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小学三年级(2024)上学期第八单元
分类训练题: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 因此)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的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 要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奋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慢慢 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当时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其他国家的学生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惊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1.选出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对画横线句子理解有误的是( )
A.只有立下志向,并经过艰苦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B.只要不笨,什么事都能做成。如果比别人笨,即使努力了,也一定成功不了。
C.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失败者,只要争气,经过努力,一定能做成想做的事情。
3.语文要素文中有两个“终于”,第一个“终于”指的是 ;第二个“终于”指的是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这件事”是指 。
4.疑难点请写一两句话夸一夸童第周。
阅读理解
爱在心中
邓 笛
一名小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有必要给这个问题一个言简意赅且生动形象的回答。由于快到放学时间了,老师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求每一名学生第二天带一样能够表达自己爱的感觉的东西到学校来。
第二天,老师说:“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带来的东西。”
第一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朵花,你们不觉得它很漂亮吗?”
第二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只蝴蝶。瞧,它的翅膀五颜六色的,多美呀! 我非常喜欢它,我要将它制成标本收藏起来。”
在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带来的东西时,老师注意到有一个小女孩始终一声不吭地坐在座位上。原来她什么也没有带来。于是,老师走到她的面前,问:“你为什么没有带东西来呢?”
小女孩说:“对不起,老师。我看到了花,嗅到了它的香味,我想要摘它,可是我更喜欢它留在那儿,这样花香会持续更长时间,嗅到花香的人也会更多;我也看到了蝴蝶,它拍着漂亮的翅膀,飞来飞去,看上去非常快乐,我不愿意打搅它。所以,我只能带来花的香味、蝴蝶自由飞舞的感觉。可是,这些我怎么展示给大家看呢?”
老师眨了眨眼睛,给小女孩记了一个满分,因为在这么多学生当中,只有这个小女孩意识到:爱不是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呵护。
(有删改)
5.为了展示什么是爱,同学们带来了 、 等,而小女孩 。
6.小女孩不想摘下花朵,是想 ;没有带来蝴蝶,是因为 。
7.老师为什么给小女孩记了满分?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8.文中的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阅读理解
灰 雀(节选)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想:没准儿是这个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只是他不好意思说出来。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男孩想:____
列宁问:“会飞回来?”
列宁想:____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9.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时要用( )的语气。
A.坚定 B.委婉 C.犹豫
10.请仿照方框中的例子,分别写出画横线句子中男孩和列宁的心理活动。
11.下面是两位同学读完选文后讨论的内容,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从列宁 中能体会到他对灰雀的关心和喜爱。 从男孩 中能体会到他对灰雀的喜爱。
12.结合选文内容,我们知道男孩是一个 的孩子。
13.文中的列宁用充满善意的语言引导了男孩,而不是严厉地批评或指责他,这使我想到了《荀子》中的名句:“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
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杨靖宇(节选)
郭红婴
1940年2月23日凌晨,乌云密布,狂风肆虐,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盐粒似的细碎的雪,打得人脸上生疼。借着微弱的亮光,杨靖宇边打边走,来到了濛江县的保安屯附近。但不幸被敌人发现,一大股敌人将杨靖宇团团围住。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吓得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杨靖宇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听到敌人的吼叫,杨靖宇会想些什么?
日本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齐向杨靖宇射击。突然,杨靖宇右手一沉,他挂彩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号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日本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有删改)
14.圈出画线句子中描写杨靖宇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15.语文要素宁宁带着问题默读短文,将问题记在了文中,请你帮他解答。
16.是什么让日本军官惊呆了?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17.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杨靖宇一样( )的革命战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选)
A.热爱祖国 B.英勇无畏 C.坚毅顽强 D.不怕牺牲
阅读科学小品文,完成练习。(22分)
林中乐队
【苏联】维塔利·比安基
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啡啼着。孩子们都觉得奇怪:它什么时候睡觉呢?原来鸟在春天是没工夫睡大觉的,它每次只能睡短短的一小觉:它唱一阵,打个盹儿,醒来再唱第二阵;半夜里睡一会儿,中午睡一会儿。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鹤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甲虫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打着鼓;黄鸟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母鹿咳嗽着;狼嗥叫着;猫头鹰哼哼着;蜜蜂嗡嗡地响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不觉得难为情。它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乐器: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炸蠕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一种火红色的水鸟把长嘴伸到水里,使劲一吹,把水吹得扑噜扑噜直响,整个湖里传起一阵喧嚣,好像牛叫似的。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嗟嗟”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
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选自《森林报》,有删改)
18.【思维导图】林中乐队中,哪些动物负责唱歌?哪些动物负责奏乐?请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填一填,分别写出三个即可。
19.文中哪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找出来。
20.阅读第二自然段,用拟声词写出文中小动物唱歌的声音。
21.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不同动物的演奏方法,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完成表格。
动物 演奏方法 感受
蜂蠕 小爪子抓翅膀 ③
水鸟 ①
沙雉 ②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沙雉的 。
23.你还听过森林中哪些美妙的声音呢?请你展开想象,仿照文章的表达方式式,试着写几句话。
温馨提示:仿写时,要仿照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要发挥想象,用恰当的形容词等描绘各种声音,语言要生动形象,语句要通顺。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不朽的托起
佚名
罗雨成,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1947年,他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与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少年托出连人带冰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面又塌了,少年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消耗殆尽,但是他又一次潜入水中,过了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少年,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他们久久地哀悼着这位英雄。
(选自英雄网,有删改)
24.【思维导图】文中罗盛教共下水三次,请结合短文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5.阅读下面的对话,补充填空。
小明:这篇短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好感人啊!
