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3《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32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3《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32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0 18:43:1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第 13 章第 3 节第 2 课时聚焦食品安全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是 “科学的饮食” 主题的重要组成。食品安全部分,教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阐述法律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介绍真空、低温等保存方法及原理,强调购买食品需关注的信息和常见安全问题对策。跨学科实践活动以制作酸奶为载体,串联生物学(乳酸菌发酵)、物理(恒温控制)等知识,明确制作步骤、实验技能及评价标准,体现 STSE 理念,注重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规定,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列举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如真空保存、低温保存、脱水保存),并解释其原理(控制微生物繁殖)。 2.描述购买食品时需关注的关键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等),能辨别不安全食品的常见特征(如发芽的马铃薯、未煮熟的菜豆等)。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如农药残留的处理、厨房卫生要求等)。 3.说明酸奶制作的原理(乳酸菌发酵作用),记住制作的基本步骤(灭菌、接种、发酵、储存)。 4.经历 “设计方案→制作恒温装置→制作酸奶→测定酸度→分析结果” 的完整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设计恒温装置时,能结合物理知识(如热量控制)和工程思维(如材料选择、安全性考量),培养跨学科整合能力。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如发酵温度、时间、酸度),学习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得出合理结论。 5.认同法律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6.在小组合作制作酸奶和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7.体会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发酵技术与食品制作),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理解 “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理解合理进餐的科学依据,掌握营养素作用及膳食宝塔推荐量。理解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合理获取营养物质、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酸奶制作了解乳酸菌的生命活动特点(适宜温度、发酵作用),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从食品保存方法、安全问题应对措施中提炼规律(如控制微生物繁殖的共性原理)。在跨学科实践中,结合物理知识(热量控制)和工程思维分析恒温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培养跨学科整合与逻辑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 “设计→制作→测定→分析” 的酸奶制作流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升实验操作(如酸度测定、装置调试)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会辨别不安全食品特征、处理常见食品安全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技能。 4.态度责任: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保障作用,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关注食品安全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体会生物学的应用价值,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常见食品保存方法(真空保存、低温保存、脱水保存等)的原理,即通过控制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 【教学难点】 分析发酵温度、时间、乳酸菌种类等因素对酸奶酸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归纳规律,并将结果与口感关联,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旧知。
新课导入 播放 “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 相关新闻片段或图片,提问:“该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简要介绍该法律的施行与修订时间。 观看新闻,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初步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法律保障。
新知探究 活动1:食品安全 1. 食品腐败的原因 展示细菌、真菌的图片,讲解 “微生物是导致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提问:“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 2. 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 (1)展示 “晒干、腌制、真空包装、冷冻” 等食品保存实例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这些方法如何抑制微生物繁殖”。 (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保存方法的核心是控制微生物生存条件(如脱水、隔绝氧气、低温等)”。 3. 购买食品的注意事项 (1)展示食品包装实物(如饼干、牛奶),指出包装上的关键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强调需选购正规产品。 (2)展示 “发芽的马铃薯、未煮熟的菜豆” 等图片,讲解不安全食品的特征及危害。 4. 常见食品安全问题及应对 (1)展示 “蔬菜农药残留、厨房卫生脏乱” 等场景图片,提问:“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2)总结应对措施(如清水浸泡蔬菜、保持厨房清洁等),强调食品安全贯穿生产、加工等全环节。 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例(如夏天食物易变质),回答微生物生长需要水、适宜温度等条件。 分组讨论不同保存方法的原理,记录要点并发言,理解 “控制微生物繁殖” 是食品保存的关键。 观察食品包装,识别关键信息,记录不安全食品的例子,明确购买食品时的检查要点。 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记录实用措施,认识日常防护的重要性。
