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目录
壹
课程导入
贰
作者简介
叁
诗歌诵读
肆
诗歌解析
伍
诗歌赏析
陆
情感领悟
柒
课堂总结练习
课程导入
《次北固山下》
01
课程导入
学习导航
读准:字音、节奏,做到朗朗上口。
读懂:每句意思,理清诗中画面。
读透:名句妙处,体会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次北固山下》
02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作风格“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王湾简介
代表作:《次北固山下》(因名句被千古传诵)。
代表作
“次”:停泊。诗人行船路过北固山,停船休息时写下此诗。
背景:古代交通不便,游子在外常生思乡情,这首诗就是“旅途思乡”的写照。
创作情境
诗歌诵读
《次北固山下》
03
初读 正音
注音字词
客路(kè lù)
潮平(cháo píng)
风正(fēng zhèng)
悬(xuán)
残夜(cán yè)
归雁(guī yàn)
学生自由读 2 遍,圈出读不准的字
全班齐读,教师纠正发音
再读 节奏
五言
律诗节奏
五言律诗节奏(划“/”处停顿)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听老师范读(强调“阔”“悬”“年”“边” 字稍重音)
同桌互读,互评节奏是否准确
诗歌解析
《次北固山下》
04
译读 第一联
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直译:客路:旅途(诗人是“客”,在外地赶路)。
句意:旅途在青山之外,我乘着船在绿水前行。
要点
诗人视角:
站在船上,先写“客路”(心里想的),再写“行舟”(眼前见的),暗含“身在旅途”的漂泊感。
小互动
“客路”和“行舟”哪个是眼前景?哪个是心中想?
答案:行舟是眼前景,客路是心中想。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直译:潮平:潮水涨满,与岸齐平。风正:顺风;悬:挂着。
句意:潮水涨满,两岸显得格外宽阔;顺风行船,一张船帆高高挂着。
闭眼想象:
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一眼望不到头,白帆在风中稳稳地飘着……
写景妙处:
“潮平”才显“两岸阔”,“风正”才让“一帆悬”,前后呼应,画面超清晰!
译读 第二联
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直译:残夜:夜快结束的时候(天快亮了)。
句意:黑夜还没消尽,海上已升起太阳;旧年还没过去,江边已迎来春天。
“生”:不是“升”,像“生孩子”一样,太阳从残夜里“诞生”,有新鲜感。
“入”:春天“闯入”旧年,写出春天来得早。
这两句写了哪些“时间变化”?
译读 第三联
(答案:黑夜→白天,旧年→新年)。
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译:乡书:给家里的信;归雁:北归的大雁。
句意:我的家书能送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捎到洛阳老家去。
译读 第四联
常识
古代有“雁足传书”的说法,诗人借大雁表达思乡情。
串读 理画面
诗歌画面
按顺序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先写行船在绿水间(客路、行舟);
接着写潮水、白帆(潮平、风正);
然后写日出、春到(海日、江春);
最后想到家书和归雁(乡书、归雁)。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05
赏析 名句“海日生残夜”
小
练
习
用“……生……”“……入……”仿写句子
(例:小草生冰雪中,花香入寒梅里)
名句妙处
写得准:
天快亮时,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符合真实景象。
有哲理:
新的一天从旧的黑夜里来,新的春天从旧的年份里来——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
藏情感:
诗人看到“海日生”“江春入”,既觉得新奇,又想起自己还在旅途,思乡情更浓了。
情感领悟
《次北固山下》
06
悟情 找“思乡”线索
思乡线索
诗中哪些地方藏着思乡情?
“客路”:“客”字说明诗人在外地,不是在家;
“海日生残夜”:看到时间流逝,更想回家;
“乡书”“归雁”:直接说想寄家书,盼回家。
结论
全诗围绕“思乡”展开
前面写景都是为最后抒情铺垫。
课堂总结练习
《次北固山下》
07
内容:一首写旅途见闻和思乡情的诗。
内容总结
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景 + 哲理 + 情感)。
名句总结
方法:读准→读懂→联系生活想情感。
方法总结
课堂总结
解释名句
用一句话说说“海日生残夜”的意思。
当堂练习
背诵全诗(同桌互查)。
背诵全诗
默写全诗,注意“悬”“雁” 的写法
写一段话:如果你是诗人,看到“归雁” 会对它说什么?(50 字左右)
积累:找一句其他诗人写“思乡” 的诗(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