小亮:对, 为救朝鲜少年掉入冰窟,壮烈牺牲。
小明:这个时期感人的故事有好多呢,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小亮:知道,例如 、 ……
小明:可见 和朝鲜人民有着深情厚谊。
小亮:图书馆里也有这类书,我们去借几本吧。
小明:这就去!
26.阅读短文,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揣摩句中人物的心情将正确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A.急切
B.欢乐
C.悲痛
①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少年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②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
③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他们久久地哀悼着这位英雄。
27.[阅读要素]默读短文,下列对标题“不朽的托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朽”有永不磨灭的意思,代表罗盛教舍己救人精神的不朽。
B.“不朽的托起”指罗盛教救落水少年的这一行为是不朽的。
C.“托起”赞扬了罗盛教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D.“不朽的托起”塑造了罗盛教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
28.[链接课文]这篇短文与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有哪些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可从人物、事件、表现的人物精神角度去比较)
篇目 《不朽的托起》 《手术台就是阵地》
相同点 ①
不同点 ②
③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血凝红叶
佚名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①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②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有删改)
29.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赵一曼的( )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用了“!”,读起来却有区别,第①句要读得 ,表现出对赵一曼英年早逝的惋惜;第②句要读得 ,表现出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与英雄气概。
31.[阅读要素]“我”为什么要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请默读短文,完成填空。
珍藏柞叶
柞叶采自赵一曼牺牲的的地方,它是英雄 的历史见证。 英雄的鲜血浇灌了它,它的颜色象征着 。 这片柞叶,寄托了“我”对英雄的 。
32.[情境化命题]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完善两位同学的交流内容。
这篇短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 、 、 去刻画赵一曼这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她的 品质。
课本上也有一篇关于赵曼的文章——《 》,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 、 等去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了她的 品质。
现代文阅读
敬佩白求恩
白求恩不仅是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他还是一位勤于写作、文笔冷峻优美而浪漫的散文作家。他在抗日战火中写就的那些散文,逝世后被人们收集起来,竟有十几本之多;他擅长写小说,已发表的小说有数十篇;白求恩喜欢摄影,他是带着相机和胶卷于1938年6月由延安到晋察冀边区的,在那里,结识了沙飞-人民军队的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两人很快就成为挚友,他俩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拍摄了不少晋察冀抗战、优待俘虏的照片,他们千方百计向延安,向大后方,向敌占区,向侵华日军,向国外发稿,让全中国、全世界都了解中国的八路军仍在顽强地坚持抗战……
一位医生有那么多的爱好,先不说他文学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低,他的多才多艺不很令人佩服吗 我敢说,那些在战火中写下的文字、拍摄的作品,对于深刻理解他的情怀境界、爱与恨,一定是一扇明亮的窗口;对于研究抗目战争,也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较之日益泛滥的无病呻吟、粗制滥造的作品要深沉、有益得多。
白求恩的作品有翻译、整理、研究吗 如果还没有,是该认真地开始了。哪怕先翻译,整理一两个选本,也是可以的。那样,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心可以和他贴得更近,我们期待着!
(选自《规矩草》,知识产权出版社)
3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千方百计:
同心协力:
34.用文中加点词造句。
“不仅……还……”;
3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插说 B.表示解释说明
C.补充说明 D.引出下文
36.白求恩都有哪些爱好
37.为什么说那些在战火中写下的文字、拍摄的作品是理解白求恩情怀境界的窗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坚固生命的根
前年去海南岛,看到一棵树干有几围粗,树冠有两库存地大的榕树。它那庞大的根系,像铁制有一股股缆绳,把个像小山似的巨石(抱 根)得紧紧的。许多根向石缝(féng fèng)中钻去。它的枝干还神奇地(深 伸)出许多小根来,向着大地寻找着新的基点。正是有了这棵树,这周围才显出异常的繁荣。鸟儿在欢乐地歌唱,蜂蝶在嗡嗡地飞舞,一群群旅游者和乘凉的人在这里尽情地休闲。导游说,这里经常遭台风的袭击,许多树木都倒下来,惟独这棵树,多少年来从没被刮倒过,据说,它上面的树冠有多大,地下的根系就有多大。它之所以能在任何狂风中屹立,是因为经的根基就是这(座 坐)小山啊!
