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测试
1.(2025六上·长兴期末)第一位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并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简·施旺麦丹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培根
2.(2025六上·长兴期末)下图是从侧面观察5块透明玻璃时看到的形状,你觉得可能起到放大效果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2025六上·长兴期末)我们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时,发现细胞中有很多绿色的小圆点(如右图所示),你知道这是植物细胞的( )。
A.小液泡 B.气孔 C.叶绿体 D.细胞核
4.(2025六上·长兴期末)《微小世界》单元让我们了解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人类逐渐认识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微小世界,发现了诸多奥秘。以下发现有误的是( )。
A.观察微生物时,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B.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C.使用光学显微镜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相反
D.水中的变形虫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其主要功能是繁殖
5.(2025六上·长兴期末)下列选项中,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洋葱内表皮细胞 B.草履虫
C.蚜虫 D.变形虫
6.(2025六上·长兴期末)2024年6月 21日夏至日,奇参加学校组织的测量物体影长的活动,右图中( )点为奇奇当时测量影长时太阳所处的方位。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5六上·长兴期末)以下是昼夜交替的四种假说,与现代科技观察最接近的是( )。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8.(2025六上·长兴期末)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的信息有( )。
①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 ②地球内部有不同的圈层 ③地球上分布有很多陆地板块 ④地球会自转 ⑤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2025六上·长兴期末)学习相关知识后,小明利用下图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地球模型,他最可能制作( )。
A.地球结构模型 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模型
C.地球自转模型 D.地球公转模型
10.(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图中的A、B、C、D代表4个不同的城市位置,在我们做模拟实验时,大家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在这4个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
A.A 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D城市
11.(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右图,使用剪刀裁纸板时,放在( )最省力。
A.A处 B.B处 C.C处 D.三处都一样
12.(2025六上·长兴期末)剪刀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具,在不同场景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下列情境中,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用剪刀剪指甲 B.用剪刀撬开奶粉罐盖子
C.用剪刀的一边刮去皮肤的皮屑 D.用剪刀修剪树叶
13.(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模拟“活字印刷”活动中,如果要印出“技术”两个字,那么在字模上应该刻出的字样是( )。
A. B.
C. D.
14.(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博物馆内,有完备的消防设施。如右图所示是一种固定式的消防装置,称作消防栓。转动消防栓上部的阀门可起到省力的效果,它与生活中的( )运用了相同的机械原理。
A.扳手 B.老虎钳 C.羊角锤 D.撬棍
15.(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情况是否相同”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起和沿斜面A、B、C、D往上拉同一重物(如右图),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斜面A拉重物最省力 B.沿斜面D 拉重物最不省力
C.四个斜面都能省力 D.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
16.(2025六上·长兴期末)将电磁铁的电流断开后,发现它还能吸引回形针,这是因为( )
A.电磁铁不通电也会产生磁性
B.电磁铁坏掉了
C.电磁铁通电产生的磁性会永久存在
D.电磁铁刚断开电流时,铁芯上会有磁性残留
17.(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右下图所示,我们研究了神奇的小电动机,下列发现不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B.一块磁铁不能让电动机转动
C.两块磁铁离转子越近,转动越快
D.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也能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
18.(2025六上·长兴期末)小明做了一个电磁铁,他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再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向,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电磁铁( )。
A.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不变 B.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改变
C.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不变 D.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改变
19.(2025六上·长兴期末)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电磁铁和磁铁小车,发现磁铁小车会被电磁铁吸引,如果想让磁铁小车往前(左侧)走,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去掉一节电池,减小电流强度
B.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连接
C.将磁铁小车内的条形磁铁调个头
D.改变电磁铁上线圈的缠绕方向
20.(2025六上·长兴期末)“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它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利用的能源为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 180℃到零上150℃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时,能量转换的过程是( )。
A.化学能→电能→光能 B.机械能→电能→太阳能
C.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D.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21.(2025六上·长兴期末)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 )
22.(2025六上·长兴期末)制作简易显微镜时,上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下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 )
23.(2025六上·长兴期末)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地轴都是倾斜的,但是倾斜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24.(2025六上·长兴期末)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就是黑夜。( )
25.(2025六上·长兴期末)四季变化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我国冬季寒冷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比较远。( )
26.(2025六上·长兴期末)一般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时,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越近,就越省力。( )
27.(2025六上·长兴期末)上科学课时,小瑞用镊子夹盖玻片,是因为使用镊子可以省力。
28.(2025六上·长兴期末)自来水龙头、扳手、盘山公路都是轮轴的变形。( )
29.(2025六上·长兴期末)用力转动小电动机的轴,发现小灯泡点不亮,说明它不能发电。 ( )
30.(2025六上·长兴期末)我们可以用指南针、线圈制作的电流检测器检测废旧电池是否有电。( )
31.(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下图中标出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2.(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下图中标出轮轴的轮和轴。
33.(2025六上·长兴期末)请在下图中标注“圭”“表”“夏至日照线”“冬至日照线”,并添画“春分日照线”
34.(2025六上·长兴期末)奇奇在学了《微小世界》单元后,便买了显微镜在家自制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进行观察。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安放→ →上片→调焦→观察。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应把标本放置于显微镜的 上面。
(3)在对光过程中,使用平面的反光镜,发现光线依然比较暗,下列做法不能够提高亮度的是( )。
A.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B.将显微镜移到靠窗光线更强的位置
