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件(29页)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5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件(29页)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0 22: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五节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沪科版 九年级 物理(上)
情景导入
点击画面进行播放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呢?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呢?
提出问题
工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熔化,这将使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沿海和岛国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1.海面上升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会使北极熊无家可归
2.对动、植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3.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
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
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
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
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
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归纳总结
1.全球变暖的原因:
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大量汽车排放出的气体;
农民燃烧秸秆及各家各户燃烧矿物燃料(如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柴薪燃料等排放出温室气体。
2.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a.冰山熔化,低地被淹;b.海岸被冲蚀;c.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d.沿海及岛国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对动植物的影响: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惨遭厄运或被迫转移。
对农业的影响:温度和降水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分布类型。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高温天气导致人类病发率和死亡率增加,热带地区疾病会向更多国家传播。
3.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国际合作。
国际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材料拓展
环境保护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竖起了第一块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
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会议,该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宪章》,此宪章阐明了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对象和指导原理。
1977年在苏联邦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召开的第一次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会议发表了《关于环境教育的第比利斯政府间会议宣言》和《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建议书》。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
合作探究
知识点二 水资源危机及其影响
水资源是能被人们生产、生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
从太空所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被人类利用,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因此,水是人类十分珍贵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资源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几乎都缺水。
水资源现状
造成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污染。
污染水资源的主要途经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江河、湖泊中的水被污染的同时,海洋也被污染,如污染的江河中的水会流入海洋,以及海上溢油污染等。
赤潮就是海洋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
造成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赤潮
因缺水而荒芜的农田
归纳总结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珍惜每一滴水做起,每天刷牙、洗脸时如不需要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把洗手、淘米、洗菜、洗衣服的水蓄起来冲厕所等。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三 爱护地球,从我做起
面对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提出问题
人类为了保护地球家园,已有若干重要举措。例如,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CO2也就制造得多。因此,为减缓全球变暖,人们开始追求在一定时间内碳排放达到峰值(碳达峰),然后在一定时间内碳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这是人类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一大举措。我国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显示了有担当的大国风范。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从1993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保护水资源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科学书屋
中国水周
归纳总结
面对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我们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小事做起,爱护地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
课堂小结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全球变暖
水资源危机
珍惜每一滴水
主要原因
主要危害
土地沙化
河水污染
小溪干涸
海洋污染
爱护地球,从我做起
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
植树造林
随堂检测
1.我们在家庭生活中用水淘米、洗菜、洗衣、浇花、冲厕、洗澡……想想在这些用水环节中,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方法?
项目 可能的节水方法
淘米
洗菜
洗衣
浇花
冲厕
洗澡
用水将米浸泡一会,少淘两次
用淘米水洗菜,有利于去除蔬菜上的农药
衣服集中洗,洗衣粉不应放的太多,能用手洗不用机洗
洗菜水浇花,收集雨水浇花
用洗澡水、洗衣水、洗菜水冲厕
淋浴时不要用大水,打肥皂时关闭水龙头等
2.对当地的天气变化做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气候的变化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写一篇报道,与大家分享调研结果。
3.查阅资料,了解全球变暖导致冰川熔化的相关信息,分析并预测冰川熔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带来的危机。
4.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用于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5.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