根,是生命的开始,是生的的源头,以是生的基石,它一刻不停地向地面输送和传递水分、苗头和力量。一切植物,有了根就能生机勃发,没有根,一切都无从谈起。
38.选出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注音。
39.根据提示,用查“无字词典”的方法,联系上下 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填空。
“冠”的意思是帽子,“树冠”是指 。
“繁荣”可以理解为“热闹”“异常的繁荣”在文中指是什么样的情景,找出相关语句。
40.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加点词语写话。
……像……似的……
之所以……是因为……
41.读了这篇短文,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
课外阅读。
玩中的发现
做 名
星期天,阳光灿烂,我在阳台上玩一面镜子。我发现墙上有一块白光,它时有时无,我的手动,它也跟着我的手动。我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越玩越带劲,不知不觉玩了很长时间。后来我终于发现其中的原因了:原来只有当阳光强烈的时候,墙上的那块白光才是最亮的;没有阳光的时候,镜子就不会反射阳光,所以墙上也就不会出现白光了。
妈妈在阳台上洗衣服□洗完后的一盆水没有倒掉□我想□如果我把镜子放在水里□墙上还会不会出现白光呢□当我把镜子放入水中一半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知道我看到的是什么吗?说出来你们肯定不相信,我看到的不是白光,而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这是我玩镜子时的发现呀!你们觉得有趣吗?
42.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3.在玩镜子的过程中,“我”都想到了什么呢?找出相关语句。
44.为什么墙上的那块白光会时有时无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45.当“我”把镜子放入水中一半时,“我”看到了什么?( )
A.一块白光 B.一道美丽的彩虹 C.一个太阳
46.“我看到的不是白光,而是一道美丽的彩虹!”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多选)
A.作者感到意外。
B.作者对这个发现感到很惊喜。
C.作者感到很失望。
47.分析方法。
①短文的选材来源于 (生活 书本),作者在 中体验到了快乐。
②作者善于 身边的事物,并能积极 ,从中有所发现和生发感想。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快乐,只要你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用心去体会,一定会快乐永相随。
答案
1.因为;请求;悄悄
2.B
3.童第周经过努力,成绩得到了提高;童第周坚持不懈,完成了难以完成的实验;童第周成功完成了剥掉青蛙卵外膜的实验
4.童第周,你有远大的志向,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为自己争气,更为祖国争气! 你是我们的好榜样。
5.花;蝴蝶;什么也没有带来
6.让它开放得更长久,让更多人嗅到花香;她不想剥夺蝴蝶的快乐
7.(画出的)因为在这么多学生当中,只有这个小女孩意识到;爱不是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呵护。
8.文中的小女孩是一个有爱心、善良、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的孩子。
9.A
10.是我把灰雀捉走了,但是我没有伤害它,明天我就把它送回来。
小男孩准备把灰雀送回来了,我相信他一定会做到的。
11.担心灰雀受冻;承认灰雀“还活着”和承诺灰雀“一定会飞回来!”
12.诚实、知错就改
13.与人善言;伤人以言
14.圈出的:紧握、倚着、痛击;示例:杨靖宇面对敌人十分勇敢
15.我是不会投降的,我要和可恶的敌人斗争到底!
16.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17.A;B;C;D
18.燕雀、莺、鸫鸟;甲虫、啄木鸟、黄鸟
19.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20.嗡嗡;哼哼;咕噜咕噜、呱呱呱
21.长嘴吹水;冲入云霄,张开尾巴,尾巴兜着风从高空直冲下来;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描述了不同动物的不同演奏方法。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2.拟人、比喻;可爱和歌声的奇特
23.黄莺在枝头唱着婉转柔美的曲子,犹如一位女高音在纵情歌唱;布谷鸟发出“布谷,布谷”的声音,似乎在催促人们开始耕种。
24.有人掉进了冰窟窿;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潜入水中,用头和肩将落水少年顶出水面;冰面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
25.罗盛教;邱少云在烈火焚烧中牺牲;黄继光舍身堵机枪;中国人民志愿军
26.B;A;C
27.B
28.都体现了人物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主人公不同:一个写罗盛教,一个写白求恩。;事件不同:罗盛教为救朝鲜少年掉入冰窟,壮烈牺牲。白求恩大夫在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作为阵地。
29.D
30.缓慢沉重;坚定利落
31.英勇就义;英雄为国家抛洒的热血;崇敬与怀念
32.神态;语言;外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一个粗瓷大碗;语言;动作;关心战士、舍己为人
33.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计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4.我不仅喜欢玫瑰花,还喜欢百合花。
35.B
36.白求恩喜欢写作。擅长写小说,还喜欢摄影。
37.因为人们可以通过那些在战火中写下的文字、拍摄的作品,去理解白求恩的情怀、境界、爱与恨。
38.抱。fèng,座
39.树顶上面的枝叶;鸟儿在欢乐地歌唱,蜂蝶在嗡嗡地飞舞,一群群旅游者和乘凉的人在这里尽情地休闲。
40.天空中的云像奔驰的骏马一样。;之所以我们戴红领巾,是因为它是烈士鲜血染红的。
41.一切植物,有了根就能生机勃发,没有根,一切都无从谈起。
42., , : , ?
43.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我把镜子放在水里,墙上还会不会出现白光呢?
44.原来只有当阳光强烈的时候,墙上的那块白光才是最亮的;没有阳光的时候,镜子就不会反射阳光,所以墙上也就不会出现白光了。
45.B
46.A;B
47.生活;玩;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