C.打开室内的灯光
D.调节镜筒的高低
(4)为了使观察到的图像放得更大,奇奇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将10×物镜换成20×物镜,此时视野范围会 。
(5)奇奇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他的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 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
C.两眼都保持睁开 D.都可以
(6)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奇奇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此时应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 )。
A.调节旋钮 B.反光镜 C.载玻片 D.物镜
35.(2025六上·长兴期末)模型是认识宇宙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同时又是通向科学真理的桥梁。我们可以用它来研究地球的结构,还可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小刚为了研究地球的运动规律,带来了古代的圭表(右下图)。
(1)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什么圭表可以用来判断四季,它利用的原理是( )。
A.物体影子长短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B.物体影子方向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C.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有规律的变化
D.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2)人们可以用圭表来确定季节,一年中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3)如图,实际运动过程中,地球从②位置运动到③位置,会经过( )时间。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4)一天中,圭表上日影长度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公转 D.太阳自转
(5)当下,长兴地区正处于冬季,我们可推测地球围绕太阳大致转到了上面模型图中的( )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6)上面的模型图中用了四条弧线表示地球公转的轨迹。请在四条弧线上添加箭头,标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7)实验中,我们控制地球模型的运动速度,以便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地球”上随着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在现实世界中,转到位置②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极圈
36.(2025六上·长兴期末)引桥是指将车辆引导到桥上的一段路,有好多江河需要通航,所以架在其上的桥梁都要求有足够的高度。为了探究引桥的坡度对省力情况的影响,优优做了如下实验:将四块长度不同的木板搭在相同高度的木块上,分别用钢笔盒、一盒钩码和一本书作重物在斜面上拉动,记录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
直接提起 斜面a 斜面( ) 斜面( ) 斜面( )
钢笔盒 4.0N 6.0 N 2.4 N 2.2 N 2.0 N
一盒钩码 12.0 N 9.0 N 8.5 N 6.3 N 4.6 N
一本书 5.6 N 4.2 N 3.9 N 3.0N 2.4 N
(1)大桥的引桥运用了( )的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D.平面
(2)在研究坡度对斜面省力情况影响的实验中,我们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中不包括的是( )。
A.物体质量 B.斜面光滑度 C.斜面高度 D.斜面坡度
(3)由于优优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
(4)请在表中括号里填上对应的斜面。
(5)通过这个实验的研究,你知道为什么大桥的引桥总是非常长了吗 。
37.(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图是丁丁做的三个电磁铁装置示意图,分别用三个电磁铁铁芯的一端去吸引大头针,重复三次实验后得到如下表数据。(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和大头针均相同)
电磁铁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平均值)
甲 17
乙 8
丙 35
(1)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可以选择 、 两个电磁铁进行实验,该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有 、 等。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要增强电磁铁的磁力,可采用的方法有 、 等。
(3)丁丁用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的b端,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说明甲装置中铁芯的a端是 极;若要小磁针S极与b端相吸,最简单的方法是 。
(4)如右图,丁丁制作了一个可改变线圈匝数的电磁铁,未通电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磁铁的重力为 2 N。
当开关S连接上②号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说明通电后电磁铁与磁铁相互 。
(5)如果将开关连接到①号线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为( )。
A.2N B.3N C.4N D.2.5N
38.(2025六上·长兴期末)东东的电动玩具小车无法启动,他猜测是小电动机出故障了,于是将小电动机拆开进行研究(如下图)。
(1)东东发现电动机内部有一个右图中的甲装置,该装置的名称是 。
(2)如装置乙,将甲安装在支架上,给甲通电后,发现甲 (填“会”或“不会”)转动。东东将大头针靠近甲,发现大头针被甲吸住了,说明通电的甲装置有 。其中 Y形支架的作用是 。
(3)如右图,东东将小电动机组装回去,与一个小灯泡连接,将绳子紧紧缠绕在小电动机的齿轮上,并快速拉动绳子,小灯泡亮了。该过程中 能转换为 能,再转换为光能,此时该装置可以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罗伯特 胡克是英国科学家,1665 年,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 “小房间” 组成的,他把这些 “小房间” 叫做细胞,所以C选项正确。
2.【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具有放大效果的物体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①玻璃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特征,能起到放大效果。 ②玻璃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特征,能起到放大效果。 ③玻璃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特征,能起到放大效果。
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含有叶绿素等绿色色素,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时,叶绿体呈现为绿色的小圆点,C选项正确。
4.【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水中的变形虫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伪足的主要功能是运动和摄取食物,而不是繁殖。变形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等,D选项说法错误。
5.【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绝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但是也有部分细胞不用借助显微镜就能看清。变形虫、草履虫、洋葱内表皮细胞都是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生物,蚜虫借助放大镜可以看到。
6.【答案】D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2024 年 6 月 21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
7.【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这是符合现代科学认知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一年,产生了四季变化等现象;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周期约为一天,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这与现代科技通过天文观测、卫星探测等手段所得到的结果是最接近的,所以D 选项正确。
8.【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约 71% 是海洋,29% 是陆地,海洋面积广阔,说明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通过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这一信息。
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约 71% 是海洋,29% 是陆地,海洋面积广阔,说明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通过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这一信息。
从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中可以明显看出北半球的陆地面积相对南半球来说更多一些,能够解释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多这一信息,所以⑤符合。
9.【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模型需要体现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图中材料有蓝色的材料和其他颜色的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模型,展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大致分布,B 选项正确。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地球上,东边的地区比西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
