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1 16:4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
①F1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②F2的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的比例
⑤F1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数量的比例
⑥F1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数量的比例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应满足的条件有(  )
①A、a基因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a和B、b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③该个体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④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
⑤AaBb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3.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基因A纯合时雌蝶致死。基因型为aabb的雌蝶和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的比例为(  )
A.6:2:3:1 B.9:3:3:1
C.15:2:6:1 D.15:5:6:2
4.大豆子叶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绿色表型的出现是细胞中基因融合的结果
B.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2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3/5
C.浅绿色植株自由交配2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1/2
D.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5.如图为人类伴性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2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B.Ⅱ4与Ⅱ6的基因型相同
C.Ⅱ6与Ⅱ7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
D.Ⅱ4与Ⅱ5所生的女孩皆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6.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7.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和d中应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B.实验1中,①过程的保温时间长短对放射性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C.实验2中,④过程搅拌不充分不影响放射性的检测结果
D.不能用含35S或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来进行标记
8.早期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预测如图甲所示。科学家以大肠杆菌(30min复制一代)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技术是同位素标记技术,并可以追踪放射性判断DNA复制方式
B.若30min后离心现象如试管③所示,则可以排除DNA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C.若60min后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同时出现①⑤两种条带,则一定不是分散复制
D.若60min后离心出现试管④的结果,则可以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9.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R、S、N、O 中都有 5 种碱基,8 种核苷酸
B.基因S(白眼基因)、O(棒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R、S、N、O中(A+C)/(T+G)相同,(A+T)/(G+C)值一般不同
D.R、S、N、O四个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苷酸种类不同
10.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1961年,克里克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同年,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为翻译模板,证明UUU为苯丙氨酸的密码子。1966年,霍拉纳以人工合成的ACACAC……(简写为(AC)n,以下同)作为体外翻译模板,得到了苏氨酸和组氨酸的多聚体(实验一);而以(CAA)n作为模板,则分别得到了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和苏氨酸的多聚体(实验二),由此得出了苏氨酸的密码子。据此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外合成蛋白质时不需要AUG作为起始密码子
B.由实验一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可能为ACA或CAC
C.实验二中的多聚体由3种氨基酸交替连接组成
D.综合实验一、二可以得出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C
11.如图表示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人体若缺乏相应的酶会患代谢性遗传病。一个正常基因控制一种酶的合成,图中①为苯丙酮尿症缺陷部位;②为尿黑酸症缺陷部位;③为白化病缺陷部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患者应减少摄入高苯丙氨酸的食物
B.上述遗传病说明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白化病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浓度可能偏低
D.上述遗传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12.下图是人体发育不同时期红细胞中珠蛋白(血红蛋白组成蛋白)基因表达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ε-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导致ε-珠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不同启动子甲基化差异导致珠蛋白基因在时间序列发生了选择性表达
C.12周起γ-珠蛋白基因会持续在红细胞内表达
D.γ-珠蛋白基因的甲基化会干扰DNA聚合酶与模板的识别
13.大量临床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突变引起β淀粉样蛋白过度产生,导致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β淀粉样蛋白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21三体综合征患者常常会出现阿尔茨海默症症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可能因多出一个β淀粉样蛋白基因而易患阿尔茨海默症
B.阿尔茨海默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21三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未能正常分离
D.调查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14.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下降
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
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
15.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概念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B.猫叫综合征变异类型属于图中③,图中倒位和③均改变染色体中基因的排列顺序
C.人类X单体特纳综合征和克氏综合征(患者为XXY个体)均属于②中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变异类型
D.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形成均与④“以染色体组为单位变化”直接相关
二、多选题
16.人类性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男性明显少于女性
B.Ⅱ片段上的基因能发生互换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能控制性别
17.图一为果蝇繁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图二为某异常果蝇染色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相应片段的交换
B.DE段染色体最主要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EF段对应减数分裂的时期是减数分裂II后期
C.经过阶段I、II、III最终产生的受精卵具有遗传的多样性,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具有随机性
D.若图二个体形成是由于图一中的阶段II异常导致,则具体过程是雄蝇减数分裂II后期,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而进入同一卵细胞中
18.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不同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例具有特异性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D.DNA指纹技术常用于个体识别或亲子鉴定,不同人体的DNA差异体现在脱氧核糖和磷酸的连接方式不同