活动2:跨学科实践活动(制作酸奶) 1. 酸奶制作原理与步骤 (1)讲解:“酸奶由乳酸菌发酵制成,乳酸菌在适宜温度(约 37℃)下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展示发酵原理示意图。 (2)分步演示制作流程:①灭菌(煮沸鲜奶)、②接种(加入原味酸奶)、③发酵(恒温培养)、④储存(冷藏),强调每一步的注意事项(如灭菌可杀死杂菌)。 2. 设计与制作恒温装置 (1)提供材料清单(泡沫箱、加热线、温控器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恒温装置?需考虑哪些因素(如温度稳定性、安全性)?” (2)分组指导装置设计,提示结合物理知识(如泡沫箱保温、加热线控温),强调安全规范(如避免短路)。 3. 制作酸奶与测定酸度 (1)指导学生按步骤操作:煮沸鲜奶→冷却后加酸奶→放入恒温装置发酵→24 小时后取出。 (2)演示用 pH 试纸测定酸度的方法,讲解 “适宜酸度 pH 约为 6,过酸会刺激肠胃”,要求记录发酵温度、时间及 pH 值。 4. 展示与评价 组织各小组展示恒温装置和酸奶成品,要求说明设计思路、实验数据及结论(如 “发酵 24 小时、37℃时酸度最佳”),从稳定性、口感等方面进行互评。 记录原理和步骤,提问疑问(如 “为何要灭菌”),明确各环节的作用。 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绘制装置草图,合作组装恒温装置,测试并调整至能维持 37℃左右恒温。 分组制作酸奶,定时观察发酵情况,用 pH 试纸测定酸度并记录数据,对比不同组的结果。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分析数据差异,评价其他组的装置和酸奶,提出改进建议。
【习题巩固】 1.下列保存食物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冷藏运输荔枝 B.真空包装粽子 C.灭菌保存牛奶 D.常温保存熟食 【答案】D 【分析】食物保存的原理主要是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常见方法包括低温冷藏、高温灭菌、真空包装等。 【详解】A.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能降低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荔枝的保存时间。所以冷藏运输荔枝是合理的保存方法,A正确。 B.真空包装是将包装容器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密封,使粽子处于无氧环境。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氧气,在无氧环境下,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从而延长粽子的保质期。因此,真空包装粽子是合理的保存方法,B正确。 C.灭菌可以杀死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在无菌条件下保存牛奶,能有效防止牛奶变质,延长牛奶的保存时间。所以灭菌保存牛奶是合理的保存方法,C正确。 D.熟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常温下,微生物容易在上面生长和繁殖,导致熟食变质。所以常温保存熟食是不合理的保存方法,一般熟食需要冷藏或采用其他保鲜措施来延长保存时间,D错误。 故选D。 2.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多样,粗细搭配 B.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 C.购买食品时要看保质期 D.为了减肥不吃主食 【答案】D 【分析】合理膳食指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膳食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另外,还要注意少盐、少糖、少脂肪。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详解】AB.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在安排膳食时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食物,根据各种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恰当地调配膳食来全面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注意均衡营养,每天三餐要定时定量,故AB不符合题意。 C.购买袋装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C不符合题意。 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故不能为了减肥不吃主食,D符合题意。 故选D。 3.食品安全关乎公民的身体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虫眼蔬菜”,放心食用 B.食用刚过保质期的食物 C.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D.购买检疫合格的肉类 【答案】D 【分析】食品安全应选择无毒无害、符合标准的食品,避免食用变质或有毒物质。 【详解】A.“虫眼蔬菜”可能在虫咬之后喷农药,不能确保安全,故A错误。 B.食品如果过了保质期,看起来虽然没有变质,但是其内在的性质、品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以再食用,故B错误。 C.发芽的马铃薯含龙葵素,有毒,不能食用,故C错误。 D.检疫合格的肉类通过检验,安全性有保障,故D正确。 故选D。 4.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你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吃去掉霉点的面包 B.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C.生吃从池塘中捞到的鱼虾 D.食用包装食品时,不需要留意包装上的信息 【答案】B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等,包括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如发芽的马铃薯、有毒的蘑菇等;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详解】A.面包发霉后,霉菌会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会扩散到整个面包中,即使去掉霉点,面包中仍然可能残留有霉菌毒素。食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面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食物中毒等,所以不能吃去掉霉点的面包,故A错误。 B.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避免通过餐具传播疾病。在聚餐过程中,人们的唾液等可能会残留在餐具上,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就容易将病菌、病毒等传播给他人,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使用公筷、公勺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用餐方式,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故B正确。 C.从池塘中捞到的鱼虾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生吃这些鱼虾,病原体可能会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寄生虫感染还可能会引起肝吸虫病、肺吸虫病等,对人体的肝脏、肺部等器官造成损害。所以不能生吃从池塘中捞到的鱼虾,故C错误。 D.食用包装食品时,必须留意包装上的信息。包装上的信息通常包括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通过查看这些信息,可以了解食品的成分、是否在保质期内、是否为正规厂家生产等,从而判断该食品是否安全可食用。如果不留意包装上的信息,可能会误食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食品,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故D错误。 故选B。 5.酸奶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饮品。酸奶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醋酸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毛霉菌 【答案】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醋酸菌用于制作食醋,将乙醇转化为醋酸,故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用于酿酒或发面,主要进行酒精发酵,故B不符合题意。 