11.【答案】C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动力臂不变,阻力大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阻力臂越短,动力越小,越省力。因为 C 处的阻力臂最短,所以放在C处时,使用剪刀裁纸板最省力。
12.【答案】C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用剪刀的一边刮去皮肤的皮屑时,剪刀没有绕着固定点转动,只是单纯地用剪刀的一边进行刮擦的动作,不满足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这一条件,不存在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所以没有利用杠杆原理。
13.【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活字印刷的原理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也就是说,为了印出正常的文字,字模上的字样应该是反字。
14.【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扳手是用来旋转螺栓、螺母等的工具。使用扳手时,手握住扳手的手柄(轮),通过转动手柄来旋转螺栓或螺母(轴),它是典型的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利用轮轴原理可以省力,与转动消防栓上部阀门运用了相同的机械原理,所以A选项正确。
15.【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选项C正确。
16.【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铁芯一般是软磁性材料(如软铁等),当电磁铁通电时,铁芯被磁化,获得磁性;当电流断开后,由于软磁性材料的特性,铁芯上会有磁性残留,所以还能吸引回形针,不过这种残留磁性会很快消失,D选项正确。
17.【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小电动机主要由外壳(有磁铁)、转子(有线圈)、后盖(有换向器)等组成。一块磁铁也能产生磁场,当通电的转子处于这个磁场中时,线圈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转动,所以一块磁铁能让电动机转动,B选项说法错误。
18.【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由电流方向决定,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池正负极均改变时,相当于电流方向两次反转,最终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等有关,而此次实验未改变这些变量,故磁力大小不变。因此 A 正确。
19.【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采用的方法是改变线圈缠绕方向或者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磁铁小车会被电磁铁吸引,如果想让电磁铁推着磁铁小车往前走,那么就要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去掉一节电池,减少电流强度只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0.【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玉兔号” 月球车利用的能源为太阳能。月球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是第一个能量转换过程。 转化得到的电能储存起来,当月球车需要运动时,电能驱动月球车的电动机等设备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月球车能够在月球表面运动,这是第二个能量转换过程。太阳能→电能→机械能符合 “玉兔号” 月球车的能量转换过程,即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项正确。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有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物镜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其作用是将物体放大并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是靠近眼睛的透镜,它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的实像进一步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制作简易显微镜时,通常是下面的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上面的放大镜靠近眼睛,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 。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约 23.5° 的倾斜角度,且倾斜方向相对固定(指向北极星附近)。这种 “轴向平行性” 是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形成四季更替。地轴倾斜方向不随公转改变,故题干表述正确。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未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 但是,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不一定就是黑夜。因为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转的,并且地轴是倾斜的,同时地球还在围绕太阳公转。 昼夜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在某一时刻,全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半球中可能同时包含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部分地区,夜半球同样可能同时包含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南半球和北半球可能同时处于白天,也可能同时处于黑夜,还可能一个处于白天一个处于黑夜。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这样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变化。 而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对四季变化的影响较小。实际上,我国处于冬季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近日点附近,也就是说我国冬季寒冷的时候地球离太阳较近,并非离太阳远。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的距离就是动力臂的长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越近,意味着动力臂越短。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短,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越大,也就越费力,而不是越省力。 所以 “一般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时,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越近,就越省力”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镊子是费力杠杆,其支点在镊子顶端,动力作用点在中部,阻力作用点在尖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使用时费力。小瑞用镊子夹盖玻片,是为了通过较小的力实现精细操作,避免手指触碰盖玻片影响实验,而非为了省力。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当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时,省力;当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轮上时,费力。盘山公路是一种变形的斜面,它通过把路修成盘山的形状,使坡度变缓,这样车辆上山时可以更省力。其原理是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斜面的长度,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在做相同的功时,斜面越长越省力。盘山公路不符合轮轴的结构特点,不属于轮轴的变形。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小电动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当小电动机作为电动机使用时,通电后其内部的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当用力转动小电动机的轴时,小电动机就相当于一个发电机,此时内部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即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小灯泡点亮的条件是有足够的电流通过,并且电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用力转动小电动机的轴时,小电动机能发电产生感应电流,但小灯泡点不亮可能是因为转动轴的速度不够快,导致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微弱,不足以使小灯泡发光,并不是小电动机不能发电。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把一段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可观察到指南针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用导线绕成线圈扣在指南针上,组成一个电流检测器,接通电源,发现小磁针不动,说明电池应该没电了;如果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还有电。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1.【答案】(从上到下)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力点是施加动力的点;阻力点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的作用点。
32.【答案】(从上到下)轮;轴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在水龙头中,通常我们用手去转动的那一部分较大的、可以用手握住并施加力的圆形把手部分就是轮 ;而与把手相连,在内部较细的、随着把手转动而转动,从而控制水流的开关或大小的部分就是轴。
