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洋浦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斐然。其中,“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外交事件主要发生在(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高度重视大江大河治理,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20世纪60年代“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在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这体现了( )
A.人民获得当家作主权利 B.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经济建设重心在北方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3.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表所示为这三次创业潮的代表企业。这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契机分别是( )
时间 代表企业
1984 一批在中国现代企业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联想、海尔、万科、四通、科龙、健力宝、南德纷纷成立
1992 泰康人寿、万通、SOHO中国、新东方等行业标杆企业成立
2001 新浪、搜狐、网易、腾讯、阿里、百度等开始创业的
A.建立4个经济特区、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浦东、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加入世贸组织
4.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成功应用
C.“一国两制”也同样适用于台湾问题
D.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不同时期向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援助(如表为2020年以来的部分援助情况),这表明中国( )
2020年 向包括俄罗斯、塞尔维亚、意大利等在内的多国提供抗疫物资援助
2021年 向阿富汗民众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2022年 向索马里、厄立特里亚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2023年 向土耳其的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帮助
2024年 向中东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A.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B.始终秉承“真实亲诚”的理念
C.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D.积极承担起世界大国的责任
6.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意味着( )
A.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
C.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7.有学者在论及某一沿袭3000多年的制度时指出:它“形成了将社会无数单元凝结在一起的水泥”;与此同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完全取决于他的出身,与来自其他社会身份地位的人的互动和行为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由此可推知,该制度是( )
A.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B.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D.古埃及的法老制
8.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国王的身份进入亚洲,但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对他行匍匐礼,敬若神明。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改变地区政治生态 B.推动亚洲文明转型
C.维护帝国统治秩序 D.塑造开明君主形象
9.有史学家评论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继续存在与发展。这个帝国,名义上是罗马帝国正统的延续,但逐渐希腊化了。它有帝国之名,却不断丧失土地,沦落为一个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地方势力。这个帝国又称( )
A.赫梯帝国 B.波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0.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历印度时写道:“异教徒从当地险要的山岳间下来,骚扰知俩里(印度西部城市)四郊,我们的同伴们每天都跟随各地区长官巡查,协助他们防守。”这里的“异教徒”主要是指( )
A.婆罗门教教徒 B.基督教教徒 C.伊斯兰教教徒 D.印度教教徒
11.大津巴布韦遗址总面积近40公顷,主体建筑物均由花岗石砌成,其建筑风格有别于其他地区。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包括纺锤、黄金及青铜手镯、铸钱的泥模、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此外还有梯田、水渠、水井等遗迹。这可用于说明古代津巴布韦( )
A.文明演进深受穆斯林文化影响 B.城市建造技术在非洲领先
C.文明发展兼具独立性和包容性 D.对外贸易居社会主导地位
12.下图中A处所代表的文明在16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当地人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该文明是 ( )
A.阿兹特克文明 B.印加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 D.津巴布韦文明
1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将世界历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 “公元1500年”这个历史坐标的意义在于 ( )
A.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展 C.全球联系加强 D.近代科学兴起
14.正当16世纪中国的白银由于供求失衡而价格昂贵之时,在太平洋的两岸出现了两个丰富的银矿生产地区:一个是西属美洲,一个是日本。前者的白银通过马尼拉航线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后者则通过“丝银贸易”与中国互通有无,该现象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白银开采与出口是美洲经济的支住
C.规模性和区域性的贸易体系已产生 D.中国手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全球领先
15.16世纪,“中国”多次出现在英国的文字记载中,还成为当时航海、外交等一系列社会和国家活动的关联主体。这一时期英国始终探索着关于“中国”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到达中国?二是,中国是什么样的?这一时期英国对“中国”的关注( )
A.有利于中英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B.蕴含对外殖民扩张的驱动力
C.是基于对中国社会制度的认可 D.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党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各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来完成民主改革任务。在西藏地区,中央决定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改革,并耐心等待各种条件的成熟。