C.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凝固变酸形成酸奶,故C符合题意。 D.毛霉菌用于腐乳制作,分解蛋白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酸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的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制作酸奶,查阅相关资料后,设计了简单的制作装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牛奶加糖煮开的目的是加快溶解糖 B.牛奶冷却后加酸奶搅拌是进行接种 C.加酸奶搅拌后应选用甲瓶进行发酵 D.加酸奶后放在冰箱中发酵 【答案】B 【分析】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 【详解】A.将牛奶加糖煮开的目的是灭菌,这样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A错误. B.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将酸奶(含有乳酸菌)加入牛奶中并搅拌,相当于接种步骤,B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甲瓶敞口,含有氧气,乙瓶加盖密封无氧气;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把奶牛中的肉汤转化为乳酸,故应该选择乙瓶,C错误。 D.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等。冰箱中温度低,不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因此加酸奶后应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酵,D错误。 故选B。 回顾本节课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重点内容。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6道选择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3节 科学的饮食(第2课时)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食品安全和酸奶制作展开,学生对食品保存方法、购买注意事项掌握较好,但区分不同安全标志时易混淆。跨学科实践中,恒温装置稳定性控制是难点,部分小组温度波动大。需改进:用案例对比强化标志区分,提前演示装置调试,增加小组互助环节,提升实践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第3节 科学的饮食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常见食品保存方法(真空保存、低温保存、脱水保存等)的原理,即通过控制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
分析发酵温度、时间、乳酸菌种类等因素对酸奶酸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归纳规律,并将结果与口感关联,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1.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基本规定,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列举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如真空保存、低温保存、脱水保存),并解释其原理(控制微生物繁殖)。
3.说明酸奶制作的原理(乳酸菌发酵作用),记住制作的基本步骤(灭菌、接种、发酵、储存)。
描述乳酸菌的生长条件(适宜温度、pH 值等),理解恒温装置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4.学会使用 pH 试纸(或酸度计)测定酸奶酸度,能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酸奶的适宜口感范围。
初步掌握简单恒温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技能,能规范使用实验器材(如泡沫箱、加热线、温度计等)。
课前须知
温故知新
合理进餐和平衡膳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证营养物质合理摄入的重要因素。
有规律地合理进餐、有助于________的正常分泌,进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人体的健康有益。
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合理的饮食易造成营养过剩或不足,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营养过剩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营养不良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
合理膳食不仅要保证摄入一定数量的各种营养物质,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样、_______搭配、营养全面、饥饱适当、_______结合、三餐合理。
合理进餐
平衡膳食
关注食品安全
消化液
肥胖症
糖尿病
贫血
发育不良
荤素
粗细
课堂导入
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从2009年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于2015年修订,2018年和2021年修正),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监督管理等诸多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说明。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食物自身不会腐烂,
微生物才是“真凶”。
细菌
真菌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1.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
食品名称
保存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方法使食品与微生物隔绝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食品能够长期保存,从而保证食品安全,维护人体健康。
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晒 干
腌 制
真 空
冷 冻
冷 藏
……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一般来说,食品腐败变质,与食品所含的水分、侵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选择一种需要保存的食品(面包、鱼肉、瓜果等)和保存方法,
设计实验,探究保存方法是否有效。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使食品与微生物隔绝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原理
2.选择一种需要保存的食品(面包、鱼肉、瓜果等)和保存方法,
设计实验,探究保存方法是否有效。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安全食品的标志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检查食品包装上是否标明商品名称、成分或配料表、
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及产品标准代号等