33.【答案】略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表” 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上的标杆,“圭” 是在表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着的一个有刻度的尺。 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表的影子最短,所形成的日照线离表较近,你可以在靠近表的位置标注 “夏至日照线” ;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表的影子最长,所形成的日照线离表较远,标注 “冬至日照线”。而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处于夏至和冬至之间,影子长度也在两者之间,你可以在圭上处于夏至日照线和冬至日照线中间位置附近添画一条线来表示 “春分日照线” ,然后在垂直的标杆处标注 “表”,在水平有刻度的尺处标注“圭”。
34.【答案】(1)对光
(2)载物台
(3)D
(4)变小
(5)C
(6)物镜
(7)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在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操作,对光的目的是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从而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为后续观察标本做好准备。
(2)载物台是显微镜上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光线可通过通光孔照亮标本,以便于观察。将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后,还需要用压片夹固定,防止标本移动,从而更好地进行观察操作。
(3)调节镜筒的高低主要是为了使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合适,以便清晰地观察到标本的图像,其目的是调节焦距,而不是调节光线的亮度,该做法 不能 提高亮度,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将将10×物镜换成20×物镜,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了。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时,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变大,但是视野中所看到的实际范围会变小。这是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窄,看到的细胞数量也就越少。
(5)通常是用左眼观察目镜内的物像,同时右眼睁开,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一边观察显微镜下的图像,一边用右眼配合右手进行绘图等操作 ,使观察和记录等工作同时进行,提高效率。如果只睁开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闭拢,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不利于同步进行其他操作。
(6)在使用显微镜调焦,将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标本,损坏物镜镜头。当镜筒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7)显微镜的调节旋钮分为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用于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小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在找到物像后,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当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时,调节调节旋钮(主要是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变得清晰,D选项正确。
35.【答案】(1)A
(2)D
(3)A
(4)B
(5)A
(6)略
(7)B
【知识点】地球自转;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1)圭表由垂直立在地面的 “表” 和正南北方向平放的 “圭” 组成。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不同。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表” 的影子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表” 的影子最长;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表” 的影子长度适中。通过测量 “圭” 上 “表” 的影子长短,根据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判断季节,A选项正确。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移动,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物体的影子较长;春季和秋季是过渡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影子长度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间。
(3)从②到③,地球转了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年的四分之一,即3个月。
(4)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周期为一天。由于地球自转,在一天当中,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太阳高度角也随之改变。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小,圭表上的日影长;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圭表上的日影短。所以一天中圭表上日影长度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B选项正确。
(5)在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这一天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的一天。地球公转轨道图中,一般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断季节,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对应的是北半球的冬季。
(6)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7)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移动,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在现实世界中,转到位置②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回归线处。
36.【答案】(1)B
(2)D
(3)6.0N
(4)b;c;d
(5)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斜面越长,其坡度就越小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难,将物体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力的作用距离和力的大小取决于斜面的倾角。大桥的引桥是一个倾斜的平面,车辆通过引桥时,沿着引桥的斜面向上行驶,相比直接垂直提升车辆,使用斜面可以省力,虽然多走了距离,但更容易将车辆提升到桥面高度,所以大桥的引桥运用了斜面的原理,B选项正确。
(2)本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坡度对斜面省力情况的影响,所以斜面坡度是需要改变的因素,而不是保持不变的因素,D选项符合题意。
(3)观察可知,错误数据为a斜面的6.0N。
(4)根据使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也就是沿斜面拉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5)通过这个实验可知,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斜面越长,其坡度就越小。而根据实验数据,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坡度越小,沿斜面拉动物体所需要的力就越小,也就越省力。
37.【答案】(1)甲;丙;线圈匝数;电流方向
(2)增加电池节数;增大线圈匝数
(3)S;改变电流方向
(4)吸引
(5)C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此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可以选择甲和丙两个电磁铁进行实验,该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有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电流方向等。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要增强电磁铁的磁力,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电池节数和增大线圈匝数。
(3)丁丁用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的b端,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磁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说明甲装置中铁芯的a端是S极;若要小磁针S极与b端相吸,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电流方向。
(4)丁丁制作了一个可改变线圈匝数的电磁铁,未通电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磁铁的重力为 2 N。 当开关S连接上②号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说明通电后电磁铁与磁铁相互吸引,导致磁体向下。
(5)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在电流大小和铁芯相同的情况下,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8.【答案】(1)转子
(2)会;电磁铁;改变电流方向
(3)机械能;电能;发电机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1)在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够持续转动下去。
(2)将甲安装在支架上,给甲通电后,发现甲会转动,东东将大头针靠近甲,发现大头针被甲吸住了,说明通电的甲装置有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其中Y形支架的作用是改变电流方向。
