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0 22: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 适合农业耕作
C. 有利于建造金字塔 D. 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2. 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由此可知,其统治范围地跨(  )
A. 非洲、亚洲 B. 非洲、欧洲
C. 亚洲、欧洲 D. 欧、亚、非三洲
3. 某中学的同学们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如下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埃及太阳历 B. 古埃及象形文字
C. 法老的统治 D. 古埃及文明成就
4. 古埃及人为了计算尼罗河涨水的时间,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些情况表明(  )
A.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B. 君主专制加速科技进步
C. 宗教信仰推动经济繁荣
D. 农业经济阻碍历法革新
5. 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由此可知,金字塔(  )
A. 反映国王的无限权力
B. 反映古埃及农业技术发达
C.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D. 反映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
6.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 维护奴隶主利益 B. 主张君权神授
C. 提倡自由与平等 D. 保护私有财产
7. 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 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 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 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8. 据下图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第一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第二十二条: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第二十五条: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于该处火中。
A. 宣扬君主专制统治 B.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 是最早的成文法典 D. 具有社会规范功能
9.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使过去的部落习俗大部分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 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10. 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 重视发展农业 B. 法律体系严密
C. 维护奴隶主利益 D. 商品经济活跃
11.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崛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
它曾被称为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这里所说的文明(  )
A. 被称为哈拉帕文明 B. 是雅利安人创造的
C. 是佛教文化的代表 D. 是孔雀王朝的遗存
12. 弗罗兹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
A. 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B. 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C. 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D. 娶一个貌美公主做妻子
13. 下面是依照古印度的《摩奴法典》所作出的判决记录。这表明古印度(  )
伤害罪判决: (1)色斯(吠舍)打伤塔阔尔(刹帝利)判处断肢 (2)塔阔尔(刹帝利)打伤拉吉普特(刹帝利)处以罚款
A. 法治建设完备
B. 社会矛盾尖锐
C. 种姓差异分明
D. 法律同罪同罚
14. 古代印度,不同种姓严禁通婚,法律地位不平等,种姓的职业固定,世代相袭。据此可知,种姓制度导致印度(  )
15.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姓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实在是所言不实,是没道理和不光彩的。”这表明释迦牟尼(  )
A.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B. 受到民众的支持
C. 拒绝婆罗门入教
D. 宣扬“忍耐顺从”
1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释迦牟尼塑像 C.巴黎圣母院 D.阿拉伯数字
17.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 “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 )
A.阿拉伯数字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19.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是( )
A.汉谟拉比 B.秦始皇 C.图特摩斯三世 D.汉武帝
20.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属于这一地区文明成果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司母戊鼎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金字塔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
A. 印度河流域 B. 恒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两河流域
22.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城市有( )
A. 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 B. 巴比伦和尼尼微
C. 长安和洛阳 D. 雅典和斯巴达
23.古代印度社会有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
A.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B. 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
C. 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吠舍 D. 刹帝利、婆罗门、首陀罗、吠舍
24.婆罗门教的最高等级是(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25.在古代印度,属于刹帝利的是( )
A. 祭司 B. 国王、武士和官吏
C.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D.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二、非选择题
26、填空题
(1). 亚洲西部的_______河和______河流经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两河流域。
(2). 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从高到低的等级依次是_______、刹帝利、吠舍和_______。
(3).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_______洲的_______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_______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4).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_______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_______阶级利益的法典,_____________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___。
27、简答题
(1)简述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
(2)简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
(3)简述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约23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
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摘编自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胡夫的金字塔……其工艺的高超、计算的精确、结构的精美,为世界七大奇迹之冠。胡夫的儿子和孙子的金字塔,虽然较小,但是其建筑风格和附属建筑物的布局与胡夫
的金字塔相同。
——摘编自[英]凯文·希林顿《非洲通史》
材料三:1991年,埃及学者在胡夫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其中包括建造胡夫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摘编自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四: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
——摘编自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金字塔的史料价值
根据材料三,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根据材料四,指出作者认为考察金字塔建造应着眼于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792年,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即位。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努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个人统治,发展经济,缓解内部矛盾。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对外扩张,采取灵活的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后来他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使王国走向强盛。
材料二:
如图所示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玛什,端坐在宝座上,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沙玛什正将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材料三:在前言部分,汉谟拉比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带、藏匿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的标识,应处断指之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谟拉比使国家走向强盛的原因。
材料二中浮雕的这个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政治观念?浮雕下面的法典铭文是用哪种文字刻写的?