19.狂犬病毒(RV)的遗传物质是-RNA,当RV侵入宿主细胞后,可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进行增殖,图中①②③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V病毒通过过程①完成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
B.过程②发生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
C.过程③属于逆转录
D.过程①所需嘌呤碱基数与过程③所需嘧啶碱基数相等
20.野生猕猴桃(雌雄异株)是一种多年生的二倍体(2N = 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的野生猕猴桃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获得的植株甲、乙、丙,甲是三倍体、乙是二倍体,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过程②③均是诱变育种
C.植株乙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D.过程⑤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三、解答题
21.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由基因A、a控制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中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植株和矮茎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表现为高茎粉红花;让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杂交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作出后一项判断的依据是 。
(2)科研人员对F2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测交法,即让F2中高茎红花植株与 植株杂交,请预测结果并写出相应结论: 。
(3)科研人员将一个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可让该雄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请补充以下推论: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 ,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 ,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 ,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22.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是某高等雄性动物体内5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甲、乙、丙、丁、戊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丁细胞的名称是 。
(3)图2中甲细胞有 条染色体,戊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
(4)图2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 细胞。
(5)图2甲中,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是 。
(6)将以上5个细胞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 。
23.图甲是果蝇唾液腺细胞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图乙是图甲中所圈部分模型图,图丙是图乙所圈部分的放大。研究者将1个含14N/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36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双链解开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丁所示。
(1)DNA复制泡的形成与 酶有关,由图甲可知,不同DNA复制泡 (填“是”或“不是”)同时开始复制。
(2)子链合成时只能将脱氧核苷酸加到延伸中的DNA链的 端,图乙中b链和c链延伸方向相反的原因是 。
(3)图丙所圈位置的C转化为羟化胞嘧啶后与A配对,则该DNA复制 次,可得到该位点C-G替换为T-A的新DNA。
(4)根据图丁所示信息,可知该种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 h。
24.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蛋白质,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能特异性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如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过程需要 酶的催化。乙过程需要以 为原料,方向是 (用A、B和箭头表示)。乙过程往往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
(2)图2中tRNA的功能是 ,该tRNA上的氨基酸为 (部分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CGU—精氨酸;GCA—丙氨酸;UGC—半胱氨酸;ACG—苏氨酸)。
(3)由图1可知,miRNA-195调控BDNF基因的表达的机理是miRNA-195通过识别 并与之结合,干扰 (填物质名称)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进而阻止 过程(填名称)。
(4)现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BDNF含量低。基于上述分析,请提出一种治疗该疾病的思路: 。
25.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请据题回答下列问题:
(1)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突变体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 位氨基酸突变为 ,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 (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2)叶绿素a加氧酶的功能是催化叶绿素a转化为叶绿素b。研究发现,水稻突变体2的叶绿素a加氧酶基因OsCAO1某位点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造成mRNA上对应位点碱基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出的肽链变短。据此推测,与正常基因转录出的mRNA相比,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3)甲图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Dd个体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的含量(虚线)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实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导致甲图中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有 (变异种类)。
②诱发基因突变一般处于图乙中的 阶段,而基因重组发生于 阶段(填图中字母)。
(4)研究发现水稻的7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与水稻的产量相关,D基因控制高产性状,d基因控制低产性状。水稻至少有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植株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具体为 ,请简要写出区分该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 。
②经实验确定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低产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具体原因是 。
③若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注:产生配子时,假设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B C B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B BC AC BD AC ACD
21.(1) 能 能 能 亲本植株进行的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与性别决定无关
(2) 矮茎白花 若子代均为高茎粉红花,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若子代中高茎粉红花植株与矮茎粉红花植株的数量比为1:1(或子代出现矮茎粉红花植株),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
(3) 仅雌株具备抗虫性 仅雄株具备抗虫性 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一半不抗虫
22.(1) DNA的复制 着丝粒分裂
(2) 甲、丙 次级精母细胞
(3) 8/八 2/二/两
(4)戊
(5)3、7
(6)丙、甲、戊、乙、丁
23.(1) 解旋酶、DNA聚合酶 不是
(2) 3' 模板链a和d是反向平行的,且DNA聚合酶只能将脱氧核苷酸加到延伸中的DNA链的3’端
(3)2/二/两
(4)12
24.(1) RNA聚合 氨基酸 B→A 提高翻译的效率
(2) 识别密码子和转运氨基酸 丙氨酸
(3) BDNF基因转录出的mRNA tRNA 翻译
(4)促进BDNF基因的转录(抑制miRNA-195基因转录)
25.(1) 243 谷氨酰胺 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2)使终止密码提前出现
(3) 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Ⅱ IV
(4) 染色体结构变异 显微镜直接观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7号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所致 高产:低产=8:3
同课章节目录