(3)当快速拉动绳子时,绳子带动小电动机的齿轮转动,小电动机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拉动绳子的过程消耗了人的机械能(人的能量通过拉动绳子做功传递给小电动机),小电动机产生了电能,所以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产生的电能使小灯泡发光,即电能又转换为光能。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测试
1.(2025六上·长兴期末)第一位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并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简·施旺麦丹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培根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罗伯特 胡克是英国科学家,1665 年,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 “小房间” 组成的,他把这些 “小房间” 叫做细胞,所以C选项正确。
2.(2025六上·长兴期末)下图是从侧面观察5块透明玻璃时看到的形状,你觉得可能起到放大效果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具有放大效果的物体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①玻璃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特征,能起到放大效果。 ②玻璃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特征,能起到放大效果。 ③玻璃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特征,能起到放大效果。
3.(2025六上·长兴期末)我们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时,发现细胞中有很多绿色的小圆点(如右图所示),你知道这是植物细胞的( )。
A.小液泡 B.气孔 C.叶绿体 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含有叶绿素等绿色色素,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时,叶绿体呈现为绿色的小圆点,C选项正确。
4.(2025六上·长兴期末)《微小世界》单元让我们了解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人类逐渐认识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微小世界,发现了诸多奥秘。以下发现有误的是( )。
A.观察微生物时,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
B.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C.使用光学显微镜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相反
D.水中的变形虫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其主要功能是繁殖
【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水中的变形虫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伪足的主要功能是运动和摄取食物,而不是繁殖。变形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等,D选项说法错误。
5.(2025六上·长兴期末)下列选项中,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洋葱内表皮细胞 B.草履虫
C.蚜虫 D.变形虫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绝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但是也有部分细胞不用借助显微镜就能看清。变形虫、草履虫、洋葱内表皮细胞都是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生物,蚜虫借助放大镜可以看到。
6.(2025六上·长兴期末)2024年6月 21日夏至日,奇参加学校组织的测量物体影长的活动,右图中( )点为奇奇当时测量影长时太阳所处的方位。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2024 年 6 月 21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
7.(2025六上·长兴期末)以下是昼夜交替的四种假说,与现代科技观察最接近的是( )。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这是符合现代科学认知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一年,产生了四季变化等现象;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周期约为一天,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这与现代科技通过天文观测、卫星探测等手段所得到的结果是最接近的,所以D 选项正确。
8.(2025六上·长兴期末)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的信息有( )。
①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 ②地球内部有不同的圈层 ③地球上分布有很多陆地板块 ④地球会自转 ⑤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约 71% 是海洋,29% 是陆地,海洋面积广阔,说明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通过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这一信息。
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约 71% 是海洋,29% 是陆地,海洋面积广阔,说明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通过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这一信息。
从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中可以明显看出北半球的陆地面积相对南半球来说更多一些,能够解释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多这一信息,所以⑤符合。
9.(2025六上·长兴期末)学习相关知识后,小明利用下图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地球模型,他最可能制作( )。
A.地球结构模型 B.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模型
C.地球自转模型 D.地球公转模型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模型需要体现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图中材料有蓝色的材料和其他颜色的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模型,展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大致分布,B 选项正确。
10.(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图中的A、B、C、D代表4个不同的城市位置,在我们做模拟实验时,大家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在这4个城市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
A.A 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D城市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地球上,东边的地区比西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
11.(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右图,使用剪刀裁纸板时,放在( )最省力。
A.A处 B.B处 C.C处 D.三处都一样
【答案】C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动力臂不变,阻力大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阻力臂越短,动力越小,越省力。因为 C 处的阻力臂最短,所以放在C处时,使用剪刀裁纸板最省力。
12.(2025六上·长兴期末)剪刀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具,在不同场景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下列情境中,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用剪刀剪指甲 B.用剪刀撬开奶粉罐盖子
C.用剪刀的一边刮去皮肤的皮屑 D.用剪刀修剪树叶
【答案】C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用剪刀的一边刮去皮肤的皮屑时,剪刀没有绕着固定点转动,只是单纯地用剪刀的一边进行刮擦的动作,不满足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这一条件,不存在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所以没有利用杠杆原理。
13.(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模拟“活字印刷”活动中,如果要印出“技术”两个字,那么在字模上应该刻出的字样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活字印刷的原理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也就是说,为了印出正常的文字,字模上的字样应该是反字。
14.(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博物馆内,有完备的消防设施。如右图所示是一种固定式的消防装置,称作消防栓。转动消防栓上部的阀门可起到省力的效果,它与生活中的( )运用了相同的机械原理。
A.扳手 B.老虎钳 C.羊角锤 D.撬棍
【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扳手是用来旋转螺栓、螺母等的工具。使用扳手时,手握住扳手的手柄(轮),通过转动手柄来旋转螺栓或螺母(轴),它是典型的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利用轮轴原理可以省力,与转动消防栓上部阀门运用了相同的机械原理,所以A选项正确。
15.(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情况是否相同”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起和沿斜面A、B、C、D往上拉同一重物(如右图),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斜面A拉重物最省力 B.沿斜面D 拉重物最不省力