材料二 1953年10月,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的决议。粮食统购统销的实行,初步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保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在不高的水准上满足了工业化对粮食的需要。互助合作、粮食征购,成为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造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大战略措施。
——以上均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烟草原产于美洲,16世纪后期开始成批进入英格兰,随后,政府鼓励海外种植烟草、征收烟草税、成立烟草专营局,对烟草实行政府定价。18世纪初,大不列颠成为大西洋烟草贸易获利最多的国家,1776年前,部分垄断了北美—不列颠—印度的烟草贸易。
——摘编自袁利宏《近代早期烟草全球化与西欧殖民帝国的政府干预》
材料二 1612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成功种植了第一批烟草,1617年弗吉尼亚运往英国的烟草2万磅,1628年达37万磅。烟草种植在弗吉尼亚人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一位同时代的弗吉尼亚人说:“我们除了烟草没有其他贸易,但是烟草的贸易却能给我们提供一切:肉类、酒类、衣服和金钱。”在英国销售烟草时,“弗吉尼亚人”“黑人男孩”(Blackboy)被作为烟草店的招牌。与此同时,英国在马里兰、加勒比海、南美等地大面积种植烟草,并最终使这些地区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摘编自荆玲玲《美洲奴隶制烟草种植业与英帝国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概述烟草传入英国及“获利最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烟草的种植和销售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是坎坷而曲折的……(一)丧失自主地位的经济对外开放……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实际上丧失了独立国家的地位,经济的对外开放也是被迫的、不自主、不平衡的。(二)落后的经济对外开放……虽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废除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中国并没有在经济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突出的进展,尤其是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体系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近代中国在这方面的落伍就更为明显了。(三)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摘编自陈江生《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可以说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式发展……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22年的65.22%……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编自刘洪愧《对外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坎坷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代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表现,并简述从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到当代对外开放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联中的中国记忆无联不成春,有联年更浓。写春联、贴春联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如表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春联摘编。
时间 春联
1949年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努力建设新中国,彻底改造旧作风
1956年 互助组共同致富,高级社更进一步祖国建设跨骏马,城乡面貌换新颜
1978年 辞旧岁转移工作重点,迎新春加快建设步伐五谷丰登万家欢,百业俱兴万民乐
1981年 除旧岁,家中储粮十担;迎新春,银行存款百元改革送福福临天下,开放致富富遍神州
1989年 十年巨变九州开盛景,四野新风五湖荡春潮党风端正千家福,社会文明万户春
——摘编自莫非《春联的历史和创作》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春联·记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A D D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C B
16.(1)立法保障;在全国新解放区开展,范围广,根据不同情况,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兼顾民族团结和民主改革。(答对三点即可)
(2)初步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保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基本满足了工业化时粮食的需要;促进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对三点即可)
17.(1)原因:新航路开辟,开辟了欧洲到美洲与亚洲的航路;英国早期殖民扩张,发展种植园经济;英国政府政策干预,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英国政府力量的强大,成为海上霸主。
(2)影响:推动美洲的英属殖民地烟草业的发展;给英属殖民地带来巨大的利润,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加快英国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形成强大的殖民帝国;导致英属殖民地经济结构单一,加强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加强英国与殖民地的文化联系。增加:1、给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促使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发展与壮大;或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
18.(1)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占据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阻碍中国对外开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表现: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内成倍增长;工业化成就突出;城市化水平提高;解决国内贫困问题;社会保障体系领先世界。启示:独立主权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国家综合实力是保障;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示例:春联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录着历史的发展,承载着时代的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春联中“庆新生”“努力建设新中国”等内容表达了人民对于社会解放、获得新生的欢庆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成为新中国成立的时代记忆。
建国初期,国家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春联中“互助组”“高级社”等内容展现了国家建设的新面貌,成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时代记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春联中“改革送福”“开放致富”“十年巨变”等内容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