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09:05:25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爱上该事物”错)
2.(3分)B(应为“主要价值”)
3.(3分)C(A、B、D项侧重内容或思想)
4.(4分)
①反证法(或假设论证)。先假设“理智是文学的特质”,接着以没有理智特质却是
文艺作品的《西游记》和喜剧作品等为例,证明假设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观点;②对比
论证。将哲学、科学等与文学的价值进行对比,论证对文学而言理智不是最紧要的。(每
条2分)
5.(6分)
示例一:《药》塑造了康大叔这一帮凶形象。康大叔参与了杀害革命者夏瑜的罪恶,
以卖人血馒头谋利,毫不知耻,更不知罪;他公开宜扬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合理,表现
出狠毒、贪婪的反动本质。(3分)作者满怀憎恶的感情,集中刻画了他蛮横的形象和卑
劣的灵魂,表达了对残忍、贪婪的封建爪牙的强烈批判,这种批判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类情感”。(3分)
示例二:《四世同堂》塑造了冠晓荷这一汉奸形象。冠晓荷没有正当职业,趋炎附势,
在抗战中主动投靠日本人,出卖爱国诗人钱墨吟,将侵略者视为“新政府”;在担任胡同
里长一职时,和妻子大赤包一起欺辱损害同胞,卖女求荣。(3分)作者借此痛斥了抗日
战争时期卖国求荣、奸猾无耻的反动汉奸,表达对汉奸群体的强烈愤恨和无情批判,这种
批判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情感”。(3分)
(二)阅读Ⅲ(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A“‘我’登上河灯的现实场景”错,B“对自由的渴望”错,D“前
者侧重介绍三种民俗厚重的历史感”错)
7.(3分)D(“对古代战争的厌恶”错)
8.(4分)
①孩子们每天上学经过门楼子都能看到门楼神兽,表明他们从小就接受了“勿贪腐、
保清廉”的警示,体现大梁江村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传承;②与前文写少年成人礼相呼
应,丰富文章内容,凸显了传统文化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每点2分)
9.(6分)
“烟火井陉”一是指春节期间井陉的传统社火,如河灯祈愿、打铁花、九曲黄河灯阵
等,展现璀璨绽放的烟火特色;(2分)二是指井陉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如大梁江
村成人礼、九曲黄河阵的历史传说,体现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智慧的延续。(2分)以上内
容寄寓了对乡土年节的情感记忆,以及井陉作为千年古县在民间烟火中延续的中华文脉,
彰显文化生命力。(2分)
高二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高二语文
材料二:
情感是文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成份。有人甚至将它称为文学的内在特质,把它定位为艺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大班国
术形象活的灵魂。情感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天格的涂改功
注意事项:
能,能改变事物本来的样子,使其显示出审美价值。譬如“请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最好的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马填写在答题卡上,
例证,一个长相平常的女孩,在地的爱人眼里,成了吃比西施的美女,还有什么力量比爱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情更为巨大?回此,情感这种奇异的现象和力量,几平惠满了文李的全部空问,浸连了文
回答非迭择恐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学的所有细节。那么,作为文学对象的清感,到底如何生戒、如何进入作品,再升华为创
一、阅读(71分)
作的主动意识,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呢?