C.四个斜面都能省力 D.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
【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选项C正确。
16.(2025六上·长兴期末)将电磁铁的电流断开后,发现它还能吸引回形针,这是因为( )
A.电磁铁不通电也会产生磁性
B.电磁铁坏掉了
C.电磁铁通电产生的磁性会永久存在
D.电磁铁刚断开电流时,铁芯上会有磁性残留
【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铁芯一般是软磁性材料(如软铁等),当电磁铁通电时,铁芯被磁化,获得磁性;当电流断开后,由于软磁性材料的特性,铁芯上会有磁性残留,所以还能吸引回形针,不过这种残留磁性会很快消失,D选项正确。
17.(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右下图所示,我们研究了神奇的小电动机,下列发现不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B.一块磁铁不能让电动机转动
C.两块磁铁离转子越近,转动越快
D.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也能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
【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小电动机主要由外壳(有磁铁)、转子(有线圈)、后盖(有换向器)等组成。一块磁铁也能产生磁场,当通电的转子处于这个磁场中时,线圈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转动,所以一块磁铁能让电动机转动,B选项说法错误。
18.(2025六上·长兴期末)小明做了一个电磁铁,他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再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方向,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电磁铁( )。
A.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不变 B.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改变
C.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不变 D.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改变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由电流方向决定,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池正负极均改变时,相当于电流方向两次反转,最终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等有关,而此次实验未改变这些变量,故磁力大小不变。因此 A 正确。
19.(2025六上·长兴期末)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电磁铁和磁铁小车,发现磁铁小车会被电磁铁吸引,如果想让磁铁小车往前(左侧)走,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去掉一节电池,减小电流强度
B.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连接
C.将磁铁小车内的条形磁铁调个头
D.改变电磁铁上线圈的缠绕方向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采用的方法是改变线圈缠绕方向或者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磁铁小车会被电磁铁吸引,如果想让电磁铁推着磁铁小车往前走,那么就要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去掉一节电池,减少电流强度只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0.(2025六上·长兴期末)“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它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利用的能源为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 180℃到零上150℃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时,能量转换的过程是( )。
A.化学能→电能→光能 B.机械能→电能→太阳能
C.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D.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玉兔号” 月球车利用的能源为太阳能。月球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是第一个能量转换过程。 转化得到的电能储存起来,当月球车需要运动时,电能驱动月球车的电动机等设备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月球车能够在月球表面运动,这是第二个能量转换过程。太阳能→电能→机械能符合 “玉兔号” 月球车的能量转换过程,即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项正确。
21.(2025六上·长兴期末)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有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2.(2025六上·长兴期末)制作简易显微镜时,上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下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物镜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其作用是将物体放大并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是靠近眼睛的透镜,它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的实像进一步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制作简易显微镜时,通常是下面的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上面的放大镜靠近眼睛,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 。
23.(2025六上·长兴期末)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地轴都是倾斜的,但是倾斜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约 23.5° 的倾斜角度,且倾斜方向相对固定(指向北极星附近)。这种 “轴向平行性” 是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形成四季更替。地轴倾斜方向不随公转改变,故题干表述正确。
24.(2025六上·长兴期末)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就是黑夜。(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未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 但是,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不一定就是黑夜。因为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转的,并且地轴是倾斜的,同时地球还在围绕太阳公转。 昼夜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在某一时刻,全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半球中可能同时包含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部分地区,夜半球同样可能同时包含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南半球和北半球可能同时处于白天,也可能同时处于黑夜,还可能一个处于白天一个处于黑夜。
25.(2025六上·长兴期末)四季变化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我国冬季寒冷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比较远。(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这样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变化。 而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对四季变化的影响较小。实际上,我国处于冬季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近日点附近,也就是说我国冬季寒冷的时候地球离太阳较近,并非离太阳远。
26.(2025六上·长兴期末)一般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时,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越近,就越省力。(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的距离就是动力臂的长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越近,意味着动力臂越短。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短,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越大,也就越费力,而不是越省力。 所以 “一般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时,杠杆的支点离用力点越近,就越省力”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7.(2025六上·长兴期末)上科学课时,小瑞用镊子夹盖玻片,是因为使用镊子可以省力。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镊子是费力杠杆,其支点在镊子顶端,动力作用点在中部,阻力作用点在尖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使用时费力。小瑞用镊子夹盖玻片,是为了通过较小的力实现精细操作,避免手指触碰盖玻片影响实验,而非为了省力。
