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
2.分析本文塑造张秉贵形象的方法。
3.感悟并发扬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
2.分析本文塑造张秉贵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本文塑造张秉贵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出示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上的百货大楼门前张秉贵的雕像图片。
1988年,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上的百货大楼门前举行了一个雕像落成揭幕仪式。这个雕像不是高官显贵,也不是名人大家,而是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百货大楼的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雕像的黑色大理石基座的正面镌刻着陈云题写的锱金大字:“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张秉贵有什么特别之处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相关知识
( 一 )张秉贵
张秉贵,1918年生于北京,11岁起在纺织厂做童工,17岁开始在北京一家杂货店学徒。艰苦的旧社会生活让他不愿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募营业员,尽管招聘条件限定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36岁的张秉贵凭借”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特别录用,成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自1955年11月起在百货大 楼服务,30余年里接待了将近400万顾客,从未与顾客发生过争执,对每位顾客都一视同仁。他刻苦钻研售货技巧和心算技能,练就了令人赞叹的“一抓准”和“一口清”技艺。"一抓准”是指一次就能准确抓取商品的分量,"一口清”则是指算账的惊人速度。
1957年,张秉贵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成为商业界的标杆,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被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以及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的售货技艺被誉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其门前广场竖立了他的半身铜像,陈云同志亲自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照亮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百强”之一。
(二)人物通讯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一般来说,人物通讯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它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这里的新闻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类人。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主体,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写人物通讯 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三、初步感知
(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展现。
第二部分: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成长历程。
第三部分: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广泛影响。
四 、文本详析
1.《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选取了张秉贵同志的哪些素材来表现他的“一团火”精神的
明确 :
新闻先写了通过柜台三件小事写出了张秉贵同志热心为民的服务态度;然后回顾了他辛酸的童年经历和在旧社会的遭遇,点出他热心态度的原因;再通过顾客对张秉贵的温暖回馈,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继而激励他更热情诚挚地为人民服务;最后用读者对张秉贵精神的赞美和传扬表现出“一团火”精神在延续。文章选材角度多样,但都是紧紧围绕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来选材的。
2.他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一下"一团火”的含义
明确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
3.张秉贵工作态度能给我们哪些启发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
明确 :
(1)一个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完善着自己的工作技能与服务方式。满足每一位顾客。他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他真诚服务的工作精神却永远的激励着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2)他珍惜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工作为自豪,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重复的也都是同样的工作。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感觉工作是枯燥的。我们应该从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工作的乐趣,为服务对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张秉贵在工作中的热情与服务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跟随前人的脚步。在自己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之路。对自己的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踏实肯干,在工作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4.文章为何以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的诗歌作结
明确 :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正在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彰显了“一团火”精神的崇高价值。
五、深入探究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 :
①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②线索明确,层次清晰。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并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张秉贵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③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的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和对比、烘托等侧面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六、总 结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一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