内容,要选购正规生产经营者生产的合格食品,为自已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贯穿于食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多个环节,图13-19列举的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蔬菜和水果可能会被喷洒过农药,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去除外皮,可以减少农药残留量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可食用
▲没有煮熟的菜豆有毒,不可食用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和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厨房和炊具要保持清洁,否则会污染食物
1、场所和设施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
定的距离。生产经营设备或设施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人员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和工具。
3、管理制度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
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记录和追溯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
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5、标签和说明书要求: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
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和贮存条件等内容。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在标签上。
新知讲授
活动1: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每人每天要摄人适量的牛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酸奶(图13-20)是一种常见的奶制品,以鲜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消毒后,在鲜奶中添加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不仅保留了鲜奶的优点,而且经过发酵之后,鲜奶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变得更加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新知讲授
活动2:设计简单装置,制作酸奶
制作酸奶要按照灭菌、接种、发酵、储存等乳酸菌发酵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程序进行。制作时所用乳酸菌的种类、发图13-20酸奶酵时间、发酵温度等不同,酸奶的酸度也会不同。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般为6左右,如果酸奶的酸度太高,那么不仅不利于乳酸菌生长,还会刺激人体的肠胃,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要测定酸奶的酸度,确定适宜的酸度范围。
新知讲授
活动2:设计简单装置,制作酸奶
测定并分析酸奶的酸度,探究口感适宜的酸度范围。
设计简单的恒温装置制作酸奶。
1、活动目标
2、材料用具
鲜奶(或纯奶)、原味酸奶(或乳酸菌入食品级泡沫恒温箱、发热材料(如绝缘加热线等)、温控器、防火隔热膜、温度计、干净的带密封盖子的容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3、活动步骤
(一)制订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制订制作酸奶的步骤及制作恒温装置的方案。制订方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乳酸菌代谢所需的环境条件、营养来源、产物,以及蛋白质在不同酸度环境中的状态不同等相关知识确定制作酸奶的步骤。
2.设计恒温装置时要考虑发热材料和恒温材料简单易得人同时要注意安全性。例如,使用食品级泡沫恒温箱、合适的绝缘加热线和温控器,也可利用电热垫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恒温装置要能维持一定的温度范围,便于乳酸菌正常发酵。
提示:恒温装置设计方案需经教师审核人制作时需在教师指导下小心进行,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二)制作恒温装置
各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完成恒温装置的制作,可参考图13-21。然后测试、评估装置的性能并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较好的恒温效果。
3、活动步骤
(三)制作酸奶,测定和分析酸奶的酸度
1.利用自制的恒温装置,选择恰当的容器,按照乳酸菌发酵技术的操作规范和程序制作酸奶。
2.取适量自制酸奶,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器材测定酸奶的酸度(图13-22)。
3.各小组依据乳酸菌的种类、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设计相应的表格,将测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分析数据,讨论影响酸奶酸度的主要原因,结合口感检测,确定酸奶适宜的酸度范围。
3、活动步骤
提示:自制成功的酸奶呈凝乳状,乳白滴加酸奶后的pH试纸色,质地均匀细腻,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而无异味。在教师的指导下检测自制的酸奶是否成功成功后才可品尝。由于自制的酸奶没有密封,所以储存时间较短。
(四)展示交流与评价
1.各小组展示本组选择或设计的恒温装置以及制作的酸奶产品;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从材料的选择、工程技术的运用等方面介绍恒温装置的制作思路,以及酸奶的制作过程。通过各小组活动测定的数据,分析发酵的温
度和时间等因素对酸奶酸度的影响,确定口感适宜的酸度范围。
2.从稳定性、安全性、美观性等方面对制作的恒温箱进行自评或互评,从色泽、乳清析出、黏稠度等方面对酸奶产品进行自评或互评。各小组在评价的基础上,讨论并改进恒温箱和酸奶的制作工艺。
3、活动步骤
4、扩展研究
除乳酸菌外,酵母菌也可用于制作食品。依据酵母菌代谢所需的环境条件、营养来源、产物等相关知识,以面粉、酵母粉为材料,选择合适的厨具,按照发酵技术的操作程序制作馒头或面包,比较不同酵母菌菌种的发酵效果。
课堂小结
1.下列保存食物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冷藏运输荔枝 B.真空包装粽子 C.灭菌保存牛奶 D.常温保存熟食2.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多样,粗细搭配 B.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
C.购买食品时要看保质期 D.为了减肥不吃主食
3.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你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吃去掉霉点的面包
B.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C.生吃从池塘中捞到的鱼虾
D.食用包装食品时,不需要留意包装上的信息
D
D
课堂练习
B
4.酸奶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饮品。酸奶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醋酸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毛霉菌
5.酸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的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制作酸奶,查阅相关资料后,设计了简单的制作装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牛奶加糖煮开的目的是加快溶解糖 B.牛奶冷却后加酸奶搅拌是进行接种
C.加酸奶搅拌后应选用甲瓶进行发酵 D.加酸奶后放在冰箱中发酵
C
课堂练习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