28.(2025六上·长兴期末)自来水龙头、扳手、盘山公路都是轮轴的变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当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时,省力;当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轮上时,费力。盘山公路是一种变形的斜面,它通过把路修成盘山的形状,使坡度变缓,这样车辆上山时可以更省力。其原理是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斜面的长度,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在做相同的功时,斜面越长越省力。盘山公路不符合轮轴的结构特点,不属于轮轴的变形。
29.(2025六上·长兴期末)用力转动小电动机的轴,发现小灯泡点不亮,说明它不能发电。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小电动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当小电动机作为电动机使用时,通电后其内部的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当用力转动小电动机的轴时,小电动机就相当于一个发电机,此时内部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即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小灯泡点亮的条件是有足够的电流通过,并且电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用力转动小电动机的轴时,小电动机能发电产生感应电流,但小灯泡点不亮可能是因为转动轴的速度不够快,导致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微弱,不足以使小灯泡发光,并不是小电动机不能发电。
30.(2025六上·长兴期末)我们可以用指南针、线圈制作的电流检测器检测废旧电池是否有电。(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把一段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可观察到指南针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用导线绕成线圈扣在指南针上,组成一个电流检测器,接通电源,发现小磁针不动,说明电池应该没电了;如果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还有电。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1.(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下图中标出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答案】(从上到下)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力点是施加动力的点;阻力点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的作用点。
32.(2025六上·长兴期末)在下图中标出轮轴的轮和轴。
【答案】(从上到下)轮;轴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在水龙头中,通常我们用手去转动的那一部分较大的、可以用手握住并施加力的圆形把手部分就是轮 ;而与把手相连,在内部较细的、随着把手转动而转动,从而控制水流的开关或大小的部分就是轴。
33.(2025六上·长兴期末)请在下图中标注“圭”“表”“夏至日照线”“冬至日照线”,并添画“春分日照线”
【答案】略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表” 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上的标杆,“圭” 是在表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着的一个有刻度的尺。 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表的影子最短,所形成的日照线离表较近,你可以在靠近表的位置标注 “夏至日照线” ;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表的影子最长,所形成的日照线离表较远,标注 “冬至日照线”。而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处于夏至和冬至之间,影子长度也在两者之间,你可以在圭上处于夏至日照线和冬至日照线中间位置附近添画一条线来表示 “春分日照线” ,然后在垂直的标杆处标注 “表”,在水平有刻度的尺处标注“圭”。
34.(2025六上·长兴期末)奇奇在学了《微小世界》单元后,便买了显微镜在家自制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进行观察。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安放→ →上片→调焦→观察。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应把标本放置于显微镜的 上面。
(3)在对光过程中,使用平面的反光镜,发现光线依然比较暗,下列做法不能够提高亮度的是( )。
A.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B.将显微镜移到靠窗光线更强的位置
C.打开室内的灯光
D.调节镜筒的高低
(4)为了使观察到的图像放得更大,奇奇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将10×物镜换成20×物镜,此时视野范围会 。
(5)奇奇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他的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 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
C.两眼都保持睁开 D.都可以
(6)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奇奇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此时应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 )。
A.调节旋钮 B.反光镜 C.载玻片 D.物镜
【答案】(1)对光
(2)载物台
(3)D
(4)变小
(5)C
(6)物镜
(7)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在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操作,对光的目的是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从而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为后续观察标本做好准备。
(2)载物台是显微镜上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光线可通过通光孔照亮标本,以便于观察。将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后,还需要用压片夹固定,防止标本移动,从而更好地进行观察操作。
(3)调节镜筒的高低主要是为了使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合适,以便清晰地观察到标本的图像,其目的是调节焦距,而不是调节光线的亮度,该做法 不能 提高亮度,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不更换目镜的情况下,将将10×物镜换成20×物镜,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了。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时,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变大,但是视野中所看到的实际范围会变小。这是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窄,看到的细胞数量也就越少。
(5)通常是用左眼观察目镜内的物像,同时右眼睁开,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一边观察显微镜下的图像,一边用右眼配合右手进行绘图等操作 ,使观察和记录等工作同时进行,提高效率。如果只睁开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闭拢,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不利于同步进行其他操作。
(6)在使用显微镜调焦,将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标本,损坏物镜镜头。当镜筒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7)显微镜的调节旋钮分为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用于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小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在找到物像后,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当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时,调节调节旋钮(主要是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变得清晰,D选项正确。
35.(2025六上·长兴期末)模型是认识宇宙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同时又是通向科学真理的桥梁。我们可以用它来研究地球的结构,还可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小刚为了研究地球的运动规律,带来了古代的圭表(右下图)。
(1)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什么圭表可以用来判断四季,它利用的原理是( )。
A.物体影子长短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B.物体影子方向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C.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有规律的变化
D.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2)人们可以用圭表来确定季节,一年中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3)如图,实际运动过程中,地球从②位置运动到③位置,会经过( )时间。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4)一天中,圭表上日影长度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公转 D.太阳自转
(5)当下,长兴地区正处于冬季,我们可推测地球围绕太阳大致转到了上面模型图中的( )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6)上面的模型图中用了四条弧线表示地球公转的轨迹。请在四条弧线上添加箭头,标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7)实验中,我们控制地球模型的运动速度,以便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地球”上随着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在现实世界中,转到位置②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极圈
