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0 22:4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史书《史记·五帝本纪》
B.纪录片《中华文明》第一集《曙光初照》
C.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钺
D.陶寺都城复原图
核心知识点——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2.在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中均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大型的贵族墓葬等遗迹。据此推断,长江下游和黄河中游地区( )
A.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历史遗址分布广泛 D.最早出现贫富分化
3.距今约4300—4000年的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发现大、中、小型墓地一千多座。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这说明当时(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已出现早期国家
C.已出现阶级分化 D.以禅让推选首领
核心知识点——远古的传说
4.中华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5.尧、舜、禹都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原因是他们( )
A.都是贤德之人 B.都治理洪水有功
C.都教人们种植五谷和蔬菜 D.都能稳定局势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图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其中“?”处应填( )
A.大型祭坛 B.阶级对立 C.磨制石器 D.青铜农具
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的陶寺都城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遗址、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等。它们凸显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特征是( )
A.继承发扬 B.历史悠久 C.一脉相承 D.多元一体
3.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的玉器上,精细刻画的“神人兽面”图像(如下图),表现的是良渚王者在通灵状态下,与神鸟沟通结合,成为“人面神鸟”,托负猛虎形象的天极神兽,维护宇宙的正常运转。这说明良渚文化遗址中( )
A.玉器制造业发达 B.宗教色彩较浓厚
C.统治者生活奢侈 D.出现了图腾崇拜
4.“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上印证了涿鹿之战是信史 B.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D.蚩尤害怕战鼓最终失败
5.下图是位于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麓的大禹陵。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大禹精神,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列历史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是( )
A.诛杀蚩尤 B.三过家门而不入
C.抟土造人 D.结绳记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杰出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10分)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先生撰写了一篇歌颂祖先的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寥寥32个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
(1)写出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一场战役?(2分)
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译文:华夏民族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独自形成的,而是从远古时代以来,各部落犬牙交错,比邻相居,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趋向于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融,形成了统一民族的雏形,后世称为诸夏民族。)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夏族的形成有何特点。(3分)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3)分析材料三中所反映制度的特点。(2分)
材料四
图一舜王坪 图二大禹渡 图三尧庙
(4)请将上述图片按人物担任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写出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7.史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
(1)根据材料一中“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这部分测量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良渚古城的规模大小如何?(2分)
材料二 在良渚古城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2)根据材料二中“在良渚古城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关于随葬品数量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中出土的玉钺、玉琮,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2分)
材料三 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5 CBCDA
能力提优
1-5 BDDBB
6.(1)黄帝。(1分)涿鹿之战。(1分)
(2)华夏族是由多民族交融、交流而逐渐形成的。(3分)
(3)推举贤德之人做继承人。(2分)
(4)顺序:图三—图一—图二。(2分)艰苦创业、清正廉洁、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等。(1分,意思对即可)
7.(1)规模巨大。(2分)
(2)阶级分化的出现。(2分)
(3)玉器雕刻技术、审美观念。(2分)
(4)反映了良渚古城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繁荣程度。(1分)它表明良渚古城是一个庞大的城市,拥有先进的水利系统和宏大的建筑工程。(1分)水利系统的规模之大使它成为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显示了古人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管理能力。(1分)古城中的高台和建筑物也显示了古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的高水平。(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