材料三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实质又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概况。
答案
1-5BADAC 6-10ADDCA 11-15ABCAA 16-20CBAAB 21-25AAAAB
26(1).幼发拉底 底格里斯
(2).婆罗门 首陀罗
(3).非 尼罗 3000
(4).汉谟拉比 奴隶 奴隶主 汉谟拉比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
27、(1)
   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公元前 3500 年左右,埃及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 3100 年左右,美尼斯初步统一埃及,建立起早期王朝。之后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等时期。古王国时期,法老权力强大,开始大规模修建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生产技术。新王国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对外扩张,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达到鼎盛,但后期逐渐衰落。
  外族统治与融合:新王国之后,埃及先后遭到利比亚人、努比亚人、波斯人等外族入侵和统治,在这过程中,埃及文化与外族文化有一定融合。公元前 332 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埃及进入希腊化时期,本土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冲击。后来又被罗马统治。
  主要成就:
  建筑方面: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如胡夫金字塔等,它是法老的陵墓,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水平和数学知识。此外还有卢克索神庙等宗教建筑,这些建筑装饰精美,有大量的浮雕和壁画。
  文字方面: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它是一种表意文字,通过图形来表示事物或概念。象形文字有一定的书写规则,对后来的字母文字发展有影响,比如腓尼基字母就受到其启发。
  科技方面:在医学上,古埃及人能做外科手术,如木乃伊制作过程中能处理尸体的器官,掌握了一定的麻醉技术,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有自己的医学文献。天文学上,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共 12 个月,这种历法对后来的历法发展有一定影响。
  特点:
  浓厚的宗教色彩:古埃及宗教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法老被视为神的化身,金字塔等建筑是为法老的来世服务,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频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受到宗教教义和祭司的影响。
  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一切大权。国家的资源可以被法老支配用于修建陵墓、神庙等大型工程。整个社会围绕法老运转,臣民对法老绝对服从。
  稳定的农业经济基础: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古埃及农业发达。农业生产的稳定保障了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手工业、商业等其他经济形式,并且农业生产与宗教、历法等密切相关,比如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周期制定太阳历。
  (2)
   发展历程:
  城邦兴起:公元前 3500 年左右,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小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兼并。公元前 2400 年左右,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帝国兴衰:后来,两河流域又经历了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等时期。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达到强盛,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两河流域又先后被亚述、新巴比伦等王国统治。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修建了著名的空中花园。此后,两河流域先后被波斯、亚历山大帝国等外族征服。
  主要成就:
  法律方面:《汉谟拉比法典》是最突出的成就,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婚姻、家庭、财产、债务、租赁、雇佣等,对各种犯罪行为都有相应的惩罚规定,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文字方面:两河流域的人们使用楔形文字,它是用芦苇杆在泥板上压印而成,形状像楔子。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后来被广泛使用于两河流域的各个民族,有大量的泥板文书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
  科技与建筑方面:在数学上,两河流域的人们掌握了四则运算、分数等知识,还能计算面积和体积。在天文方面,他们能区分恒星和行星,制定了阴历,设置闰月来调整与太阳历的差异。建筑上,有著名的古巴比伦城等,城墙高大坚固,城内有宫殿、神庙等建筑。
  特点:
  城市文明发达:两河流域文明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中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有完善的市政设施和建筑,如供水排水系统等。不同城市之间有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城市文明对整个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民族融合频繁:两河流域地理位置特殊,周边民族众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民族不断迁徙和融合。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先后在这一地区建立政权,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得两河流域文明具有多元性。
  商业经济繁荣:由于两河流域地区资源有限,需要通过贸易来获取所需物资,因此商业经济比较繁荣。贸易范围广泛,不仅在两河流域内部,还与周边地区如埃及、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这种商业繁荣推动了货币的产生和契约、法律等商业制度的发展。
  (3)
   发展历程:
  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 2300 - 前 1750 年,古代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等城市文明,城市规划合理,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建筑。但这一文明后来神秘消失,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等。
  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形成: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他们带来了
  继续
  自己的文化,并逐渐建立起种姓制度。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吠陀》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等情况。之后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十六大国相互争霸,思想文化领域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佛教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帝国时期:公元前 324 年,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帝国,阿育王时期达到鼎盛,基本统一了印度半岛。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孔雀帝国灭亡后,印度又经历了外族入侵和分裂时期,先后被大夏、贵霜等外族统治。
  主要成就:
  种姓制度:这是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将社会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在职业、权利、义务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它对印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社会秩序。
  宗教文化:佛教是古代印度重要的宗教文化成就。公元前 6 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的不合理性,其教义包括四谛、八正道等,对世界宗教文化发展影响巨大,传播到亚洲许多国家。此外,婆罗门教也是古代印度重要宗教,有复杂的教义、祭祀仪式和神话体系,对印度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
  科技与学术:在数学上,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数字),包括 0 - 9 的计数法,对世界数学发展意义重大。在医学方面,有自己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如《阿闼婆吠陀》中记载了一些药物和治疗手段。文学上,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内容丰富,涵盖了神话、历史、伦理等多方面内容,是印度文化的瑰宝。
  特点:
  宗教主导社会生活: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人们的日常行为、思想观念都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婆罗门教和佛教在不同时期都占据重要地位,宗教教义规定了人们的道德准则、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祭祀等宗教活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特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将社会严格划分为不同等级,这种等级是世袭的,几乎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不同等级之间界限分明,在婚姻、职业等方面有严格限制,低等级对高等级有一定的依附性,这种制度在世界文明中独具特色。
  文化的多元融合性:古代印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先后受到雅利安人等外族入侵和文化影响,在与本土文化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元文化。例如佛教吸收了一些婆罗门教的思想,印度的建筑、艺术等风格也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色。
28、(1)(1)设计恢宏;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3)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
(4)当时的建筑技术;当时的历史背景。
29、(1)(1)个人突出的才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等。
(2)政治观念:君权神授。文字:楔形文字。
(3)目的: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4)政治: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实行君主专制,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法律实质上保护的是奴隶
主阶级的利益。经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法律保护私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