【答案】(1)A
(2)D
(3)A
(4)B
(5)A
(6)略
(7)B
【知识点】地球自转;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1)圭表由垂直立在地面的 “表” 和正南北方向平放的 “圭” 组成。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不同。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表” 的影子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表” 的影子最长;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表” 的影子长度适中。通过测量 “圭” 上 “表” 的影子长短,根据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判断季节,A选项正确。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移动,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物体的影子较长;春季和秋季是过渡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影子长度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间。
(3)从②到③,地球转了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年的四分之一,即3个月。
(4)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周期为一天。由于地球自转,在一天当中,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太阳高度角也随之改变。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小,圭表上的日影长;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圭表上的日影短。所以一天中圭表上日影长度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B选项正确。
(5)在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这一天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的一天。地球公转轨道图中,一般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断季节,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对应的是北半球的冬季。
(6)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7)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移动,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在现实世界中,转到位置②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回归线处。
36.(2025六上·长兴期末)引桥是指将车辆引导到桥上的一段路,有好多江河需要通航,所以架在其上的桥梁都要求有足够的高度。为了探究引桥的坡度对省力情况的影响,优优做了如下实验:将四块长度不同的木板搭在相同高度的木块上,分别用钢笔盒、一盒钩码和一本书作重物在斜面上拉动,记录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
直接提起 斜面a 斜面( ) 斜面( ) 斜面( )
钢笔盒 4.0N 6.0 N 2.4 N 2.2 N 2.0 N
一盒钩码 12.0 N 9.0 N 8.5 N 6.3 N 4.6 N
一本书 5.6 N 4.2 N 3.9 N 3.0N 2.4 N
(1)大桥的引桥运用了( )的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D.平面
(2)在研究坡度对斜面省力情况影响的实验中,我们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中不包括的是( )。
A.物体质量 B.斜面光滑度 C.斜面高度 D.斜面坡度
(3)由于优优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
(4)请在表中括号里填上对应的斜面。
(5)通过这个实验的研究,你知道为什么大桥的引桥总是非常长了吗 。
【答案】(1)B
(2)D
(3)6.0N
(4)b;c;d
(5)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斜面越长,其坡度就越小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难,将物体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力的作用距离和力的大小取决于斜面的倾角。大桥的引桥是一个倾斜的平面,车辆通过引桥时,沿着引桥的斜面向上行驶,相比直接垂直提升车辆,使用斜面可以省力,虽然多走了距离,但更容易将车辆提升到桥面高度,所以大桥的引桥运用了斜面的原理,B选项正确。
(2)本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坡度对斜面省力情况的影响,所以斜面坡度是需要改变的因素,而不是保持不变的因素,D选项符合题意。
(3)观察可知,错误数据为a斜面的6.0N。
(4)根据使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也就是沿斜面拉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5)通过这个实验可知,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斜面越长,其坡度就越小。而根据实验数据,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坡度越小,沿斜面拉动物体所需要的力就越小,也就越省力。
37.(2025六上·长兴期末)如图是丁丁做的三个电磁铁装置示意图,分别用三个电磁铁铁芯的一端去吸引大头针,重复三次实验后得到如下表数据。(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和大头针均相同)
电磁铁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平均值)
甲 17
乙 8
丙 35
(1)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可以选择 、 两个电磁铁进行实验,该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有 、 等。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要增强电磁铁的磁力,可采用的方法有 、 等。
(3)丁丁用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的b端,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说明甲装置中铁芯的a端是 极;若要小磁针S极与b端相吸,最简单的方法是 。
(4)如右图,丁丁制作了一个可改变线圈匝数的电磁铁,未通电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磁铁的重力为 2 N。
当开关S连接上②号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说明通电后电磁铁与磁铁相互 。
(5)如果将开关连接到①号线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为( )。
A.2N B.3N C.4N D.2.5N
【答案】(1)甲;丙;线圈匝数;电流方向
(2)增加电池节数;增大线圈匝数
(3)S;改变电流方向
(4)吸引
(5)C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此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可以选择甲和丙两个电磁铁进行实验,该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有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电流方向等。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要增强电磁铁的磁力,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电池节数和增大线圈匝数。
(3)丁丁用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的b端,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磁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说明甲装置中铁芯的a端是S极;若要小磁针S极与b端相吸,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电流方向。
(4)丁丁制作了一个可改变线圈匝数的电磁铁,未通电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磁铁的重力为 2 N。 当开关S连接上②号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说明通电后电磁铁与磁铁相互吸引,导致磁体向下。
(5)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在电流大小和铁芯相同的情况下,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8.(2025六上·长兴期末)东东的电动玩具小车无法启动,他猜测是小电动机出故障了,于是将小电动机拆开进行研究(如下图)。
(1)东东发现电动机内部有一个右图中的甲装置,该装置的名称是 。
(2)如装置乙,将甲安装在支架上,给甲通电后,发现甲 (填“会”或“不会”)转动。东东将大头针靠近甲,发现大头针被甲吸住了,说明通电的甲装置有 。其中 Y形支架的作用是 。
(3)如右图,东东将小电动机组装回去,与一个小灯泡连接,将绳子紧紧缠绕在小电动机的齿轮上,并快速拉动绳子,小灯泡亮了。该过程中 能转换为 能,再转换为光能,此时该装置可以称为 。
【答案】(1)转子
(2)会;电磁铁;改变电流方向
(3)机械能;电能;发电机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1)在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够持续转动下去。
(2)将甲安装在支架上,给甲通电后,发现甲会转动,东东将大头针靠近甲,发现大头针被甲吸住了,说明通电的甲装置有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其中Y形支架的作用是改变电流方向。
(3)当快速拉动绳子时,绳子带动小电动机的齿轮转动,小电动机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拉动绳子的过程消耗了人的机械能(人的能量通过拉动绳子做功传递给小电动机),小电动机产生了电能,所以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产生的电能使小灯泡发光,即电能又转换为光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