8,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这要从情感的产生谈起,任何复杂的情感,都与外郁世界有密切的关联,触景生情乃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一5题。
人的天性。因此,情感离不开现象,甚至它本身也体现为现象,尽管它是那样的主观化、
材料一:
心灵化。也就是说,情感虽然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力,但它不会凭空产生,它与人的经历紧
文学是干什么的呢?从艺术上看,图画、雕刘、音乐的构成似乎都不能完全离开理智,
紧地联系在一起。经历越丰富的人,越可能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但经历对于情感的产生,
就是音乐也是要表现一些思想。文学呢,因为工具的关系,是此任何艺术更多一些理智分
也仗只是一个前提,情感需要的是在经历中去体脸事物。如果一个人只是经历生活,对一
子的。那么,理智是不是文学的特质呢?不是!从几方面看它不是:(一)领如理智是个
切毫不在意,心灵处于麻木状态,那么他就不会有体验,不会充分感触到生活的大悲、大
文学持质,为什么那无理取闹的《西游记》与喜刷们也算文艺作品呢?为什么那有名的诗、
痛、大喜、大乐,虽然经历很丰富,但情感世界可能依然一片苍白。对于清感的产生,体
脸是十分重要的。
戏剧、小说,大半是说男女相悦之情,而还算最好的文艺呢?(二)讲理的有哲学,说明
什么是体验?体验就是在经历事物的同时,用心灵去参与事杨,设身处地,拉己及物、
人生行为的有伦理学,为什么在这两种之外另要文半?假如理智是我要紧的东西:假如文
学的责任也在说理,它又与哲学有何区别呢?(三)供给我们知识的自有科学,为什么必
入乎物内、物我相融。要达到这种状态,体险霄要开调的种怀,需要对人和事物的关照:
同时还需要想草,没有想象,物我两隔,如何能够使它们融为一体,产生共同的感受与理
须要文学?文学的功用是在满足求知的欲望?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说理智不是文
解?当这一切展开和业已完成之时,主体获得的肯定是强烈的情感律动,因为体险使人驰
学的持质,虽然理智在文学中也是重要的分子。什么东西拦住理智的去路呢?情感。
洽而细腻地触及了事物,触物起情的心理天性就会被唤起。这时的实践主体(人),必然
为什么《西游记》使人爱读,至少是比韩愈的《原道》使人更爱读?因为它使人欣喜
要改变冷漠的中立态度,体现出明显的心理偏向。所以,体验促成情感。
一使人欣喜是艺术的目的。为何男女相爱的事自最初的民歌直至近代的诗文总是最时兴
那么,是不是每一种情感都将成为文学的表现对原,任何一种情感的表现都可以构成
的题目?因为这个题目足以德动心灵。理智不是坏物件,但是理智的分子越多,文学的感
文学的创造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苏珊·朔格说:“哭注的琴儿比音乐家更能发泄他的
动力越少。我们读文艺作品也要思索,但是思索什么?不是由文学所给的那点感动与趣味,
情感,但是并设有人愿嘉到普乐斤去欣赏要儿的哭…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不是他个人的实
而设身处地地思索作品中人物与事实的遭遇吗?假如不是思索这个,文学怎能使我们忽啼
际情感,而是他所了解的人类情感。”人类情感能够超越作家作为个体存在所具有的任何
忽笑呢?不能使我们哭笑的作品又怎能算为文学的成功?感情是否永久不变是不敢定的,
情感状态,而达到一种开阔和博大的境界。就像杜前那样,本身田奢不地,居无定所,甚
可是感情是文学的特质是不可移号的,人们读文学是求感情上的牌味也是万古不变的。
至茅屋为秋风所破,但他由自身的悲衰推及他人,派生出来的却是一种关发一“安得广
伟大的文艺自然须有伟大的思想和哲理,但是文艺中怎样表现这思想与哲理是比思想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额”。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美情感。
与哲理的本身价值还要大得多:设若没有这种限制,文艺便与哲学完全没有分别。怎样表
这种情感首先来自生活本身,包括纯生理本能的情络、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感,也包括
现是艺术的问题,陈说什么是思想的问题,有高深的恩想而不能艺术地表现出来便不能算
社会化的邪恶情感等。这些情感进入文学则取决于作家的立场,即取决于作家对情感的升
作文艺作品。反之,没有什么高深的恩想,而表现得好,便还算作文艺。谈到思想,只有
华能力。递理很简单,作家不能去狄颂坏人的欢乐,同情恶势力的悲鸣,他之所以要写到
思想使好了:谈到文艺,思想而外还有许多东西应当加以思考的:风格,形式,组织
这些邪恶情感,那只能是为了批答它,否定它,对它进行丑化的形京定位。唯有如此,文
这些都足以把思想的重要推到次要的地位上去。风格、形式等等的作用是什么?帮助思想
学才能赋子任何作为对象的现实日常情感以审美内涵,从而爱终使文学的情感成为复杂的
的清嘶是其中的一点,而大部分还是为使文艺的力量更深厚,更足以打动人心
但又是纯洁的情感,成为真正意义的“人类的情感”,获得美的形象性。
(选自老舍《文学的特质》,有剧改)
(选自董学文、张永刚《论文学思想与文学情感的生成》,有删改)
高二谐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