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2 10: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课标1.23】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关于“冷战”概念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两极格局”是指1955—1991年间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全面对抗的国际格局。
“雅尔塔体系”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二战中后期通过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会议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
美苏合作+美苏对抗
勾画轮廓
主要对抗形式
1945
1947
1955
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
推动形成
部分、体现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关于“冷战”根源
Q: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从合作转向了对抗?”
为何要“战”?
为何能“战”?
历史因素?
历史因素:雅尔塔体系勾画战后两极格局的轮廓
为何要“战”:
①直接原因:战时同盟的基础消失(消灭法西斯共同敌人)
②重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③根本原因: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上发生严重冲突
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扩张、反对共产主义、视苏联为最大障碍
苏联:确保东欧、维护安全、发展社会主义、扩大世界影响力
为何能“战”:美苏势均力敌
美国:世界第一____、_____、______大国
苏联:____和____十分强大,国际威望很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关于“冷战”根源
Q:历史因素?为何要“战”?为何能“战”?
“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3.关于“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丘吉尔 1946.3
Q1:遏制政策的前奏?拉开“反对共产主义扩张”序幕的是?
Q2:结合课本P112,完成“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表格?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3.关于“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VS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1947.3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9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6 马歇尔计划
1949.1 经互会:结果?
1949.4 北约
1955.5 华约
第二条 各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
第五条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之全体攻击。因此,各缔约国应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第二条 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造成威胁……
第四条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Q:性质?
影响?
不对称 + 不完全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3.关于“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VS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1947.3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9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6 马歇尔计划
1949.1 经互会:结果?
1949.4 北约
1955.5 华约→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1949 联邦德国
1949 民主德国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3.关于“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1946.2
凯南“长电报”
遏制政策前奏
1947
3月,杜鲁门主义
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标志
1949
“北约”成立
联邦德国成立
民主德国成立
1955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华约”成立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6月,马歇尔计划
1949.1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5
1947
1955
冷战正式开始
雅尔塔体系确立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58第二次柏林危机
1961修建“柏林墙”
1962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的发展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发展
1.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发展
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非战非和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对抗与缓和相交织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发展
2.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1945
1947
1955
冷战正式开始
雅尔塔体系确立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58第二次柏林危机
1961修建“柏林墙”
1962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的发展
多极力量的成长
西欧
日本
中国
第三世界
冲击
两极格局
多极力量的成长
西欧
日本
中国
第三世界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945
1947
1955
冷战正式开始
雅尔塔体系确立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85
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1991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原因?
1958第二次柏林危机
1961修建“柏林墙”
1962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的发展
主要 阶段 近代以来—— 二战结束 战后初期 (1945—1955) 50年代后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91.12至今(目前)
阶段 特征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维也纳体系 +凡—华体系 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
不可逆转。
两极格局 逐渐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两极中孕育; 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表现 史实 第7课 第10课 第14课…… 第18课 “冷战 与 两极格局” 第18课 “冷战的发展 与 多极力量的成长” 第18课“两极格局的瓦解”
第22课“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经济危机
马歇尔计划——
Q1:说明漫画作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态度和认识,并推断导致漫画绘者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Q2:结合两段材料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1947 中国·华君武
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与,10%是贷款。这一计划被丘吉尔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但受援国家被纳入美国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商品市场。不仅在经济,而且在政治和军事上受美国控制。
“一石四鸟”:
利于西欧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利于美国经济扩张;
引诱东欧各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