤
B.米饭、红烧鲫鱼、辣椒炒肉、炒青菜
C.椒盐大虾、小炒牛肉、烤鸭
D.面条、炒豆芽、清炒萝卜、西瓜
D
B
课堂练习
3.明明为妈妈设计的午餐食谱是“馒头、红烧肉、清蒸鱼”,要使食谱更合理,还需添加(  )
A.小米粥 B.鸡汤 C.素炒白菜 D.锅包肉
4.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多样,粗细搭配 B.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
C.购买食品时要看保质期 D.为了减肥不吃主食
5.下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是( )
A.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B.多户外活动,少看屏幕
C.拒绝毒品,戒烟戒酒 D.受到挫折,暴饮暴食
C
D
课堂练习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