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
命题人:胡锦
审题人:温灯顺
校稿人:彭昕
2016年4月10日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国近200年来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排序符合该国人口增长阶段特征规律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下列描述符合该国人口特征的是( )
A.②阶段总人口最多
B.③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C.①②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
D.③④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
读下图,回答3~5题。
3.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
A.c1→c2
B.a1→a2
C.b1→b2
D.a1→b1
4.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b1→b2
C.a1→b1
D.c1→c2
5.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下列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1→a2、a1→b1
B.b1→b2、c1→c2
C.a1→b1、b1→b2
D.c1→c2、a1→c1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6~7题。
气候区
合理人口容量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6.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7.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图3示意江西省从建国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出
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C.II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9.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
)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B.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C.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读“武汉城市圈行政区划图”,回答10-11题。
10、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黄冈
B.红安
C.武汉
D.大冶
1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提供的服务级别最高
B.与孝感市相比,汉川市的服务范围大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13、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读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回答14-15题。
14.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高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电子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
15.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
)
A.工厂企业集中
B.文化教育发达
C.环境污染严重
D.地租昂贵
下图为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城镇欲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
A.建筑材料厂
B.化肥厂
C.冶炼厂
D.电镀厂
17.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左图示意厦门市各街区居民出行对小汽车依赖程度,右图示意该市规划中的地铁和轻轨等轨道交通线路。读图完成18~19题。
18.造成小汽车依赖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A.市区公共交通便利,对小汽车依赖程度低
B.市区交通设施完善,对小汽车依赖程度高
C.城郊经济落后,就业机会较少,依赖度低
D.城郊人流量小,交通通达度好,依赖度高
19.轨道交通网建成后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市区的大气污染加重 B.小汽车依赖度增大
C.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 D.交通方式趋向单一
下图为“世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20-22小题。
20.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
D.劳动力充足
21.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22.若在甲农业地域类型区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则可能引起(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
D.土壤盐渍化
大豆喜暖热,多雨。读甲、乙、丙三个国家“大豆耕作时间分布表”,回答第23
--24题。
23.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
A.美国、巴西、阿根廷
B.澳大利亚、巴西、中国
C.印度、秘鲁、新加坡
D.南非、俄罗斯、乌克兰
24.
影响三国大豆生产周期中各生长阶段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土壤
C.
地形
D.
降水
读某区域地图及某国家首都内罗毕的气候特征。完成25~26题。
25.内罗毕周围地区适宜种植园艺作物,传统园艺作物以茶叶和咖啡为主。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
B.地处低纬,地势较高,气候全年温暖,年温差小
C.河流众多,流量稳定,灌溉水源充足
D.地处低纬,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6.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种植园艺作物以花卉为主,并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东临印度洋,海洋运输便利,便于花卉销售到国外市场
B.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花卉市场需求量大
C.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
D.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政策支持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27~28题。
27.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28.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于2010年1月26日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企业家盼望早日商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样有利于两岸展开进一步的经济合作。“转型”成为两岸企业家面临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的共识。图4为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
A.低廉的工资
B.广阔的市场
C.先进的技术
D.通达的信息
30.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
A.技术指向型
B.市场指向
C.劳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二、综合题(40分)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31、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分)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1分)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6分,至少答三点)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4分)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
图1
图2
(1)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布局②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压力:
①_____
____
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对策:
①
;
②
。
(3)若干年后图1所示城市发展到图2所示规模,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哪两个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A为主城区,兼有B、C、D各城区。读围,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水厂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____,请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3分)
(2)该城市规划在B处建成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5分)
(3)简述B、C、D、E各城区对该市主城区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
于都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
阶段性考试地理答题卡
于都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答案
1-5CBDCB
6-10BDBBC
11-15BABBC
16-20ABACA
21-25DBAAB
26-30DADAA
31(1)3分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2分C
(3)3分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
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
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
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32(1)②
③
④
①
①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②城市需求量大;③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
(2)压力:①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需求量增加;②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对策:①城市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②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3)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② 城市人口增加
33答案: (1)水厂3 位于C城下游,水源被污染(水质差)。
(2)合理。靠近石灰岩山区,原料丰富;靠近主干公路,交通便捷;避开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小;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不合理。对城区有一定污染;开发山区,破坏生态环境;处在河流上游,影响水质。
(3)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城市合理发展。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